centerseed wrote:
為了降低演算法的複雜度,以降低晶片的功率,H.264原始演算法一定有更多部分被精簡...(恕刪)
這是肯定的
5D2等機器採用的H.264/AVC是屬於BASELINE PROFILE
BASELINE PROFILE通常被定位在手機或IPOD等機種所適用的影像壓縮方式
這樣的壓縮法對運算複雜度較低,相對的耗電量也較低,對硬體資源的需求沒有很高
而一般專業動畫攝影所採用的H.264/AVC則是使用MAIN/HIGH PROFILE,如ACVHD或藍光光碟所採用的壓縮方式均為此種類型
這種壓縮演算法定位就是在高畫質電視使用,為了提高更好得畫質,使用更為複雜的演算法,對硬體資源的需求很高
而DIGIC4 影像晶片的初始設計對象僅是提供一般的消費型相機能同時具備拍攝動畫的功能,所以只使用了簡化的H.264演算法
同樣具備DIGIC4的CANON DC也可以拍攝1080P的影片,但畫質遠遠不及5D2等DSLR,為什麼?
雖然使用的相同的影像引擎、相同的CODEC,但是因為鏡頭、CMOS等電路設計與用料不同,還有CANON最後的韌體設計調校等等,造成了最後成像也大不相同
5D2可說是CANON一個美麗的錯誤,原本無心要打入專業動畫市場,但由於搭配了好的鏡頭,大尺寸的CMOS感測器等高階元件
使得5D2的動畫畫質令人驚艷,雖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在後製設備的調校下,仍然可以獲得專業人士的認同
同時因為相對低廉的價格與機動性,反而創造出另外一股影像風潮
CANON善於掌握市場反應,DSLR開拓新藍海的機不可失,於是順應潮流更改韌體下放專業錄影功能,終能席捲市場,造就EOS MOVIE的新世代
ps:之前大概把baseline profile想得很low,所以竟然就打成low profile,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