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ian wrote:
如果你是看dpreview的結論得到此答案
恭喜你......你被dpreview唬了
我想他是指這篇~
按照你這麼說DP與eprice測試應該是差不多的~原來大家也被eprice唬了,所以說這些網站測試都不專業~可能要花大錢請你去做測試才對嚕~或是去公布說Pa的DC在ISO1600都輸其他廠~大家就不會被唬了~
另外,看你很喜歡比較ISO1600阿~上面我沒看到任何人講說高ISO是ZS3贏SX200的~低ISO或是細節成像原來都不重要阿~ISO1600最重要嚕~
C的DC按照你的評論都需要銳利化不然太糊嚕,趁新機尚未正式販售,你可以去建議一下Canon嚕~不然評測都會吃虧喔~對對,另一篇WX1也是模糊需要銳利才能看~希望也去建議一下嚕~也可以建議一下Panasonic說你家機子高ISO都輸人(LX3被好多台高ISO1600打敗)~要它改進...
kanako0605 wrote:
我想他是指這篇~按照...(恕刪)
你覺得我貼兩張ISO400的圖在mobile01, 你能看的出什麼差別?
mobile01才只能貼寬640的圖而已
另外, 我也講過DC的重點不是大圖解像力有多高, 不在大圖雜訊有多少
DC要放大圖來看, 連ISO400都糟糕到不行, ISO100就看到明顯的繞射效應+大量銳化痕跡, 連LX3也一樣
DC的重點是縮圖後的品質, 操作性能, 色調表現, 白平衡
這些我有說過對吧?
要罵P我可還沒罵完勒, 你說P的DC閃燈系統及格嗎?
要罵某個牌子, 在哪裡罵都一樣
我去P板罵P的相機, 他們會跳出來反駁, 那請問, 難到跳出來反駁的人就了解其他牌的相機了?

meridian wrote:
你覺得我貼兩張ISO400的圖在mobile01, 你能看的出什麼差別?
mobile01才只能貼寬640的圖而已
另外, 我也講過DC的重點不是大圖解像力有多高, 不在大圖雜訊有多少
DC要放大圖來看, 連ISO400都糟糕到不行, ISO100就看到明顯的繞射效應+大量銳化痕跡, 連LX3也一樣
DC的重點是縮圖後的品質, 操作性能, 色調表現, 白平衡
這些我有說過對吧?
要罵P我可還沒罵完勒, 你說P的DC閃燈系統及格嗎?
要罵某個牌子, 在哪裡罵都一樣
我去P板罵P的相機, 他們會跳出來反駁, 那請問, 難到跳出來反駁的人就了解其他牌的相機了?
不管是我或別人看不看得出圖的差別,文字,你自己打的,識字的都看得懂~
DC重點當然不是原圖解析,但也不代表高ISO就決定一切是吧!?
我並無說你罵P或罵誰哪邊有錯誤,只是取己長壓彼短,畢竟有失公平~不如你做個全面性的評測,這樣比較有意義你說是吧!?評測網站辛苦的做了測試,也只是要讓大家有個參考的數據~它也沒說自己測的就一定正確~用唬不唬的字眼~你就最了解了?依兄之才能,我覺得換你去寫詳盡評測文章吧,衷心期望喔~
kanako0605 wrote:
不管是我或別人看不看得出圖的差別,文字,你自己打的,識字的都看得懂~
DC重點當然不是原圖解析,但也不代表高ISO就決定一切是吧!?
我並無說你罵P或罵誰哪邊有錯誤,只是取己長壓彼短,畢竟有失公平~不如你做個全面性的評測,這樣比較有意義你說是吧!?評測網站辛苦的做了測試,也只是要讓大家有個參考的數據~它也沒說自己測的就一定正確~用唬不唬的字眼~你就最了解了?依兄之才能,我覺得換你去寫詳盡評測文章吧,衷心期望喔~
...(恕刪)
呵, 難道要為了你去買那些相機? 當然不可能.....
你也認同了"DC重點當然不是原圖解析,但也不代表高ISO就決定一切"
非常不巧的, 你所說的eprice, 或者我引用的dpreview全部都是"原圖解析"的
如今我提出網站欠缺的部份來彌補他們評測上的不足
驗證正常使用上SX200還是有機會能贏ZS3, 卻變成是我偏頗了?
頂多我再補上ISO800, ISO400 SX200一樣不會輸的圖就好了不是嗎 (可是我懶的用了)
而其他呢? 我幹麻為了你看的爽不爽的問題, 而浪費時間把別的網站已經做的很好的事情重新做一次?
當然是就網站不足的部分補強就好了, 你說是不是?
meridian wrote:
如果你是看dpreview的結論得到此答案
恭喜你......你被dpreview唬了^++^
我的確有參考包含dpreview等各大網站的評論 (當然買相機之前要做功課阿)
我不是大師,我只是一般使用者
但就是因為是一般平民老百姓,蠢笨到連大大你貼這種ISO 1600的比較都不會
所以我只能夠以自身的使用經驗為基準,輔佐各大專業網站專家的評論為參考
以下是兩台相機,我親自使用拍攝的照片:
1. 使用Canon SX200IS拍攝Tool的演唱會
2. 使用Panasonic ZS3拍攝Nine Inch Nails / Jane's Addiction Las Vegas演唱會
3. 使用Panasonic ZS3拍攝Nine Inch Nails / Jane's Addiction Irvine演唱會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演唱會可以說是最惡劣的拍攝環境之一
對於小DC來說根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在買相機前問一堆前輩都叫我直上DSLR,但是單眼不能帶去演唱會阿)
因此只好親自來試用看看,這幾台符合拍攝演唱會需求小砲實戰表現如何
我當然沒有辦法再同一時間地點,叫台上的樂團都立正不動
像你一樣讓我用兩台相機各拍數張不同ISO照片來個測試比較
上面幾本相簿拍攝的地點不同舞台設計更有差異
拍攝的我距離舞台更是位置不一(2最遠,1次之,3最近20公尺內)
但是使用相機拍攝的人相同,對於舞台上演出者也有著不相上下的熱情
因此我很有信心的說,對我這樣一般的使用者來說
ZS3的表現就是比較出色,對我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認為ZS3對我來說是一台比SX200IS好的DC
相機好壞取決於使用者需求,再好的定焦鏡對我來說也比不上這幾款小砲
拍不到,要怎麼拍的好? 上面第三本相簿拍了幾張自己很滿意可以回憶一輩子的相片
GRD3影像品質無疑比ZS3好的多,但是要是那時候我拿GRD3,可能就不會有這些滿意的作品出現
愛你所選,選你所愛,更要選你所需要的!
我買相機就是要做現場紀錄,我不常100%檢視,縮圖後的表現才是我最care的
焦段長(沒買到搖滾區也人在看台上也能拍到樂手),有廣角(表現舞台的整體感)
加上出色的錄影功能 (請見我用ZS3的錄影效果)
更重要的是親自使用過後的經驗
你所提到SX200IS的勝出的地方,我的感覺讓我做出和你結論完全不同的選擇
eBay上賣掉SX200IS,留下ZS3
我想大家都很相信專業的評測和多方檢視來比較細節評論影像品質
不過有時候使用者的經驗和感受就是這樣的直接
我無意質疑meridian你對ZS3提出的質疑 (提出實際拍攝的這片來討論影像品質並無不妥)
但我只想要對自己講出的話負一些責任
並且附上一點自己當初選擇ZS3的想法
上面一點初心者心得僅供攝影前輩們參考,如果有離題真是不好意思
話說其實我也滿期待S90的,輕巧好攜帶大光圈拍演唱會應該不錯 (LX3凸出的鏡頭帶去看演唱會實在不便)
即使焦段短了些,但有得必有失,至少望遠端已經比LX3和GRD3長些
相較於一般DC,其影像品質真的相當讓人感興趣
[Gigography10]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wei1062010/sets
明明大家正在討論S90嘛,幹嗎要去爭論別的品牌跟型號?
各自購買自己喜歡的機種不行嗎?
每人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自由,別人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表達過後便夠了,我絕不相信單憑在網上爭論幾回,便可以改變別人的看法,與其無止境的爭論,不如將自己的想法掉出來,然後笑罵由人不是更好嗎?
希望別人不離題,我也不可以祇說不做,原本S90的確很吸引我的注意,可是看過使用手冊後,我的想法又改變了。
因為C家的銷售技倆來來去去都是同一套,我上過當後更加明白忍耐的重要性。
當初以為40D的機身除塵已經是一個里程碑,所以二話不說就將40D搬回家,誰知一年光景不夠,來個50D,別的不說,可機身調校焦準,與及高ISO遠勝40D的能耐,在在使用我痛恨C家,她真的很懂得營商之道------總有我需要的在前頭。
這次S90雖然已經喚起我換機的念頭,但想想C家的路程圖上必定有一台S90+720P或1080i/p錄影+24mm wide的在等著出台,假如今天下決心迎娶S90,那明年今日的我必定會後悔,因此我必須忍忍忍忍忍........下刪一千二百字。
我知我知,必定有網友說明年S90的後繼機出台後,再下年必定會有一台更先進的,等是無止境的。
需知道,C家出機的慣性,C家出機的方式,是不會將好的功能一次過給你,她會將大眾都喜歡的功能,分別派給不同的機種,這台有大光圈,那台有28mm,另一個型號有高清拍攝,回頭看看另一台卻又輕又薄,C家沒有在同一台機上都配有這些功能的功力嗎?不!C家當然有,那為何要將好的功能,分別配給不同的機種?
那就是為了市場啊!!將大家喜歡的功能配給不同的機種,為的是令到每一台機種有一個賣點,C家的策略是以機海戰術去霸佔市場,這種方式有好處與不好處,好處是每一台機都有它的賣點,不好處是如遇上我這種有高要求,要盡善盡美的,總覺得欠這欠那的,便難以使其下決心,但畢竟我這種人真的不多(否則C家那可以到現在還在賣沒有28mm wide的機種?),許多消費者都是湊合著夠用便算,欠一些功能也無妨。
再者,C家的升級策略,絕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隔代進化,到進化完成便代表這個系列功成身退,那便再推出新系列的機種,這種推機的方式,可確保每一個系列都可以賣上幾年,而對消費者而言是每部新機的推出,仍然可以保持新鮮感,甚至都可以引起話題。
比起其他機種,C家的DC功能上沒有甚麼了不起的地方,別家的其實早已經有這功能了,例如28mm wide,但為何C家的支持者每當有這些舊功能加到新機種,每每覺得是C家的恩賜呢?原因就是以上所提及的隔代進化方法。
所謂隔代進化,那就是每一台機的後繼機,跟上一代比,進步都不會太大,G9跟G10比如是,G10跟G11比亦如是,但G9跟G11相比,便顯得有極大的進步(雖然跟別的品牌相比,仍然是遲了一至兩代),可能C家看準了現有的用家不會每一代都更新,一台機用夠兩年再換新的,而新機功能上,又真的比舊機更強才換,是比較合理的消費模式,因此才採取這種隔代進化,令支持者不得不換機的推機手法。
因此我相信S90雖然夠好,但S90的後繼機,必定會將更多更好,而又合我用的功能加上,所以明年才是我出擊的日子!!
以上長篇大論,說穿了其實就是小的口袋不夠深,今年買玩具的配額差不多用盡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