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G1X Mark2 入手


ks_stone wrote:
那真的就要看狀況了,...(恕刪)


感謝大大細心指導^^,又學到一招
改天去試試把人擺進去人臉對焦看看

不過我原本表達的是自拍或半身照那種近距離的
閃光距離主體太近,所以拍出來很突兀

問朋友他是說把焦距拉長這樣就可以避免太近
但我若是自拍要怎麼辦呢?

比方說大大的第一張照片場景
手拿著相機自拍,用廣角,人臉帶景
有辦法拍出後面不變,但臉有柔光的那種補光嗎?
Remaxwell wrote:
...不過我原本表達的是自拍或半身照那種近距離的
閃光距離主體太近,所以拍出來很突兀

問朋友他是說把焦距拉長這樣就可以避免太近
但我若是自拍要怎麼辦呢?

比方說大大的第一張照片場景
手拿著相機自拍,用廣角,人臉帶景
有辦法拍出後面不變,但臉有柔光的那種補光嗎?..(恕刪)


1.只要背景曝光夠亮,閃燈的工作就是補光,直打也不會太突兀。通常會覺得突兀照片是背景黑一片,主題被閃燈補過頭所致。(相機權衡式測光認為環境太暗,大出力所致).所以只要背景控制好,閃燈出力控制好,柔不柔光只是錦上添花....

2.閃燈柔不柔主要看發光面積,距離影響出力。機上的內閃真的是方便用。真要玩柔光補光,光出力夠的閃燈,無線引閃,大號柔光罩,燈架,每一樣收起來都比相機大.....

3.最後那個問題就要看你手多長了。
簡單的說,單機作業不能。
再加上你後面的條件,建議你帶一隻腳架架相機,兩支燈架兩支離機閃,三隻yn-622c,兩個大柔光罩,用手機遙控拍照,應該就可以達到你的要求。不過要背那些東西出門我會選擇帶dslr,而不是帶這台.......
dpreview 對於這台的評測出來了,內容砲聲隆隆,非常有趣~~
都快搞不清是G1X MarkII的評測,還是RX100 II的表揚大會~

口水內容就跳過,有興趣請自行前往,這邊看些有趣的數據.
第一張就是NR雜訊數量

這張圖,RX100 II 的雜訊數字由如外星科技的存在,跟自家的NEX-6數字糾纏不休,NEX-6單顆像素面積可是RX100II的3-4倍大,更不要說是Canon的不斷被強調的老舊科技早就不知道被甩幾條街......

看實際表現ISO 200...

那顆女王頭簡單的說明了外星科技的原因...
那個黑黑髒髒的三原色也算外星科技的副作用吧,符合個人之前使用RX100的感覺...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縮圖看看能不能讓女王頭浮現細節或是把三原色變乾淨,驗證Dxo的理論基礎....

ISO 1600

外星科技的表現符合雜訊數量數字,一路平坦....
G1X MarkII表現的比自家的700D好些...

ISO 3200

G1X MarkII差距自家的700D越來越大...

所以這部分喜歡一路平坦的就看數字吧,喜歡多點細節的就看圖吧~

再來看看前代不斷被詬病的動態範圍,這部分個人使用的時候比對EOS M高光部分沒有明顯的差異.
這邊的測試呢?直接看圖....

所有DR輔助關閉的情況下高光部分 G1X MarkII 已經跟700D一致,但是暗部延伸了多出1EV(一格= 1/3EV)超過700D,相對的NEX-6維持傳統在高光部分多出1EV.所以動態範圍總數G1X Mark2等同於NEX-6,同樣都是29格=9.6EV.

開啟一半的動態增益

700D只有一階,所以就直接算打開..
動態範圍總數G1X MarkII已經略勝 NEX-6 一格,但是NEX-6在亮部的階層較多,肉眼比較容易觀察.
外星科技呢........該說欲振乏力嗎?還是原本就已經是吃很多補藥了?

動態增益全開

G1X Mark2 火力全開,亮部直接衝破了天際線.......

動態增益每一級提升亮部1EV~

曲線算做得漂亮,不太影響暗部跟中間色調.


再看動態範圍的時候會覺得暗部延伸似乎沒什麼用,測試中也特別測試了[自動暗部修正]...

作用的時候中間色調亮度提升了1EV(綠色的0跟藍色-1幾乎等高),最亮部損失了1/3EV,最暗部延伸了2EV.
整體亮部由11格延伸為13格多了2格.所以當開啟暗部修正的時候,曝光-1EV,中間色調會被提升到跟沒減曝光沒開修正一樣,但是亮部一來一往等於延伸了2/3EV,暗部延伸1EV.還賺到了ISO可以降一級.完全符合個人在 #217, #219 , #228 測試結果.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可惜這個功能只能開自動,所有時候不一定會動作,真是OOXX......

該篇測試中特別強調這台底噪非常嚴重,還特別拿外星科技拍RAW拉亮4EV,說明暗部的雜訊.不斷吹捧外星科技底噪的乾淨.其實原因還不簡單...

外星科技的暗部已經被截掉了,差了5格當然乾乾淨淨.

直接取他的測試圖,自己看嘍~

講穿了就跟亮部問題一樣....

我想畫質部分要優於自家的APC-C那片被笑萬年落伍的感光元件是沒啥問題的......




ks_stone

阿Sir

我不是讀理工的

我有點看不懂你要表達的意義

又想知道結論是什麼

能麻煩請你稍微講一下結論G1X Mark2的表現怎樣
bat002008 wrote:
ks_stone
阿Sir
我不是讀理工的
我有點看不懂你要表達的意義
又想知道結論是什麼
能麻煩請你稍微講一下結論G1X Mark2的表現怎樣


個人認為, ks_stone想講的是

1) 躁訊部分RX100 M2 抹很大, 所以很乾淨....乾淨到跟像素面積大三四倍的NEX6差不多
2) G1X M2動態範圍表現勝過RX100 M2
3) DPReview測試中強調G1X M2底噪嚴重, 實際上是RX100 M2少了暗部細節
4) G1X M2畫質優於700D

=====================
題外話...
我也拿了近期的M43機, Olympus E-M10來比看看(感光元件略小於G1X M2)
雖然可換鏡/不可換鏡區分明顯, 不過E-M10的動態範圍更是威啊....

ssword wrote:
個人認為, ks_s...(恕刪)


感謝解釋的簡單又明白

ssword wrote:
個人認為, ks_s...(恕刪)


謝謝幫忙解釋~~

E-M10是不錯的機器,動態範圍的調教O,N兩家通常有比較好的結果.

後話,要有如外星科技般的加持還不簡單,NR用力開下去...

數據是不是都纏鬥再一起了~~

世界都平坦了嗎??

似乎只有一台一路平坦到底....
今天空氣被雨水洗過,很乾淨.
AV模式直接拍,雲很白,有些爆掉了


-1/3EV , DR 200% ,暗部修正開.雲的細節回來了,畫面平衡多了.



另一個高反差的場景
AV模式,雲爆掉一大片


Auto 模式,比AV模式好很多,但是ISO自動選200,看來是啟動了DR 200%,爆掉的範圍少掉很多.


AV模式,DR 200%開啟,跟Auto模式結果差不多.


AV模式,-2/3EV,DR 200%,暗部修正開啟,畫面更平衡比AUTO更好.


使用Auto模式讓機器自行決定調整,通常結果還不錯,不會太突兀.
使用AV,TV,M模式的時候需要使用者更多的注意,無腦按快門結果不會比Auto好.
排列組合調整後可以得到比Auto更好的結果.(感覺有點廢話..... )

然後高動態範圍就是最好嗎??那也不一定,在低反差的場景畫面調太高動態範圍反而會使照片變白白灰灰的.所以DR跟暗部修正這兩個就是調整動態範圍的開關,依據場景決定要使用多大的動態範圍.
前幾天提早下班去接小孩下課,不急著回家,讓小孩跟同學玩耍.
男同學總是比較活潑好動,拿出相機連拍AF開下去....

















要拍孩子活潑的一面真的不難....
前面這裡先說一些Auto個人覺得比較負面的部分.

1.Auto


2.TV


Auto直接講了就是較高的飽和跟反差,還略略偏紅.
個人不喜歡太飽合的顏色,很沉重.
TV模式關閉我的顏色加上AWB的B2.0偏移,畫面清爽多了..

美食街部分
3.Auto


4.TV


很明顯的AUTO的白平衡錯了,畫面紅到一個不行.TV算是正常表現...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