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本文已刪)-勿點-表現均衡大光圈輕便旅遊機 Canon G5X Mark2開箱簡評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富士已經脫手?
S10E的光線處理明顯是不同等級,
7-11這類燈箱表現,
是一票數位相機的痛,
S10E有不錯的水準。


是在說今年稍早的事情,富士X-A5脫手已久,
我有好一陣子沒富士機身可用~
那時有考慮脫離富士⋯
後來最後決定買X-T30。

7-11燈箱,就您所見,
也不是M5A的痛,因為測光系統是權衡測光,
會以全部畫面做考量⋯
你所謂的痛點贏過是7-11燈箱爆掉。
但其實這篇我主要說明權衡式曝光的可用性,
G5Xm2卻把權衡測光變成點測光在用,
全部只剩7-11燈箱最亮。

至於S10E,很明顯是HDR作動了,
只是對於使用者而言,
也只是壓快門一下就拍好的事情
(甚至沒有處理時間),
這個小事情,其實iPhone也行~
(以HDR而言,其實A12晶片的iPhone才是佼佼者)

至於會說索尼高光過曝是因為、
如果對於G5Xm2這種爛權衡測光去手動EV上調,
其實招牌燈箱也並不太會爆掉,
雖然不可能像S10E這類表現這麼優良,但也不至於像M5A爆掉的這麼徹底就是了。

這個我在士林夜市試過好幾次了,調到差不多曝光,M5A高光的招牌一率爆掉,但G5Xm2不太會。

G5Xm2的問題是在權衡測光系統測光問題。
不時需要上拉EV不少,加上1EV已是基本動作了。

這也是我準備要寫的懶人教學,我發現無論如何,只要發現測光問題,
懶得看直方圖,懶得AE-L,那就直接上調1EV,
效果不會太差,基本上可以讓測光均衡。
這個今天已經測試完畢,可行。
常常在用,現在連我女王都會用了,看到自動測光不行,馬上上調1EV。
(教學:妳把他轉到1 ,任何人都會)
但已經要完全脫離AUTO了,因為AUTO不能手動EV。
如果要脫離AUTO,表示其他方面也得手調好其他設定,不然膚色也會GG,這個慢點整理教學,我還在測試這組設定的穩定性。

本篇開箱文之前介紹的C調控膚色,
已經測試過是絕對沒問題的,
只是該組設定拍膚色可以,但其他不行,太淡,所以先直接讓他進C調控就好。

當然,加1EV這方法只能適合大部分測光失誤狀況,
但少部分高光比狀況還是得AE-L比較快。
P.S.權衡測光很常出錯。
yuxian wrote:


是在說今年稍早的...(恕刪)

我從iPhone5用到7,
HDR也是差強人意,
燈箱也是沒有處理到滿意過,
至少沒有你那台S10E處理得好,
而且HDR往往要自己手動開啟,
沒有那麼智慧看到燈箱就自動搞定,
至於更新款的iPhone沒試過不好說。

場景三與場景四亦然,
很多數位相機遇到就是死穴,
通常要思考一番怎麼調控拍起來較好,
絕非一鍵能搞定的事,
看你拍的結果,兩家也都不及格,
10年前如此、10年後還是這樣,
當然近年加入HDR模式多少有效,
但多半不夠直覺所見即所得,
S10E反而比較接近人類大腦的結果,
不用在那現場調來調去,
或是RAW回去進電腦修。

我的想法是,
準專業相機,用戶習慣RAW也罷,
一般大眾導向的DC,
你列出的索尼與佳能都還有進步空間,
基本上看完你的範例兩台都不考慮,
2019年了賣這價格(一代比一代貴)
還要在那學怎麼調控怎麼修正,
這不是2009...........
還在那怎麼拍人不黃疸,
怎麼拍景不爆掉,
是說當年書局很紅的攝影專書,
現在走趟書店,攝影區的書籍凋零嚴重,
也許是準專業的人不需要靠書了,
非專業的人也不想拍個照還要學一堆了,
又或者是S10E這樣表現的手機越來越多,
一般人拍照已經不太需要煩惱怎麼拍了。
sony的測光傾向是犧牲亮部
讓整體視覺明亮

G5X2則是優先考慮保留亮部
但整體卻變得太暗, 暗部更是整個死黑

因為sony有DRO這項工具可以用
遇到高反差時, 還可以選擇以亮部為準去降低ev值
暗部就讓DRO去拉亮
有五級強度可選的DRO大多數反差情況都還是夠用的

G5X2的問題是機身上是找不到任何拉暗部的解決方案
即使機身解RAW也一樣沒有這種細項給你微調

兩者在高反差情況時的差異
一個是至少有手段解決
另一個是直接宣布放棄

另外AWB非常容易被高光物件拉走
(我手上的G1X3就沒這麼容易飄)
這也是個明顯的問題

總之, 我覺得G5X2的一些怪毛病
在原廠限制了過多的微調選項情況之下(使用者難以自救)
原廠最好是趕快進行調整修補, 提供更新修正
不然硬體配置方面是很好的
卻被這些怪毛病給拉低了實際表現
非常可惜
zakkwang worte:
sony的測光傾向是犧牲亮部
讓整體視覺明亮

G5X2則是優先考慮保留亮部
但整體卻變得太暗, 暗部更是整個死黑


其實以權衡式曝光應該是以索尼的做法比較標準,
以整個畫面平均做考量,
如果我要以亮部為準,就會採用點測光連動......

但有一件事情很弔詭的是,G5Xm2還有一個功能叫做高光色調優先D+
正常來說應該打開來才是採取以亮部測光為主...
但現在無論打開與否,都會以亮度測光優先......

所以我強烈懷疑韌體寫爛了.......

說真的要不是我提的對焦跟測光二個大缺點,說真的這台還頗不錯的...
所以我的感覺跟你一樣....佳能限制了很多東西...
像我RX100M5A可以用前轉盤選擇相片風格...

但G5Xm2的兩個轉盤自定義根本是廢的....
用起來卡東卡西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我從iPhone5用...(恕刪)
非專業的人也不想拍個照還要學一堆了,
又或者是S10E這樣表現的手機越來越多,
一般人拍照已經不太需要煩惱怎麼拍了。


S10E的HDR在拍照的時候看不出效果,
但拍完後可以看到效果,
iPhone到了A12 CPU後,HDR是採取即時預覽的方式...
國內外評價都是目前最強大的HDR.....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說到,
========
連我這個長期相機使用的人都願意把錢直接買一隻手機當相機用了,而且完全不考慮賣掉⋯
就知道這純相機產業也快要不行了~

今年(2019)以前我對手機的拍照僅是「能用」評價,
到了今年的旗艦機我的評價轉成為「足夠堪用」,
所以從2019以後,相機廠面對的挑戰更嚴苛了。

希望不要過沒幾年,我對手機拍照的評價轉為「非常堪用」,那就是DC末日了。
只剩一些長焦機可以存活而已
========

剛好可以也可以拿來當作心得了....
S10E對我而言是特別買來當相機用的....手機是附加功能

目前我M5A跟G5Xm2都有考慮賣掉...
因為X-T30+S10E也夠用了....
其實看下來都只提SONY的DRO(只拉高低光)
卻沒人提RX100系列的HDR真的很可惜(高光、低光兼顧)
RX100系列的HDR已經算是SONY相機做得特別好的
不少層面上跟Google用的HDR+技術接近
1.由於RX100系列處理器速度每一代都有提升
因此合成速度已經相當快,除了不能連拍,一般影響不大
雖然不比HDR+的即時,但那是因為兩者原理完全不同的關係
RX100還是用傳統曝光三連拍下去合成,HDR+則是高速連拍合成
2.鬼影、疊影的失敗照機率相當低
看起來應該是取連拍清晰的那張下去處理高低光
因此就算是拍攝移動的路人,也大約有90%的成功率
只有低光時由於快門較慢,HDR失敗率才會比較高
3.沒有之前SONY單眼HDR對比下降的缺點(現在有無改善不確定)
還兼具色彩還原提升、降噪的作用
(但沒有HDR+那麼明顯,可能取樣張數較少的關係)
4.會同時保留原照和HDR合成照
優點是如果HDR拍失敗or效果不喜歡
還有原照可以保留,所以以前拍完都回家選圖選老半天(主要是猶豫)
但比較可惜的是原照是無法套用DRO的,所以暗部需要自己丟LR拉高

至於測光,不管RX100還是手機(我是HTC U11+搭Google Camera)
老實說都沒有萬用的模式,只要畫面任何位置出現高光
都可能因為高光的範圍和強度影響畫面整體曝光
而且有時候HDR或手機的HDR+也無法很好救回
還是需要自己手動微調,所以有陣子我改成用曝光三連拍取代HDR
要是能有HDR模式+曝光三連拍輸出就好了(可能要連拍5張,各取3張合成?)
這樣我可以有三種曝光的HDR來挑選最正確的那張
多PO....刪除
SKAP wrote:
其實看下來都只提SO...(恕刪)


其實索尼的HDR用過幾次後就放棄,
因爲太假,導致看了影像視覺疲乏⋯

以目前2019年手機的HDR都非常自然,
很像搖黑卡、很像進後製般的自然~

基本上以A12人工智慧引擎下去做瞬間五兆次演算直接呈現結果⋯
基本上手機的不止拍了三張合成,
而是實際拍了更多張比對⋯
背後的技術也是從傳統攝影來的,
只是現在都丟給人工智慧下去做⋯


基本上相機的技術早已經遠遠不如手機了
至於您說的疊影等等也不會發生

下面引去年蘋果發表會的截圖,
他們有說明拍照背後簡單原理,

基本上X跟XS就差了好遠了,照片呈現差非常多⋯
更何況您用的是U11⋯
所以我覺得討論手機技術,還是要以目前旗艦機為準⋯



所以我正在期待9/10或12的蘋果發表會,
會再拿出什麼技術出來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orte:
基本上相機的技術早已經遠遠不如手機了
至於您說的疊影等等也不會發生

基本上X跟XS就差了好遠了,照片呈現差非常多⋯
更何況您用的是U11⋯
所以我覺得討論手機技術,還是要以目前旗艦機為準⋯

1.Google的HDR+、HTC的HDR Boost、iPhone的智慧HDR
全都是用高速連拍下去合成這個我知道
而且都是在預覽畫面就不斷緩衝畫面才能辦到"按下拍攝即完成"
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完全不會發生疊影",去搜尋還是能找到失敗照
只是因為本身就是"高速連拍"了,所以運動物體較容易凍結
清晰的照片來源本身就有利於多圖合成的運算正確性
但其中很多手震、模糊的部分也需要靠演算法挑出並排除
取樣的張數多也有助於演算法判斷物件何者為最佳
不過演算法再強,依然無法完全不出錯,比率問題
好比RX100是90%成功率的話,目前旗艦手機大概95%之類

2.我用的U11+其相機硬體等同Google Pixel2、Pixel3、iPhonei XS
都是1/2.55" 12MP + 大光圈 + OIS
自然不是iPhonei X那個1/3"的拉機感光元件可比
而且使用的是Google camera,效果基本上不會有太多區別
不是光看旗艦機就一定代表什麼
好比Pixel3相比Pixel2相機硬體規格也沒提升,因此兩者畫質區別不大
下代iPhonei如果沿用XS規格,就不會像X提升到XS那樣進步很多

另外前面回文主要是針對這句
"雖然DRO非常好用,但高光過曝我想這問題應該還沒處理掉..."
因為SONY說明書就講了DRO"只"提升暗部,所以完全不會動高光
要用DRO拍攝並避免高光過曝,就只能針對高光測光
SONY面對高光提出的方案是HDR,如果不喜歡那效果就沒辦法了

好比我也覺得Google的HDR+有時候太過頭
例如夕陽背光美景,有時候硬生生拉成亮暗全部都看的到,反而喪失原味
您PO的那幾張樹枝與背景還是有違和感...
SKAP worte:
1.Google的HDR...(恕刪)


您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人工智慧引擎
如果光靠軟體可以做到美

那麼iPhoneX就跟iPhoneXs Max表現會一致⋯
但實際上二者在同版本OS下HDR處理效果是天壤之別,
這個很多網站都有實測,不再多提

另外上面場景,不瞞您說我也有用M5A HDR做一次⋯

你應該知道我寫文風格,沒試過我不會輕易下結論

至於索尼DRO能優化的效果,比起X-T30還差得遠⋯
另外針對亮部測光我早就做過,
該爆的亮部還是會爆,這我買來就做過各種不同設定測試過⋯
我說的簡單結論,實際上是我花了好幾個小時不同場景下做不同設定做過的測試,
自此之後,M5A亮部過曝這方面我就不糾結了,
因為怎麼做設定改善都很有限⋯
除非我要完全犧牲暗部,那一點意義也沒有就是了。

只是我寫文也沒賺稿費,實在沒必要自己測試後又花幾個小時寫測試論文證明結果,
每個小部分我都要寫文證明我乾脆不要上班喝西北風算了⋯

這篇我已經補充到很煩了,剩下的結論要不要信,隨便各位吧

若您覺得索尼HDR比較好,索尼高光過曝是操作問題,那就隨你吧
反正我沒想要再把過去一堆測試照片po上來了⋯

相同的,覺得G5Xm2是我操作問題的,那就隨便吧,我放棄實測說明了

反正買了就是要用 無所謂
這些器材比較也只是我自己心得,信者就信,不信者也無所謂就是了⋯
畢竟這是我了解器材的方法,靠比較靠測試,
誰好誰壞 ,我都下完結論了
都有實測很多次的,只是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寫文的

剩下的都比較無所謂的心得,比較重要的比較都補充完畢了,哈哈
每面對一個質疑我就花好幾個小時爆肝解釋,累了⋯

之前寫了一堆近拍測試的我還真是傻子
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應該簡單一篇就好了,結論還不是都一樣

再多範例實拍,結論就是一樣⋯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