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_stone wrote:這台機器在手上用了1...(恕刪) 哈哈 我昨天還拿M+22 去拍婚禮...我只能說.... GG但有拍得的畫質就還不錯但比起 5R+24ZA 在婚禮上拍的速度 真的沒法比阿....
Dowchia wrote:學到一招了拿來拍景滿...(恕刪) 如果你喜歡EOS的中性色調(個人喜歡用這色調拍人,風景色調拍風景),可以嘗試看看使用 N自然 , L淡化膚色會是比較接近的色調.口味再重一點可以用關閉我的顏色+AWB調整B+2,可以平衡調這台過多的紅色且顏色又飽和.
ks_stone wrote:哈哈哈,我也幹過,還...(恕刪) 哈哈 其實機子還是真的都要自己試過才知道以前都聽別人說對焦怎樣怎樣的自己買來比較後M說真的 自己慢慢拍 慢慢對焦 都沒差但是要搶拍 開始迷焦 對不到 才知道差距在哪但是發色卻是自己熟悉討喜的C家色彩沒辦法 各有所長我們也只能靠多花點錢了....沒有完美的相機阿...
這裡聊幾個缺點:1.操作畫面遲滯:這問題再轉到錄影模式或是C設定了不同的顯示畫面或焦段,稍停一下,機器會進行畫面裁切或是變焦動作,這時候你再轉任何模式就會出現遲滯.非要等它動作做完.2.顯示畫面的遲滯:如果開啟連續拍攝或是單張拍攝設定不檢視影像,拍攝完成放開快門,畫面上會顯示一個畫面後遲滯一下,然後才是正常畫面.3.連拍遲滯:這個問題發生三次,原因還沒找出來,發生的時候連拍速度會嚴重變慢.直接看圖:第一張第二張:已經掀到引擎蓋,右前方這位都已經移動兩步,右邊拉砲手快速走入.第三張:右方拉砲手已經到車尾,並且拉砲彩帶已經開始落下.快門速度有1/60,這個揭幕儀式連拍從頭按下去到車尾只拍了11張,儀式過程10幾秒.拍攝時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與原本的5.X張的速度上的差異.4.色溫過渡的時候白平衡會不穩定:如果一個區域同時有黃色與白色光源(夜間),很容易發現畫面從白色區域移動到黃色區域的時候,色溫再飄,機器再猶豫要用什麼色溫平衡.等一下就穩定了,或是把中央區停在白色灰色黑色的部位也會穩定下來.這台的色溫傾向會把黃光校正成白色.5.錄影變焦無敵慢,真的慢好厲害,就當是特效好了.....基本拍照沒什麼問題,但韌體還有進步的空間....
十幾年前的買車業務邀約賞車,現今已經是輪轉過很多家分店的店經理了.有吃有喝有的玩還有冷氣,溜小孩的好地方24mmF2真的是拍車室的好幫手,35mm我會直接放棄.說真的,我只是去溜小孩,隨便按,別太認真....
luckyjacky wrote:...M說真的 自己慢慢拍 慢慢對焦 都沒差但是要搶拍 開始迷焦 對不到 才知道差距在哪但是發色卻是自己熟悉討喜的C家色彩...(恕刪) 真的,EOS M 生活拍還過得去,想要認真交代會氣死....
再來聊找隨身機的過程,從小孩開始會走跳,就開始物色一台機器,可以上下班隨身帶著,出門蹓小孩也可以帶著隨時拍.到現在時間兩年半,換機過程大概是:DP2 -> 光學變焦手機 -> RX100 -> Casio ZR100 -> Canon S110 -> EOS M -> G1X Mark2前面兩支就不說了,原本以為 RX100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入手後一度用得很開心,用沒多久就發現照片看起來髒髒的,上PC細看,從ISO400就有抹痕且暗處有明顯雜訊,越單色的地方越清楚.這分明就是普通DC(它真的是DC啦),當然還有其他問題,所以打包轉送當賀禮出去.之後試想如果要這種低ISO就有抹痕跟雜訊的機器,為何不直接找更輕薄.剛好有訊息ZR100在特價,就買了一台.這家的機器真的算是另類,當其他廠商大吹大擂的廣告高像素高畫質,這家完全不以畫質為依歸,目標直接給你好照片.利用強大的兩顆核心加上高速的連拍,直接幫你處理出漂亮討喜的照片,省時省工.縮圖用還貼網路分享還不錯,只是看原圖細節會流淚就是.後來因為一些問題廠商收回退款,那三四個月算是愉快的使用.過程中老婆又送了一台RX100,理由同上所以去換了其他機器.後來又入手了CanonS110,這算是第一次使用Canon的DC.這台機器使用非常過程算是愉快,只有RX100 2/3的厚度,體積縮小一圈,24mm F2實用的鏡頭,殘障的WIFI.略遜於RX100的ISO,仗著畫素少同樣塗塗抹抹下看起來比較乾淨.這台用了最久,累積的不少照片.但是這台的對焦在暗處就很吃力,錄影上也沒有RX100的乾脆俐落.最主要的是偶爾檢視原圖,總是希望能有乾淨清晰的照片.去年底換了EOS M,算是對體積上的妥協,因為如果堅持能放進口袋的機器,要有APS-C水準的畫質,那只剩下GR了.玩過朋友手上的GR,真的是非棒.EOSM入手後,22mm的小鏡頭提供了超值的畫質.ISO也到APS-C的水準.雖然體積已經稱不上便攜了.放在隨身包或是腰包裡也算帶得出去.但是那個殘障的閃燈設計,讓攜帶性雪上加霜.半殘的操作介面,跟S110比真是有過之無不及.今天如果是要拍人補光,S110只要按下開機,閃燈設定強制閃就可以拍了.EOS M要先按開機,按下閃燈開關,拔下鏡頭蓋,設定閃燈強制閃才可以拍.還有那個半殘的對焦系統,雖然生活堪用,但總是會錯過些什麼.只能說妥協體積後只得到畫質的改善,但是不便處大大增加,使用經驗並不好.之前也稍微考慮過其他家的無反,朋友手上也隨廠商更新不斷地更換機器,所以也常常摸到玩到實機.只能說如果只是用KIT那真的沒什麼意義,有些KIT大量數位修正後還慘兮兮.要像樣的鏡頭那也沒有比DSLR小多少.會入手EOSM真的是看在22mm表現跟價錢的份上.G1X Mark2基本上改善了EOS M讓我使用不愉快的地方,同時保留的APS-C的畫質水準,體積上也比EOS M +90EX好攜帶,算是對體積妥協下比較好的選擇.如果犧牲便利性那GR就會是好選擇.RX100我只能算它是一般畫質的DC,所以這次購買前特別算了一下像素面積,做為參考,避免失望大於期望。
其實畫素密度也只是"僅供參考",36mp的FF也是能保有高畫質特性,畫素密度更低12mp apsc的x100比起新世代優質感光元件也略顯不足。至於g1x mark2的寬容度dxo有新評測結果了,這是從g1x就被人一直詬病的問題,到了第二代還是完全沒進步。這種數據不要說比apsc,連新的m43感光元件都比不上我也不覺得這是因為canon再擠牙膏,這大概就是他們大底感光的實力,色深、寬容度都差了他家新世代感光元件有段距離,甚至有些小底的卡片機寬容度還比g1x markii好寬容度、色深差對照片的影響,下面這張照片就很明顯(A檔未機身調整jpg),陰天柔光的大溪陶瓷街,居然拍出x3高iso的水洗質感,雖然我很喜歡g1x營造的空間感,但那個發乾死黑死白照片很難接受。雖然g1x畫質上有這麼大缺陷,但他的翻轉螢幕、觸控對焦、大光圈、近拍、wifi、焦段、實用防震等規格讓我很欣賞,機無完機,想辦法解決就是了。之前有看過無忌有人分享auto拍攝的色彩不錯,死白死黑有改進,我自己試試也覺得auto不錯,只是auto到底常有光圈全開的問題,也少了手動樂趣。
cake0715 wrote:其實畫素密度也只是"...(恕刪) 喜歡引用DXO的資料建議多了解其評分機制。理解後對於這台DXO給這種分數一點也不意外。有興趣何不追究看看為何DXO會有不同給分。光S一家同時期的產品因為像素數量不同得分高低與使用者感受相違就很難解釋....像素高有高的好處,並非一無是處,取捨問題前面也說過就不在多作解釋。其他個人感受部份就不便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