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本文已刪)-勿點-表現均衡大光圈輕便旅遊機 Canon G5X Mark2開箱簡評

小獸 worte:
請問Minway190大覺得G1X3有什麼地方是跟入手前期待落差很大的嗎?畫質?對焦速度?


等我看到你的提問,發現後面你的回文已經有定見,恭喜你~~

每個人採購攝影器材的切入點不同,個人會入手G5X跟G1X3主要是拿來拍夜景。
所以在挑選隨身機的時候,能否拍攝星軌等長時間曝光題材也是重點之一,
RX100系列雖然可以無限時間B快門拍攝,但缺少機身即時合成的機能,
稍有光害的地方就不適合拍星軌,而G系列剛好有,所以選了C家。
先入手G5X之後,發現又輕又小又方便,隔沒多久就入手G1X3,
原本出門夜拍會帶兩台DSLR,後來變成G5X加G1X3各一台的編制,
除了相機減輕了,腳架也從兩支3kg換成1kg的小腳架,從此走步道上山拍夜景輕鬆許多。
最常去的地方如苗栗薑麻園桐花步道跟新北觀音山之類的

比起「畫質」,個人比較重視「畫面」,
而且對比當初入門時的600萬畫素CCD單眼,G5X跟G1X3的夜景怎麼看都很讚啊
minway190 worte:
等我看到你的提問,發現後面你的回文已經有定見,恭喜你~~

每個人採購攝影器材的切入點不同,個人會入手G5X跟G1X3主要是拿來拍夜景。
所以在挑選隨身機的時候,能否拍攝星軌等長時間曝光題材也是重點之一,
RX100系列雖然可以無限時間B快門拍攝,但缺少機身即時合成的機能,
稍有光害的地方就不適合拍星軌,而G系列剛好有,所以選了C家。
先入手G5X之後,發現又輕又小又方便,隔沒多久就入手G1X3,
原本出門夜拍會帶兩台DSLR,後來變成G5X加G1X3各一台的編制,
除了相機減輕了,腳架也從兩支3kg換成1kg的小腳架,從此走步道上山拍夜景輕鬆許多。
最常去的地方如苗栗薑麻園桐花步道跟新北觀音山之類的汗

比起「畫質」,個人比較重視「畫面」,
而且對比當初入門時的600萬畫素CCD單眼,G5X跟G1X3的夜景怎麼看都很讚啊sorry


其實因為大大都拍星星跟螢火蟲之類的,的確內建後製的G系列很方便...
不用回家後製疊圖省事很多,所以端看個人用法...沒有一定...

小獸大大的需求是拍攝好動的小孩,
重點就是對焦速度快跟測光要優良等等....
眼控良好且測光跟動態範圍優化都不錯的M7會比較適合,
這個我也不敢亂推給他佳能了....
(剛好預算也足夠)

其實我最希望的是佳能能夠更新韌體,改善對焦系統跟測光系統..

widther worte:
感謝樓主的"另類測試" --- 不是"專家模式"、而是"普羅大眾、外行模式"的觀點,別具參考價值。

剛去看了索尼Store,RX100 M5A 官價真的降到24980.- 那就跟G5X Mark2的網路售價極為接近了,但沒想到兩台同為1"DC又售價相近的相機,在樓主的實際操作下,多項性能竟然差距如此明顯,頗叫人驚訝。

個人以為,Sony與Canon都是日本商社,台灣人怎麼買都是給日本商人賺去了錢、執著於品牌應該沒有必要。買相機首要功能符合需求、價格可以接受之外,其次消費者似乎也應該「用行動鼓勵勤於研發、積極求進步的廠商」,這樣對消費環境的進展才有積極助益。


的確,以目前市場來看,DC的空間實在不大...

也沒有完美的DC...就算是RX100M7/M5A都有它們的缺點..
消費者只能就想注重的點去選擇購買,而無法真正買到完美的機子~
至於佳能這牙膏還要擠多久,只好繼續觀察了~

畢竟以M01官方測試文下方的回文來看,
其實很多消費者屬於盲目而不是真懂自己需求跟機器的能耐,
就如此現況來看,佳能靠著老口碑還是會有不錯的成績在。

ee3dd3ee worte:
謝謝 yuxian大大
辛苦的測試
非常有參考價值
手機攝影時代
canon老神在在
真不簡單 日本職人精神嗎?

不過sony rx100m5a 24900 也是很實在的價格


應該說佳能的刻板印象口碑很好,無論怎麼出都會賣
拿出索尼跟佳能,我想不意外就算沒看到照片,
大家還是都覺得佳能拍出來的會比較好看~
yuxian worte:
畢竟以M01官方測試文下方的回文來看,
其實很多消費者屬於盲目而不是真懂自己需求跟機器的能耐,
就如此現況來看,佳能靠著老口碑還是會有不錯的成績在。...(恕刪)

那些是暗樁吧,廣編文不能沒有暗樁的
akihindo worte:
那些是暗樁吧,廣編文不能沒有暗樁的


應該不是,
只是每次有抽獎都會一堆人回文表示好意見取得抽獎資格 XDDDD
minway190 worte:
等我看到你的提問,發...(恕刪)


哈哈...感謝您的回覆!
我是蠻少拍星空之類的頂多夜景,
身為佳能16年的使用者從G3到G9再到S95/G1XM2/G5X,
佳能給我的感動跟支援越來越少,
對焦比人家差/畫面比人家糊/低照比人家弱,
只有色調還能拿出來說嘴但是索尼也有在進步,
當年RX100M3被我嫌棄拍人像有妖氣到現在M6/M7感覺白平衡演算法有加強,
本來想第一時間入手G5XM2連PCHOME 都儲值好了結果沒貨就先上01看看,
這下越看越退火...

之後等RX100M7的SmallRig兔籠出來應該也會買來加強手感吧!
yuxian worte:
其實因為大大都拍星星...(恕刪)


非常感謝yuxian大的測試結果,
我想佳能最強的除了色彩調教之外還有Marketing也是很強的,
當今唯一可換鏡頭四接環的公司還是蠻厲害的,
成本概念也比其他日系品牌強,
在EOS M發展初期靠兩台相機四顆鏡頭竟然有跟索尼一樣的市佔率,
就感覺東西阿斯巴拉的還是一堆人買...
G7X鏡頭成本搞不好比RX100M3-5的24-70還便宜,
反正拍人像太銳利也不是好事乾脆把錢省下來XD
RX100M7應該有針對M6的一些問題進行修正,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佳能踩到牙膏大爆發,
讓我重新回佳...
玉仙大的評測真棒!

手機的確越來越厲害了,我明年換手機會以照相功能為重點,黑卡6應該是我最後一台DC了,四年後應該會升級到Fuji X-T系列了。

Sony DC的進步神速及黑科技是有目共睹的,想當年身為尼粉的我對索尼DC是很不屑的…也不過是把體積縮成卡片機罷了,可是在尼康進步緩慢1系列被RX系列巴假的,DL系列又胎死腹中後,我成了富士迷但還未入手,黑卡六目前用的很滿意,但入手一年還沒摸熟有點對不起這台機子^_^
Yaslam wrote:
玉仙大的評測真棒!
...(恕刪)


我是富士X100T配原廠廣角、遠攝外掛鏡,
其實它也是DC,本質上是35mm定焦DC,
論畫素、論對焦,索尼還是很有一套,
不過富士APSC還是有個好處,
iso可以放心放在3200甚至6400自動,
高iso它不會有奇怪的雜色這點很棒,
我是直出派的,很看重直出順眼度,

富士色彩有打到我,
拍了快三年挺滿意的,
拍景、拍人像膚色都喜歡,
不過小孩長大移動速度變快,
慢慢也要往XT可換鏡移動吧。

借RX100來玩幾天的日子有比較過,
一寸在暗部表現還是比較遜色一點,
但RX100畫素高可以榨出更高細節(光線好時),
富士X100T拍不出的車體表面細紋,
RX就是有辦法紀錄下來,
這是以放大檢視來比較的狀態,
日常來說的話,富士的DR也挺實用的,
烈日當頭等高反差,DR400下去多少有效,
富士RAW還看過有人示範過寬容度也不錯,
拍鎢絲燈直出照只有光暈,RAW能讓燈絲重現,
但我沒時間碰RAW所以不多討論。

不過富士的操作門檻我認為高過索尼,
它不是一台隨便交給路人有辦法能拍好的相機,
交給他人、身邊親友代拍,
很可能就是對焦與測光都失敗。

但喜愛參數調控的人,
或許能理解富士設計的美妙,
光圈快門與EV補償轉盤都在機身上,
到了X100F還有對焦點搖桿,
操控起來直覺快速,
當遇到測光不易的場合、希望凝結動態的場合,
機身上的實體轉盤可以快速手動介入。

RX的機身力求輕薄短小,
手感上與操作上對我來說不夠直覺、順手,
以男生手掌來說它也太小台了,
都要多帶一台相機出門了,
厚一點、大一點有差嗎?

但我試過RX100的智慧傻瓜模式,
真的夠智慧,給長輩拍成功率很高,
愛手動調控還是愛自動?
愛纖薄還是愛手感?
兩個天秤兩端完全不同的客群,
各取所需吧!

以銷量來說都是被手機打趴的邊緣產品,
所以也不用再DC打DC了,
能見到廠商持續推出新產品都要給予肯定。

另外關於拍鈔票的畫質檢定,
我個人有個看法是,
非正規微距鏡,
佳能與索尼的近拍周圍畫質減損明顯,
不過日常來說稍微拉開距離拍攝,
可能缺點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變焦鏡近拍最好的畫質焦段,
搞不好非廣角端也非最望遠端,
可能要各個焦段慢慢嘗試看看,
不過很明顯廣角端的近拍真的不行,
相機拿遠一點,焦段拉長一點來拍近物,
可能是更理想的方式。

題外話就是索尼早期卡片機,
用潛望式鏡組配超迷你感光元件,
當時攝影玩家看不上眼這種配置,
但它有擅長微距拍攝的特異功能,
我有個朋友專門只拍微距,
小花小草小蟲子與水滴等等,
當時她用索尼卡片機拍出很多精美照片。


工具還是看人用,
主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不過富士的操作門檻我認為高過索尼,
它不是一台隨便交給路人有辦法能拍好的相機,
交給他人、身邊親友代拍,
很可能就是對焦與測光都失敗。


嗯..因為富士完全半放棄DC....
如果以DSLR而言,富士如X-T30對焦速度很快,
近年來,不管是X-A5或者X-T30,測光方面都還頗省心,
除了X-A5對焦比較沒那麼好外~
像X-T30基本上可以隨便丟隨便讓人拍~不太會失敗~

所以不是富士不行門檻高,而是壓根根本沒心做DC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日常來說的話,富士的DR也挺實用的,
烈日當頭等高反差,DR400下去多少有效,
富士RAW還看過有人示範過寬容度也不錯,
拍鎢絲燈直出照只有光暈,RAW能讓燈絲重現,
但我沒時間碰RAW所以不多討論。


富士在X-T30出了一個新的動態範圍優化系統,
"D範圍優先順序" 名字翻譯起來怪怪的,
但簡單而言就是更強的動態範圍優化,
我在X-T30測試文中測試結果是比索尼的DRO效果更好。

缺點就是整個畫面色調會變得很日系風,偏於平淡.
所以室內基本上我都關閉來用,但逆光下就不錯~

我想這就是富士利用自家感光元件的寬容度下去做的優化~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以銷量來說都是被手機打趴的邊緣產品,
所以也不用再DC打DC了,
能見到廠商持續推出新產品都要給予肯定。


我的看法不太一樣,手機是因為大家都有需求使用,
相機附加上去,但因為附加相機競爭激烈,結果反而變成實用了起來~

說打趴也不是,大家不是為了取代DC而買手機~
而是為了手機而買手機,但間接的取代了DC~

另外一點就是易用性的差異,對焦上的極端差異就不提了,
剩下色調跟HDR以及柔膚都遠比DC好用多了....

會比DC好用的原因不外乎DC廠還在慢慢擠,
殊不知默默地DC就不被購買了~

所以DC會市占沒落,多少就是跟過去的底片數位之戰差不多,
縱使底片的畫質遠遠高過數位不少,色彩演示等等至今數位仍然敵不過..
但也是輸在易用性....
於是乎過往的底片廠直接宣告完敗倒閉...

今天尚有反應時間,很多警訊都不難看出來,龐大消費市場要的是更易用~
手機上的競爭是誰拍得比較爛,基本上消費者買單機會就偏低,尤其是旗艦市場..
所以大家都搶著做到最好。
而日本相機廠是,避開對方的市場,然後慢慢擠牙膏.....
所以其實DC自己的市佔率,是被自己玩掉的....

我倒是不想肯定這種持續玩掉市場的作法,這樣子只會讓DC越來越糟糕...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另外關於拍鈔票的畫質檢定,
我個人有個看法是,
非正規微距鏡,
佳能與索尼的近拍周圍畫質減損明顯,
不過日常來說稍微拉開距離拍攝,
可能缺點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變焦鏡近拍最好的畫質焦段,
搞不好非廣角端也非最望遠端,
可能要各個焦段慢慢嘗試看看,
不過很明顯廣角端的近拍真的不行,
相機拿遠一點,焦段拉長一點來拍近物,
可能是更理想的方式。


當大家手機都是拿著靠近拍攝文件跟食物紀錄時...
我倒覺得DC不能用這點去把微距拍攝玩爛掉~

感光元件大有什麼用? 光是光學折損就壞了一整個相片...
但我們不能忽略掉感光元件大的淺景深,所以才用平面測試...

做平面微距測試的意義在於,如果這麼近的光學折損越小,
那就代表稍微遠離拍攝文件或食物時,有更好的畫質存在~
也才能更遠離拿出手機的使用率.....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題外話就是索尼早期卡片機,
用潛望式鏡組配超迷你感光元件,
當時攝影玩家看不上眼這種配置,
但它有擅長微距拍攝的特異功能,
我有個朋友專門只拍微距,
小花小草小蟲子與水滴等等,
當時她用索尼卡片機拍出很多精美照片。


這倒不是題外話~
過去一提到索尼就是跟拍照爛的聯想年代...
我倒是寫了不少T系列開箱文

索尼當初做了很多領先技術的事情,
手持夜景,以及自動HDR等等...
這些當初也沒人覺得重要,最後通通被手機拿去用....

來懷舊一篇吧...
SONY DSC-T77超詳細介紹 -美麗與實用的化身-
文章太舊不用看,可以直接看相簿,過去用了T77拍了不少照片
T77 Flickr相簿

目前我手中還有TX55相機,當作紀念,還能用~
SONY TX55 by Yuxian Lin, 於 Flickr
原圖我再找找看,但近拍肯定比這二台一吋機好太多~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orte:
工具還是看人用,
主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我的分享文一向如此,
測試不外乎希望大家拿更洽當的手邊器材使用~

如果手機HDR對於逆光處理更好,就用手機
如果手機近拍更佳,那就用手機....
如果手機膚色更佳,那就用手機...

問題什麼時候才真正有用DC的必要性 ?
這就是很大的問題所在了~

或許就是夜景再用DC吧
Samsung S10E by Yuxian Lin, 於 Flickr
Yaslam worte:
玉仙大的評測真棒!

手機的確越來越厲害了,我明年換手機會以照相功能為重點,黑卡6應該是我最後一台DC了,四年後應該會升級到Fuji X-T系列了。

Sony DC的進步神速及黑科技是有目共睹的,想當年身為尼粉的我對索尼DC是很不屑的…也不過是把體積縮成卡片機罷了,可是在尼康進步緩慢1系列被RX系列巴假的,DL系列又胎死腹中後,我成了富士迷但還未入手,黑卡六目前用的很滿意,但入手一年還沒摸熟有點對不起這台機子^_^


基本上索尼很早就在專研相機的技術了~
大爆發其實也是技術累積.....

想當初SONY NEX無反微單推出的時候多少人持反面看法....
其他廠被巴都是有典故的...XDDD

今天索尼的相機部門如果再不趕快跟手機部門研究技術...
也是頗危險~
在手機拍照上,感光元件自己都用最新的,還是被其他手機巴假的..XDDD
我只想說索尼振作點....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