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1吋大砲機 G3 X 正式發表


James88 wrote:
光圈變化
G3X部分是danieltflu大實測值
G3X_________FZ1000 ________RX10(II)
24=F2.8_____25=f/2.8_______24=F2.8
50=F4.0_____58=f/3.5_______24=F2.8
70=F4.5_____71=f/3.7_______24=F2.8
85=F5.0
100=F5.0____107=f/3.9_______24=F2.8
135=F5.0
200=F5.6____170=f/4.0_____200=F2.8

我來找碴了
RX10(II)焦段怎麼是24,24,24,24,200 ?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G3X 的鏡頭+機身握感很好很穩,還是可以一手掌握的小機子手感。

RX10 「帳面上」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握起來就差很多了,而且著力點與重心也沒有 G3X 好,這有點像 5.5" G3/G4 vs 6" N6 的差別,帳面上好像只差了 5、6mm 而已 ,但是實際握感卻差很大,使用上與應用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更大的 FZ1000 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如果是微單或單眼「下來」的話,感覺就還好)

另一個是觀景窗的問題:RX10 與 FZ1000 的 EVF 都向後伸出不少,FZ1000 的翻轉試 LCD 影響或許不大,但 RX10 如果要用下位拍攝就很彆扭了... 觀景窗擋住一大半。

我個人很少拍影片,所以關於影片無法做任何評論。只是如果我想要一台兼顧拍照與影片的機子的話,會毫不考慮地選 FZ1000(儘管 RX10 的影片畫質更優異)。

Fuji 的機子其實也摸過不少,性能與發色的起伏比較大、時好時壞,還是習慣表現或許不是最出色但卻比較穩定平均的 Canon。

同樣的,1" 感光片也是畫質與方便度的一個平衡點,不是 1/1.7", 2/3" 可以跨級相比的。

G3X 上的 LCD 並非顯色色域不夠,而是色偏得太厲害... 很難想像這年代還能搞出這樣的 LCD 來... 如果是 Ricoh 或 Sigma 就認了,Canon?這玩笑開得有點大...
kaots wrote:
我來找碴了
RX10(II)焦段怎麼是24,24,24,24,200 ?


應該是24-200 光圈都是F2.8
Copy 貼錯沒改! 我真的是

danieltflu wrote:
G3X 的鏡頭+機身握感很好很穩,還是可以一手掌握的小機子手感。

RX10 「帳面上」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握起來就差很多了,而且著力點與重心也沒有 G3X 好,這有點像 5.5" G3/G4 vs 6" N6 的差別,帳面上好像只差了 5、6mm 而已 ,但是實際握感卻差很大,使用上與應用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更大的 FZ1000 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如果是微單或單眼「下來」的話,感覺就還好)

另一個是觀景窗的問題:RX10 與 FZ1000 的 EVF 都向後伸出不少,FZ1000 的翻轉試 LCD 影響或許不大,但 RX10 如果要用下位拍攝就很彆扭了... 觀景窗擋住一大半。

我個人很少拍影片,所以關於影片無法做任何評論。只是如果我想要一台兼顧拍照與影片的機子的話,會毫不考慮地選 FZ1000(儘管 RX10 的影片畫質更優異)。

Fuji 的機子其實也摸過不少,性能與發色的起伏比較大、時好時壞,還是習慣表現或許不是最出色但卻比較穩定平均的 Canon。

同樣的,1" 感光片也是畫質與方便度的一個平衡點,不是 1/1.7", 2/3" 可以跨級相比的。

G3X 上的 LCD 並非顯色色域不夠,而是色偏得太厲害... 很難想像這年代還能搞出這樣的 LCD 來... 如果是 Ricoh 或 Sigma 就認了,Canon?這玩笑開得有點大...


Danietflu 評論的很忠肯!
不過握感方面建議還是要看使用者手大小
我身高180CM 單手拿G3X覺得小拇指抓不到握把
雖然G3X最輕 但是感覺卻很沉

fz1000很大 多100g 但是握把比較大 比較好抓 小拇指也抓的到
但是單手要操控 真是要練一下手力
我大多是兩手相機拍

G3X的選單上調整項目不多
感覺有點像大台的DC 不像類單
LCD 應該趕快改韌體調整 或是加個選單可以微調
fz1000 有選單可以調lcd和觀景窗的色差耶~
機身大台 硬體可以多塞一點 就多一些選項可調整 也算是沒有大而不當

我的拍照使用目的就是要錄小孩音樂會+出門的亂拍記錄
所以還是挑錄影強的 拍照堪用 把錢省下來買一些麥克風和配件

最近出門不小心打鳥都拍不大
鏡頭還真是一寸長一寸強
買了fz1000 就是有這一點遺憾

G3X光圈稍小的現象
應該白天光線充足怎拍差異不大
夜拍或拍鳥就上腳架比較ok!

反正相機都買了
就能技術補強的補強
不能補強就軟硬體克服
不能克服就將就點
不然將就就等下一代或其他新機
每家每年出新機 總會有令人滿意一台出現 符合買家自己的需求

不急的人可以等
急得就要忍一下
問清楚自己的需求 看好再下手
《DIY CENTER》 自助互助中心
danieltflu wrote:
同樣的,1" 感光片也是畫質與方便度的一個平衡點,不是 1/1.7", 2/3" 可以跨級相比的。


Stylus 1 (1/1.7 CMOS)也是您先提的
現在又說 1/1.7、2/3 不能跨級,小的感到有點錯亂⋯

再說現行富士的 2/3 X-Trans 調教得非常好
沒有亂衝高像素,細節也沒輸 SONY 1 吋太多
就算 X-S1 後繼機一樣 2/3,如果機身重量瘦身成功我還是會優先考慮
富士的 DC 對焦也是前段班
拍 RAW 也不會像 G3 X 一樣拍一張卡一張⋯
小弟不才,在 1" 感光片出現之前,也是經歷很長的一段換機旅程,從最早的 Panasonic FZ1,到近期如 ZS / HX 的 1/2.5" 感光片的隨身機也用過,不過這些隨身機的故事都很類似:當一開始的激情消退以後,就會開始懷疑是否該將自己的回憶記錄在這樣的畫質上。

在 RX10/FZ1000/G3X 問世之前,Stylus-1 算是這個需求中、一個被市場低估忽視的好機子,縱使有了以上三台 1" 的出現, Stylus-1 在性能與尺寸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譬如騎車時可以將之放進車衣後口袋裡,還勉強可以算做是「口袋機」(而且拍照前不用拿掉鏡頭蓋!!!)。

不過 Stylus-1 的 1/1.7" 感光片當然無法做到 1" 感光片的畫質,就是 1/1.7" 的畫質。自從 RX100 出現後,我會希望平時記錄自己與家人的人生至少要有這程度以上的畫質(1" 感光片),但出門運動時倒是可以妥協一下,用一點點畫質換取一點點方便,就體積+速度+方便等等來說,Stylus-1 目前還是市場上的一個特異點,所以才提出來。

當然,畫質這東西是非常主觀的,大家無非就是在「畫質 vs 方便」這矛與盾間找尋平衡點。而 1" 感光片的出現讓矛盾之間有了新的平衡點。

當然也期待有更多廠商,包含 Fuji 與 Nikon 一起來共襄盛舉,迎接這 1" 感光片的時代。
那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想當年入手SONY HX1時志得意滿
近拍1cm
廣角28mm
光學變焦20x
一機在手走天下多麼開心啊

直到有一次拍了夜景才發現"畫質爛到爆"
後來輾轉得知元兇為1/2.3的感光元件太小所造成
於是開始找大感光元件的消費型相機
尋尋覓覓後終於SONY RX100打出第一炮-->1吋感光元件
只是3.6x光學變焦"猶如廢柴一般"令人失望

後來SONY RX10的出現又讓我燃起希望
只是將近4萬元的售價完全超出口袋預算

沒想到我心目中這樣的夢幻機種,居然是牙膏廠Canon率先推出
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kaots wrote:
那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HX1...(恕刪)


哪我可以教你學長 or 學姊?
我也買過 HX30V 光學20X 18M

我倒是覺得後幾代的相機夜拍不錯
相機利用硬軟體幫你把數張夜景數位合成到一張華麗的照片
可以說機子硬功深厚

https://goo.gl/photos/DZfDBpZy96uJzv7o9
https://goo.gl/photos/1kfg6rveJSDGLUBA6

小sensor 只要不放大看 我覺得風景照OK! 但是拍攝時手持要穩 或是上腳架
最近又出了 HX90V 蔡司鏡頭 30x 光學變焦 簡直快到極限
還有一些大台一點的小類單的可以到50X 60X 都還不錯

可惜HX30V老是需要進廠維修
只好買一台類單來練習
試過幾台1吋
覺得1吋畫質也沒想像的好很多~
《DIY CENTER》 自助互助中心

Donotknow wrote:
對岸已有詳細的評測,...(恕刪)


廣州的測試說是
自動白平衡偏黃 <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偏黄>
但是LCD螢幕是OK!?

http://dc.pconline.com.cn/672/6722156_6.html
第七頁
佳能Powershot G3X在G7X的基础上配有全新的3.2英寸,有效像素为162万的液晶显示屏,升级可谓非常全面。从以上两张图片可以看出,在色彩还原方面比起前作有着不少的提升,首先就是白平衡更加准确了,改变了以往偏冷色温的表现。而在饱和度方面表现非常出色,没有出现差别过大的情况,显示细节的用户来说没有问题,像素提升后的屏幕无论是用于取景还是回放都非常细腻,时滞的减少也应归功于屏幕的升级和传感器运算速度的提升。
《DIY CENTER》 自助互助中心
這幾天的新感想:為了方便把 EVF 拆下,才發現這種長焦機少了 EVF 用起來簡直是二回事...

G3X 藉由把 EVF 獨立成配件來減少體積與壓低價錢,不過這種長焦機使用上真的會比一般焦段(如 G7X)更需要 EVF 輔助,強烈建議想入手 G3X 的朋友要有入手 EVF 的打算與預算。

RX10:「你加上EVF就不比我小、比我便宜了~」

FZ1000:「論CP誰尬我比?」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