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不要酷炫時尚, 給我Canon A640、 Lensmate 52mm套筒 和 相關配件實測 (持續增補..)


我的也會耶~~怎麼辦
上次拍一段湖水的畫面
陽光反射的地方會這樣一條一條的耶
下載到電腦撥放也是一樣的情形~~
ray880710 wrote:雖然不影響拍出來照片,但錄影似乎會,還是只有我的有問題啊?...(恕刪)

這種情況在CCD作"動態攝影"情況或持續用LCD直接觀測時都會有此"現象", 英文意譯叫作"blooming" (不確定?!)..
如果用在"靜態"拍照, 這種情況在拍攝結果就不會看到。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用了A640一段時間過後~開始覺得如果只用內附的腕帶~有點不方便

因為機型就隨身機而言是太大台了,而且裝了四顆三號電池後又更重...

但是它的吊帶孔又不像G7或其他單眼之類的兩邊都有~就可以裝上背帶~

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不然這樣老是在手上掏來掏去~真怕哪一天不小心掉下去就完蛋了!XD
jojoba wrote:
52mm口徑的外掛鏡...(恕刪)


兄台~
58mm是指轉接套筒連接鏡頭端的尺寸~
A80/95的原廠轉接套筒無法使用在A640上~
即使連接鏡頭端是52mm但轉接環端口徑大小尺寸差很多~

小弟原是A80使用者~
現在A640曾想沿用A80原廠Canon Wide Converter WC-DC52 0.7x ( 52mm )的廣角鏡~
將A640套上副廠的52mm套筒,再裝上WC-DC52廣角鏡...暗角立現~
jao77731 wrote:用A640一段時間過後~開始覺得如果只用內附的腕帶~有點不方便...(恕刪)
原廠內附的腕帶是不大實用, 偶都是買加長型腕帶 (全黑, 約30cm, 80元/一條), 感覺就順手許多。

到過蘇州/ 江南一遊, 讓大伙瞧瞧 a640的表現..


搭乘"Dragon-Air"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雲外之上別有一番洞天景色 (這時候如果有外掛PL濾鏡就更棒)..



上海市快要到達囉



準備降落



Dragon-Air的餐點算是較佳的, 跟華航/國泰/東方..等其他提供的餐點相比較而言。



江南庭院牌樓都長這麼個德性 ,同里鎮,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古蹟 (申請中), 特色: 白牆/ 灰屋頂.. etc



江南水鄉特有的船上人家, 令人聯想到"天龍八部"內的[阿朱].. 可惜現今換了個"劉姥姥"。



要價還不便宜哩, 來回一趟索價50元RMB, 擺船速度比陸地上走路還慢了些.. 算是當作悠哉般的閒情享受唄 (我沒有花上這筆$$)







當地農家的地道菜色, 尤其是"薏仁"/"梅干", 攤販賣家擺桌常見到這2樣。 敢不敢買來吃, 這就是"勇氣可佳", 無關乎"識貨與否"..

菜色列表其中, 有道菜色叫作"狀元蹄"。 這道菜在"周庄"內的整條街都有陳列。 偶跟結伙遊周庄的伙伴們合買過一份(一隻), 約70元RMB。 "狀元蹄", 說穿了就是滷猪蹄膀, 顏色滷得很Q嫩又漂亮; 看得令人食指大動.. 口感如何?! 非常鹹到嚇屬人, 配白飯或許還滿好搭配的, 但又比台北的"滷肉飯"來得~~鹹! 跟"萬巒猪腳"相比較如何?? 我的比較結論~~, "萬巒猪腳"跟"狀元蹄"相比較, "萬巒猪腳"大獲全勝.. 想到這裡~~ 又流口水啦..

"周庄"位處在相距"同里"約10km左右附近, 已屬於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古蹟據點之一, 兩者觀光景點同質性很高, 就是江南水鄉古蹟嘛。 蘇軾曾說過, 『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那個蘇杭即為, "蘇州/ 杭州"。 進入"周庄"門票為70元RMB, 而進入"同里古鎮"門票為50元RMB, 如果還有額外的大宅院要逛逛, 門票另外再加買。


同里鎮雖然類屬文化遺產古蹟, 但現在還是有不少住家仍在鎮內生活, 其中有個清朝大官辭官後就在同里鎮內蓋一座大宅院, 稱作"退思園"。 不過, 偶個人還是沒有進去大宅院給它逛個一圈, 進入"退思園"的門票, 要價$$50元RMB。



退思園由清兵備道任蘭生被革職回鄉後,請本鎮畫家袁龍設計而建造,歷時二年。退思二字,取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說穿了, 就是狗屁文官因為海撈一票卻分贓不均而被抓包, 只好退職丟官回鄉, 丟官是丟官, 大宅院還是蓋得有聲有色, 但為避免樹大招風被朝廷盯上, 就稱作"退思園", 委曲求全一下下, 反正在大宅院內大門一關, 也不曉得幹啥勾當~@#$%&... (這是偶個人亂亂掰, 詳情請查閱周思馳的[九品芝蔴官])


這張拍照圖檔, 是此行唯一的一張有啟動內閃, 說得好聽點, 叫作"壓光"技巧, 因為天空滿亮的, 但屋簷內的景色又想保留, 故"強迫閃光"拍照, 但測光採"中央範圍", 對著天空測光而得。



江南水鄉在蘇州附近略具知名的湖泊有"太湖"/ "陽澄湖 (產大闡蟹)/ "同里湖"...。 其中, 都有生產"淡水珍珠", 但是信不信由你, 就有個當地店家現場剖個貝類, 讓大伙瞧瞧的真材實料 (偷偷塞入假的塑料珍珠, 也有可能滴..)。

雖說這裡的生意及商機顯得爾虞我詐了點。 但是江南水鄉位處蘇州地區附近的"蠶絲被"卻是出名得很。 當地最具知名的蠶絲被牌子叫作"太湖雪", 一斤 (500g) 約90 ~ 100元RMB。 另外, "蠶娘子"算是較Local的知名牌子, 一斤 (500g) 約55 ~ 65元RMB。 蘇州當地的蠶絲出產不僅有名, 而且因為生產成本比台北便宜, 還是較為划算, 但前提還是~~ 別買到仿冒/掉包品。




春天的楓葉剛從嫩芽長成完整的葉片, 在台北不易見著, 在江南水鄉卻隨處可見..



這是啥東東?! 有不少農家在路邊擺攤賣這個食品, 而且還用支冰棒桿插入。 遠遠一看, 不少的小姑娘都來上這麼一球/半球的, 邊走路就邊啃咬, 我還以為是"冰榛"或"冰淇淋"之類, 原來這個東東在當地稱作"菠蘿", 而且是用類似美工雕刻刀削皮的, 還滿有藝術造型唷, 帶點螺旋紋路, 其實在台北叫作"鳯梨"。


我也入境隨俗地買一個嚐嚐; 這買賣交易過程, 也得要小心點, 以免被"坑"; 當地農家攤販看你的衣著不像當地人, 會隨意亂抬價哄哢遊客; 剛開始我駐足在一個三輪車旁攤販問老闆娘, "這一個要多少??", 老闆娘眼光也不瞧我, 逕直回答我, "一個十一元"。 哇咧~~, 一碗牛肉麵也不過要6 ~ 7元RMB, 一個當地水果卻要價十一元, 我本想閃人不買了, 那個老闆娘立刻再補說一句, "是1元"。 我才又轉向遞給他一元紙鈔。 當地的"菠蘿"還滿甜的..
splendors wrote: 到過蘇州/ 江南一遊, 讓大伙瞧瞧 a640的表現..(恕刪)
蘇州博物館 (新館, 貝律銘大師的建築作品)

有趣的是, 買"蘇州博物館"的門票就可以連逛"忠王府", 或是買"忠王府"入口門票, 就可以連逛"蘇州博物館"。 這個2合一門票要價20元RMB。 當天逛此博物館的天氣是, 陰天有陣雨。


從博物館內介紹,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 春秋時代的吳國領士. => 三國/晉朝... 南宋及元.明.清時期的歷史古蹟/古物, 就可以見證"蘇州地區"的時空推移。 就在正大門外的門館提示, "蘇州博物館", 5個斗大的字。



帶有現代感的"蘇州博物館"正大門入口廳。 外牆似乎需要清洗一下吧, 尤其是頂部的窗格位置。



正大門入口廳的側邊寫照, 那個竹梯應該不是蘇州的古物寫實或文物特展吧?! 如果不是, 那就有點大煞風景, 與博物館呈現的風格不搭調。



從博物館內的湖畔拍一張"正大門入口廳"。 說真的, 不是個人挑剔, 外牆需要清洗。 白色底的外牆很不耐髒的。



照片左側處為"正大門入口廳"。 湖畔旁還有個現代感明顯的江南涼亭。 不過哩, 帶點像日式風格的簡約造型涼亭。
再偏右一點看看該涼亭的庭院造景。

"正大門入口廳"銜接兩側通道的內部設計。 屋頂樑的位置採用木條橫飾把"採光"和"遮光"作到兩者兼俱效果 (這是偶個人主觀瞎掰..)。



牆壁有潺潺流水, 而且把戶外庭院造景的其中2個元素 (流水/ 潭池) 納入室內。



再逛逛戶外的視野景觀。

泰之雲料理餐館 (有特色且好吃的泰式料理及緬甸/雲南菜色)

這應該是鍚杯 (好亮炫的盛裝容器)


連桌子上空的燈具, 也別具特色 (詢問過服務生, 他們答說~~ 這是薄貝殼串起的)。


我們全家一伙人點5道菜 (其中包括, 泰式炒飯), 當晚餐館內的用餐人數是滿桌狀態, 幸好我們前一天有booking桌次。

飯來了, 哇~~ 盛飯容器賞心悅目, 米飯形狀顆粒分明, 晶瑩剔透。 吃起來, 不過黏也不會硬, 真是"夢幻之米"。 老爸在小時候吃過泰國米飯, 今晚是第一次對泰國飯有180度完全大改觀。 好吃極了!! 當晚, 我們連點2鍋泰式白飯, 難得把自個兒當成"飯桶", 就為讚美此白飯有此表現。 上一次, 是在Osaka之旅嚐過日本白飯的精緻感受, 這一次是第2次我們當"飯桶"。



雲南油蔥白雞



檸檬葉香菜鱈魚



月亮蝦餅



泰式炒飯



椰漿蝦仁炸豆腐


嚴謹審視此次所拍, 實在有愧a640的解析力的表現; 原因~~ 我都只用到Auto而且採"關閉閃光"全程手持DC直接拍照; 好吃到幾乎來不及品嚐, 就顧不得畫質拍得好壞如何..

但是, 老媽覺得~~ 好吃是好吃, 口味重鹹.. 見仁見智囉。
偶有一次機會到Osaka, 關西(Kansai)機場的方便是自助旅遊者所樂為稱讚的。 聽隨行伙伴說, 日本政府及民間機關行號對地標及地圖的用心程度, 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好!! 下圖遠方, 就是大阪市內的環市電車, 超級便利.., 台北市都會捷運系統與大阪市環市電車系統作比較, 台北市都會捷運或許還有進步的空間。 大阪市在5月時節的溫度及氣候, 在晨/昏時略為涼爽, 中午還是很熱的 (hazui..)。 空氣很新鮮...

可惜~~, 逛遊當天氣候為陰天, 拍照不容易有立體感受。 只好藉著前後取景距離表現囉~~, 但是"灰濛"情況還是免不了~~


雖然從高中期寫程式至今, 但卻對On-Line game或 TV-game極少產生有足夠的濃厚興趣, 所以~~ 很少對日本幕府時代的game產生興趣。 倒是對~~ 演算法的規則性, 一直保持高度樂趣, 例~~ eight-queens/ Shortest-path search/ Polygon-graphics...
難得的是, 偷閒還可趁一大早, 到日本知名的古蹟勝地一遊, "大阪天守閣"。



豐臣秀吉接手"織田信長"這棟豪宅 (天守閣), 該地形、地勢擁有易守難攻特性, 而且秀吉兄重新裝潢強化此城堡。 秀吉兄本以為就可以大作春秋美夢, 想不到~~ 家康那小子竟發難一役, xx夏大戰。 秀吉兄還是不敵, 只好雙手一攤拱手讓渡給家康。



"織田信長" ==> "豐臣秀吉" ==> "德川家康"



倒是 National Twin21大樓明顯矗立著, 有著想與Osaka-castle相較勁的企圖心。



據來過此地觀光的朋友提過, Osaka-castle最美不在此棟豪宅, 在於櫻花盛開時開的附近週遭林道繽紛美景。 偶們在當日(5/11)一大早, 櫻花盛開季節已過, 沒看到啦~~


日本傳統堡壘---天守閣
「天守」有時也寫成「殿主」、「殿守」、「天主」,明治時代以後出現了「天守閣」的新稱呼。天守閣是室町時代末期、十六世紀中期出現的建築物,為日本建築史上帶來革命性的開端。
天守閣是日本傳統堡壘的最高建築物,通常都是城主的起居室,也是最高權力象徵,目前在日本仍然保存了12座完整的天守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大阪天守閣,是於十六世紀由豐臣秀吉所建,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的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許多護城河及城郭的石塊也是由各地諸侯所捐獻而來,並且在三年內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個長達 12公里的石牆,估計約動用了50萬塊的石塊。整個大阪城的建築結構共分成內城、中城與外城,雖然經過戰亂,但是內外兩道護城河以及兩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從殘存焦黑的石壁仍可 可以想像當年德川與豐臣交戰時的慘烈情形。



大阪城的天守閣,由豐臣秀吉於西元1583年建造,秀吉死後17年毀於戰火。西元1620年開始重建,於17世紀中期毀於雷擊。幕府晚期,此閣又開始重建;但在明治維新的動盪中遭燒毀。現在的天守閣重建於西元1931年。
悲愴的歷史對這個民族該是巨大的撞擊,卻沒有讓這個民族放棄戰爭。讀歷史的諸君該知,日本隨後在二次大戰初期挑起戰端,美軍展開對日空襲轟炸。悲愴的天守閣,這次竟在炮火中無恙。 大阪城的天守閣外觀看起來雖只有五層,其實內部有八層,高 54.8 米。七層以下為資料館,第八層是瞭望台。 下圖就是從最高層樓拍攝, 遠眺 National Twin21大樓。



下圖這張拍攝, 只有突顯該城堡的雄偉結構, 如果恰巧在櫻花季節時, 夜間還會配合櫻花季作燈光投射的襯托建築, 更顯耀眼亮麗。

(焦距討論篇)

焦距長短直覺影響到拍照畫面視野範圍。 這就是一般玩家所提的"廣角" 或"望遠"焦距云云之類。 a640只要一開機啟動, 預設/默認焦距即為a640的最廣角焦距端 (35mm)。 而a640最望遠端焦距為x4 (35mmx4 == 140mm)的140mm最望遠端焦距。


(a640的35mm, 最廣角拍攝)



(a640的35mm, 最望遠拍攝)



另外, 觀察較仔細的使用者會發現~~ a640那個鏡頭外緣的刻字 7.3mm ~ 29.2mm字樣, 代表著a640實際光學鏡頭焦距, 至於官方a640的售距為35mm ~ 140mm (x4)是騙人的嗎?? 請注意~~ a640的 35 ~ 140mm表示為"等效焦距", 說白話點, 就是說a640實際光學焦距7.3mm搭配1/1.8" CCD感光拍照, 可拍出等同於傳統35mm底片相機的視野場景範圍。 至於29.2mm最望遠端焦距, 也可採等同於的解釋為等效焦距為140mm的視野範圍場景。 請注意, a640那顆鏡頭那些黑色的刻字, 一不小心被粗糙布料或牛仔褲摩擦到, "會掉漆不見"!!

這段解釋文, 根據國中物理課的光學成像原理作分析, 看不懂者, 可以跳過去, 反正不影響拍出美圖。 為何DC與傳統底片相機焦距無法直接相同比較呢?? 關鍵在於"感光材料面積差異"。 不同感光材料面積, 一種是CCD為1/1.8吋的size, 另一種是膠卷底片對角長度為35mm, 想當然爾~~ 底片感光面積明顯地比1/1.8吋CCD大上數倍以上, 故會有著不同實際光學焦距搭配。 可是拍出畫面視野範圍卻有相同結果, 故才有 "35 mm film equivalent 35–140 mm" 的解釋字眼。 equivalent (相當於/等效於)。

慣用傳統底片相機焦距分類範圍, 至於a640或DC類請用"等效於/相當於"作判斷:
望遠 (望遠焦距/長焦距): 80mm ~ 110mm或更長焦距 (例, S5 is的12x焦距是高達420mm)。
一般 (標準焦距): 45mm ~ 70mm
廣角 (廣角售距/短焦距): 45mm ~ 22mm
超廣角: 18mm ~ 20mm
魚眼: 20mm或更小(短)焦距

當偏向廣角範圍時, 不自然的畸狀變形現象會產生, 故定義為廣角或超廣角焦距的鏡頭/鏡片, 是必須達到"變形抑制"和"色散控制"的要求, 故有些標榜廣角或超廣角鏡頭/鏡片的高貴價格即反應這2項的高素質要求程度。 魚眼鏡頭就不再要求"變形抑制", 就放任此項要求, 故才有拿來拍"大頭狗"特殊拍照手法。 所以也難怪, Raynox DCR6600Pro這顆廣角鏡頭賣得這麼貴 ($3,850元), 也並非浪得虛名哩。 到現今, 偶還是下不了手購入 DCR6600Pro

傳統底片SLR相機最常的慣用以50mm ~ 55mm焦距當作人像拍照。 原因有2, 人的單眼的焦距視野範圍約為50mm。 其2是, 不少歐美流派攝影師認為50mm焦距是較為"直覺且舒服"的場景透視感覺, 第2個原因, 偶只是拾人牙惠而已, 自己的功力沒到此程度, 感受不到。
至於有些所謂"標準鏡頭", 一般玩家也稱之為"人像鏡頭", 經常用於人像拍照。 標準鏡頭的焦距範圍約為45mm-55mm,拍照所得影像畫面接近人類單眼正常視角範圍, 也接近人眼所感覺到的透視程度, 能夠自然地重現被攝體的形像,故影像較容易被接受,適合一般拍攝及初學者使用。

至於有些廠家行銷或玩家之間流傳~~ 標準鏡頭~~ "光學質素最高,鏡片數目最少,光圈最大,變形和色散最受控..", 個人主觀覺得, 那是"行銷"成份居多; 一分錢, 一分貨, 貴的鏡頭肯定有其貴的理由; 但是否為C/P值最高?? 而且適用哪些拍攝程度者?? 自行評估唄。 行文至此, 我可沒有勸阻~ 要敗家者請勿購買"Canon大三元"或"Nikkor大四喜"唷。 強調的是, 購入後~~ 自己本身有這個能耐負擔購入價格以及揮發出該鏡頭的高"貴"質素特性?! 這才是需要評估的重點。

那要多廣角才能滿足拍攝者哩?? 這也沒有個準頭。 現階段坊間DC只要最廣角端焦距達到28mm, 廠商就"大書特書"說~~ 超..超..超級大廣角囉~! 買不買哩~~ 見仁見智, 偶是不會因為有"~ 超..超..超級大廣角的28mm"規格而被吸引的, 若是有25mm以下或更短焦距的規格, 那才叫作吸引我的其中一個特色。

Raynox DCR6600Pro (52mm轉接口徑)搭配a640是正面肯定的好搭檔 (開始勸敗?!)。 6600Pro規格為x.66, 就表示任何光學鏡頭焦距值只要配上6600Pro, 實際焦距值 = 0.66x原來焦距值。
例, a640最廣角焦距端為35mm, 配上 6600Pro時, 則 0.66*35mm == 23.1mm
23.1mm焦距?! 蝦米~~, 夠不夠廣角?! 而且6600Pro還有個鮮為一般人知曉的特異功能, 6600Pro還可矯正一般鏡頭的Distortion (桶狀變形)。 讚吧?!

或許有人質疑~~, 裝上6600Pro用在最望遠端焦距, 不就比原來的望遠端焦距縮水?? 對, 完全正確!! 但這有何實質用途呢?! 偶想不到, 望請指點一番~~ 6600Pro該如何搭配最望遠端焦距用途。


變焦反應在a640的x4倒還尚可接受, 如果直接套用在高倍光學變焦 (例, x10或 x15..), 那可會龜速慢到爆。 故 Canon謹記 O家的高倍光學變焦的變焦反應龜慢的教訓, 直接在 s3 is和 s5 is款型下放 USM變焦功能。

直到現今, 自己都在思索著~~, 當DC體積大到某種程度時, 我還會想要隨身帶著該台DC四處趴趴走?!
而且有個"Hot-Shoe (熱靴)", 加上外閃...隨身DC就已經變成~~ 不夠隨身..機動性已少一大半..
若只是為熱靴,那麼應該上單眼吧! 成像品質必高於DC...

焦距因素, 不僅直接影響到"拍照場景視野範圍", 也關連到"景深"/"超焦距 (Hyper-Focal)的應用, 容下次後續有空再提一下唄。
我一直都在這水底..這次購入Raynox 6600 pro...所以想浮上來為A640貢獻一下
在之前""跪讀""~~不要酷炫時尚, 給我Canon A640、 Lensmate 52mm套筒 和 相關配件實測~~
之後我就決定買下A640,接著慢慢購入週邊配備
這次來小PO個兩張,因為天氣實在不給好臉色等天氣好一點再多拍一點測試照
這張是未加裝廣角,用A640的最廣角端拍出來的


這張則是加上廣角鏡


左右上面的暗角其實是我沒確實裝好廣角鏡 (上面兩張圖拍的很醜 >"<)
晚上回家後我再測試沒有太明顯的暗角了,因為我用的是副產的套筒,不知這樣會不會差很多

今天我再測試一下,不過還是因為一直下雨沒能好好測試
這一張也是有裝廣角鏡,縮圖沒後製,不過我忘了拍沒加裝廣角的照片 = =||| 下次再補完整一點的


這一顆 Raynox 6600 pro 是二手購來的,真的不錯用呢!下次有空再來好好練練這鏡頭的拍法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