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urasip.org/Proceedings/Ext/RFID2007/pdf/s2p4.pdf
這篇論文說人體暴露在125KHz和13.56MHz的RFID天線旁5cm,從模擬數據來看是非常有害的,因為超過國際標準規範太多了!真有那麼嚴重嗎?我們的門禁感應系統、防盜門系統、悠遊卡也是這些頻率,而且使用時都會靠近到5cm"以內",那不是更有問題了嗎,RFID不是應該功率極低才對?
從磁場和感應電流的分析圖來看,距離5cm就可以超標兩百倍,那如果緊貼的話不是就爆表了。根據國際規範是只要超過50倍以上就有明顯熱效應傷害,那為何與我們生活這樣貼近的東西,有這麼明顯的問題的話,卻沒見到有人提出來過呢?
這篇的內容大意如下:
具有金屬植入物的人體與一般人體的在RFID的情況
跳到結論:
有金屬植入物的人體,
在靠近RFID源時,
發現組織有較強的感應電流密度,
除了在金屬植入物的表面處的預期高感應電流之外,
組織中的電流的濃度看起來接近植入物的邊緣。
~~~~~~~~~~~~~~~~~
看來的確是有危險的,
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人,
在靠近RFID源時,
不只金屬有感應電流導致發熱,
似乎在靠近金屬的周圍組織也發現到有不是來自人體自然產生的電流。
所以
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人,
請盡量避免把你體內的金屬植入物靠近RFID源5cm以內,可能會令你感到電流通過。
In case of the 13.56 MHz system the time span during which people are
exposed in the high field region is usually much less than 6 minutes.
Consequently, when e.g., assuming an exposure duration of 10 s the
maximum time- and 10g averaged local SAR in the spine scenario yields 7.31 W/kg, which is in spite of time-averaging clearly ov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restriction of 2 W/kg.
這段話我實在看不懂該怎麼翻譯= =
難道是說10秒鐘的平均值,超過6分鐘的平均值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