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bps傳輸速度!! SuperSpeed+ USB 3.1性能

雖然市場上尚未有支援 USB 3.1 的裝置,但各大主機板廠商已經開始在中高階產品中導入 USB 3.1 連接埠,相較上代 USB 3.0 除了在傳輸速度由 5Gbps 提升至 10Gbps 外,更改用全新 128b/132b 編碼令頻寬損失由上代 USB 3.0 約 20% 降低至 3% 。 HKEPC 編輯部取得由 ASUS 提供的 USB 3.1 測試套件,包括 ASUS USB 3.1 2-Port 擴充卡及全球首個 USB 3.1 SSD 原型樣本,針對 USB 2.0 、 USB 3.0 及 USB 3.1 進行傳輸性能比較。


由 PC 統一外接介面 走向全球最普及 I/O

USB 1.0

在 PC 發展的初期,外接式裝置的傳輸介面各不相同,例如 Printer 需要用上 DB-25 Parallel Port 、 Modem 則會使用 RS232 Serial Port , Keyboard 與 Mouse 則使用 PS/2 Port ,而且不具備熱插拔功能需要系統重啟才能使用,根本無法滿足外接式裝置發展。因此, 1994 年 INTEL 與 MICROSOFT 共同倡導成立 USB-IF 開發聯盟,發展統一及具備熱插拔與供電的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介面,並廣泛地被應用於 PC 裝置上,及後更擴展至其他電子產品領域,成為全球最普及的 I/O 與 DC 電源介面。

USB-IF 成立後於 1994 年 11 月發佈了首個 USB 0.7 技術規範,經過 0.8 、 0.9 、 0.99 與 1.0RC 規範後, 1996 年 1 月 USB-IF 正式發佈 USB 1.0 技術規範,傳輸速度分為 Low Speed 裝置 1.5Mbps 與 Full-Speed 裝置 12Mbps ,由於沒有加入預測及通過檢測功能,令高速裝置經常無法運作於 Full-Speed 模式,加上當時支援 USB 的硬體和軟體尚未普及,市面上只有極少數的 USB 1.0 裝置。
2015-04-14 14:54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