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nVidia 展示 Keplar 以及虛擬化 GPU 以後, 似乎勾勒出了雲端遊戲的未來。
據 nVidia 的說法, 一片 Keplar 的顯示卡(680等級吧)可以即時產生4名玩家的遊戲影片(記得是1080p基準吧), 基本想法是,遊戲客戶端只要把輸入訊號直接傳給伺服器(上傳頻寬), 伺服器運算後把繪圖資料交給 Keplar based 的繪製伺服器產生影片以及壓縮編碼, 傳給玩家設備(下載頻寬), 這樣有幾點好處:
1.客戶端不用太好的設備, 反正圖像產生是伺服器做的, 而且壓縮成 H.264 訊號, 只要設備能硬解即可順暢的進行遊戲, 目前多數平板應該都能做到, 這是真正的跨平台(也就是, 即使你的機器是跑 Linux, 玩這種遊戲也是毫無問題)。
2.外掛問題將會降到最低, 因為不需要傳送遊戲場景資料給客戶端, 客戶端無需也無法運算, 除非外掛能從影片中解析場景狀態, 不然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操作。
當然也是有問題:
1.網路頻寬問題, 不過如果遊戲影像是可以依照實際頻寬調節流量的話, 這問題就還好, 當然最起碼的必要頻寬還是需要的, 網路總是會進步的, 所以遲早不是問題(至少有線的不是問題), 倒是無線網路(手機網路)可能真的會是問題。
2.畫質限制問題, 因為頻寬考量, 如果達不到高標準, 自然只能調降畫質, 當然對行動的平台問題比較小, 不過桌機的畫質追求無止盡, 可能會造成一個限制, 而且過高的解析度也需要更大的繪製運算量, 遊戲營運者可能會限制最高解析度。
產生的影響:
如果這個真的實現的話, 那麼顯示卡就會進入死期, 不, 應該說, 會轉往運算方向而非繪圖顯示能力方向發展, 主要客戶將會是繪製伺服器那一端, 終端使用者就沒差了。另一方面, 對高階 CPU 來講, 將來會更難推向一般用戶, 以 PC 來講, 或許將來真的賽揚就夠了, 更強的只是放著吃電而已。
諸君以為如何? 個人感覺當然一兩年內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放長(遊戲也要開發時間嘛), 或許5年後這也見怪不怪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