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後玩洋垃圾跳槽到現在也快6年
AMD最有問題的是第一代ZEN記憶體死機
顯卡RX系列的熄火和VEGA系列的熱點
其他就是具備系統整合的觀念,用起來其實沒太大問題
R3 1200是我入坑的第一顆U配B350主機板
由於是購入二手所以超便宜
一路到現在R5 5600+X570,潮爽的

先上圖 , 免得被說雲玩家
樓上一堆開口就說別人沒用過的自己是用過幾顆?
聽說不就都在聽自己說?
顯卡就不用講了 , 兩家都有問題
性能落差大家也知道
但我就問掉驅動這問題是要處理多少年? 微軟更新問題到底要不要處理?
5000系列各種黑屏 , 斷音 , 處理到保固都過了直接放生也就算了
到現在2024年7000系列還可以繼續掉驅動是怎樣?
是不是每次遊戲玩一玩都要接受這種狗幹問題?

CPU 我從K6II開始玩 , 整個AM4我也都有買 , 同時期的12 13代我也都有買


性能那是一回事 , 反正絕大多數都是夠用
但AMD的問題是每次產品都在AGESA沒有優化好的狀況下直接丟出來
玩家付費公測就算了 , 有些小BUG也算了
但能不能不要讓玩家花大把時間一直在等BIOS更新
新版BIOS還可以出現性能倒退5%這種問題
BIOS沒問題不要更新 ? 我很想問AMD哪一版BIOS沒問題?
INTEL的BIOS不是都沒有問題 , 但INTEL上市前大量ES QS已經讓問題降低
並且BIOS有問題絕大多數反饋是幾天內板廠就能處理
但AMD的BIOS有問題 , 基本上就是一個月 , 因為AGESA只有AMD才知道
這次要不是燒U鬧太大根本就沒看過如此短時間處理BIOS
AM4時期的FCLK黑洞也是搞了2個月
單講CPU性能我對AMD是滿意的
但電腦不是只靠CPU就能動 , 連帶MB和DRAM那一連串的問題才是搞
常有人打趣說沒有除錯能力少碰AMD
這並不是玩笑話
腦粉遠離
說真的那時AMD的最大優點就是便宜吧~
但要說缺點嗎,老實說真的沒有,只要全預設下使用就沒問題
而那時也是我最熱衷於超頻的時候
確實會想隔壁CPU頻率隨便都能4.5G+;記憶體頻率3600+
而我的2600X搭B450下只能穩定4.2G+記憶體3400
再往上拉就賞你藍屏或黑屏
但我清楚認知這不是AMD問題
當初選擇了AMD就要接受他的出場預設規格(便宜且多核性能比同期強,但單核性能弱不少)
超上去的就當送的吧,而且AMD還有超的權力
當時INTEL選B版你只能預設用別無選擇,雖然這也是選擇
說真的即便2600X超頻了看似理論性能提升了10%有吧
但實際使用基本無感,反而徒增發熱
最後就只開XMP 3200順順用了
就這樣用了約一年對性能有更高要求
剛好家人電腦也舊了,就給家人用了
而我則升級成R9 3900X,連顯示卡也投入A家上了RX 5700
其中2600X給家人穩穩用了三年後
幫他們升級成5600G續戰中......
而R9 3900X在用了一年多後升級成5950X
當中也就只開XMP而已沒發生過任何問題
RX 5700前期有不時閃黑屏的問題確實滿擾人
但不知道哪版驅動更新後就正常了
便在升級5950X不久換成RX 6800了
之後就是5950X+RX 6800穩穩用了兩年
當中是有發生因超頻造成的藍頻啊掉驅動
但......對,超頻,當時開始玩偏向降壓超頻
尤其是顯示卡,那陣子大概是真的滿常掉驅動的
但降壓超頻也是超頻嘛你不能怪AMD
直到抓到穩定的數值後就沒再掉過了
而這個數值我記得很清楚:0.8V 1850MHz
是個讓RX 6800用僅僅130W左右就能跑出TIME SPY 14000分的設定
放在今天跟RTX 4000系列比降壓後也僅只小輸不到10%
兩年後也就是7000系列推出後就升級7950X了
初期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開機太慢
這真的算是大問題,因為真的會讓人以為電腦出問題怎麼黑畫面這麼久
第二問題是內顯硬解問題,當時就是為了內顯換7950X結果用內顯硬解影片會破圖
不過查到最後是當時搭配的共碩X670I問題,換了技嘉B650I後就沒問題了
最後隨著BIOS更新,開機速度正常後就穩穩用到今天(一樣不考慮超頻過程中的不穩)
途中還升級成7950X3D

反而讓我花最多時間排錯的是NVIDIA RTX 4000顯示卡
某方面可能也跟我組A4 ITX有關
但先前GTX 1060、RX 5700、RX 6800都沒遇過的問題全部由RTX 4000幫我發掘
RTX 4080部分挑PCIE延長線、影響記憶體超頻上限、低附載顯示記憶體頻率上不去
RTX 4070部分挑PCIE延長線、低附載顯示記憶體頻率上不去
又因為位寬低此時性能還不如7000系列那僅僅2CU的內顯
RTX 4060TI部分最嚴重挑PCIE延長線外,電腦時不時會莫名隨機斷電
但換其他卡又沒隨機斷電問題
目前也不知道我怎麼喬的暫時沒問題了再觀察看看吧~
至於前面提到的都推朋友組AMD
印象中有R5 2400G、R5 2600X、R5 4600G、R5 5600
以及工作中組過R3 3200G、R5 3600、R7 3700X、R9 5900X......
以及我自己不時會買處理器玩玩也玩過不少AM4、AM5 CPU
我也有發了一些文章分享過
在"全預設"狀態下還真的沒發生過問題(除非要把AM5早期的開基慢當作是問題)
我在幫人組電腦基本上都是全預設,最多最多搭個XMP或EXPO記憶體
不要因為是AMD沒超頻限制就一定要手癢去超,基本上真的不會有問題
在這基礎上更不會有AMD不適合電腦小白這話
真的硬要去跟INTEL比穩定,那就比照INTEL套裝機搭法
不要超頻、不要超記憶體直接搭原生頻率5200一定穩
只要有超頻就沒有絕對的穩,不管AMD或INTEL都一樣
我自己觀察啦,INTEL會給人穩的感覺很簡單就是都不讓你調
什麼都不能超一定穩,即便B660、760也是"有條件"的超(加個SA電壓限制讓你記憶體超不高)
最後,現階段我一樣會推AMD,而且會比之前更推
自INTEL加了大小核設計後,基本上完全不用去考慮了
因為工作關係基本INTEL全家處理器幾乎都玩過了,包含筆電版
只能說體驗很悲劇,P核越少越悲劇
以及我自己礙於有限的選擇購入搭載1360P的筆電
及便插電下小核不關系統流暢度體驗比我前筆電R7 5800U不插電還差
不插電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變Pentium
桌機板13代雖然初步使用體驗不差,但就與7000系列同水平
那為何要自找麻煩選大小核架構的13代或14代?
便宜?INTEL也沒多便宜,更別說便宜從來就不是唯一考量
尤其現在INTEL CPU在我眼中就是四不像
言重了,但就是雞肋到我寧可1360P關小核用的程度
而且應該也有觀察到高通跟蘋果CPU反而在減少小核數量
聯發科旗艦甚至直接不放小核了

AM5直接跳DDR5記憶體這點我是認同的
初始貴也是事實,但過了一年多的現在還貴嗎?
若以一開始就以長時間的支援週期來設計,你也不得不放棄DDR4
現在AM5才剛開始,兩年一疊代的週期至少到2026年
看看現在的AM4還有新CPU可以換,幾年了?
很多人換電腦不是單卡在費用有限,而是電腦裡的陳年資料、程式及個人化
聽到說要電腦重灌就跟看到鬼一樣

重灌很簡單,但處理陳年資料程式及個人化我自己也會排斥
即便我有加快此流程的方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