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yahkim wrote:啥 120GB 破萬把當時拿 CF 卡刷模式, 又陣列後當系統碟, 那時才貴(恕刪) 40MB破萬那時候才真的是貴,你沒看錯,是40MB。386時代,記憶體標準是1MB,還是銲死的。HDD還不是標準配備。
我有320G,640g,2tb,2tb,4tb,6tb,8tb(冷儲存碟),(目前用的c槽為120G-ssd,cpu-amd-1200+16Gddr4-3000+2060顯卡)跑1080的遊戲都還ok,320G的硬碟用麵包盒跑(當年買全新的有10年)速度偏慢但容易故障未必,散熱要注意壽命就可用得久...3合一麵包盒放窗戶旁邊比較通風,而且工作性質都是冷儲存碟的性質,320g(很容易高溫不退)這一顆用來抓大陸劇給老媽看(電視盒+一個槽硬碟的組合,不上網),640g這一顆用來抓短片或新聞等等.....主要為了抓片所以用如此大的硬碟容量,分成幾類動畫,外國影集,電影,系列電影,經典影片(演唱會,紀錄片,特別節目等等),其中只有遊戲用的硬碟在讀取上有速度的要求,用2tb一顆但是資料量只用幾百G
笨狗87 wrote:40MB破萬那時候才(恕刪) 286年代清一色都是焊死的(我那時電腦是宏碁小教授)386年代早期分兩種一種還是RAM焊死另一種是插pin的針腳類型386中後期才變成現在dimm金手指的形式直到486全部都是dimm金手指的了我還記得1MB記憶體就要價一千七在一間叫昇陽的電腦中盤打工在倉儲搬貨進貨記憶體1MB一隻只要一千三跟兩個同學合資買了10幾隻記憶體剛好趁三星記憶體廠火災時賣出一隻淨賺六七百
沒有差多少,只需要 電源供應器瓦數足, 散熱夠我電腦 一開始 A + 500G, 然後換B, 然後加C, 然後加DA 開機Intel SSD 256GB 1顆1TB WD硬碟,C 1顆2TB WD硬碟,D 1個USB麵包機 備份專用
惡魔印記666 wrote:286年代清一色都是(恕刪) 我當年的286電腦 (旭青電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沒有硬碟 只有兩個大磁碟機後面買了一個170mb的硬碟自己裝上去結果旭青的bios也是很與重不同沒有type 47可以設定...最後找個從type1-46找個差不多的 低階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