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yang45 wrote:
數位影像處理是很耗硬體資源,光是要用24fps的速度把480i的訊號放大到1080p就辦不到囉~
還是不對.
若單論純類比LCD TV, 類似啥audio process/scale up/video decode/picture enhancement這些處理幾乎都不用靠CPU, 完全是靠ASIC裡面每一個獨立module做掉, 基本上只要CPU把每個module的參數都設對, 它就會自己跑, CPU不需要插手.
反倒是OSD, 搖控器的對應動作, 和需要動態調整的參數才需要靠CPU, 所以早期的LCD TV用8051-based的就很夠了.
到後期的數位電視/網路電視就是另一個故事, 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ARM/MIPS這時就很好用了...

我不希望我坐的飛機有ctrl-alt-del功能,尤其是在起飛降落時
可靠度是怎麼得來的? 當然是用測的, 用推估的完全做不得準
以汽車規格用半導體而言,要以同一間晶圓廠同一製程的成品
在一年的生產時間以內,抽驗三個不同時間點製造的成品
以特定的工業規格標準進行品質試驗(冷熱循環,高溫老化加速,封裝密封性能....)
然後再計算ELFR,MTBF,FIT等數值
這樣一輪下來, 東西還沒開賣就要先用掉1萬個以上的IC當先烈
確定OK了(OK的定義是1萬個IC沒有壞一個),只能裝上你家的汽車,離上太空還早
多半賣給汽車用的IC都是5年以上的製程,早賣了上千萬顆
當然知道它的不良機率是多少
消費產品為什麼便宜? 難道沒有作品質測試嗎?
當然有, 只是.....大概測500個沒問題就說OK了
所以消費者就要充當白老鼠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