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少女時代 oh 2160P 的影片我的電腦居然播不了...

王牌大騙子 wrote:
家中的日光燈一秒閃120下都看不出來了,樓主眼睛有「動態視力」!!

應該是有血輪眼或輪迴眼
王牌大騙子 wrote:
一般影片29.97張。

我只要15張就感覺不出來了XD

我算是弱視族群吧
microtech wrote:
你真的有仔細看 ?畫...(恕刪)


小弟不是木眼是弱視,真的感覺不出1/30和1/60秒的差異。
前面有大大解譯120張是爽度問題,小弟認同。

不知這位插幀技術和小弟在WIKI上看到的不同技術??
市面上的DVD不知那邊找的到120張的??
120Hz倍頻插幀技術是用人工的??

不知這位的120張跑的順嗎??測試報告跑到89張,是不是要等跑到120張再討論??
期待120張不延遲的測試報告。

王牌大騙子 wrote:
不知這位插幀技術和小弟在WIKI上看到的不同技術??
市面上的DVD不知那邊找的到120張的??
120Hz倍頻插幀技術是用人工的??

#51樓的連結點進去看了嗎 ?
目前可透過 InterFrameSVP來達成插幀
兩者都是基於 AviSynth+MVTools2 達成的
InterFrame 是對原始影片轉換為插幀影片
SVP 則是對原始影片做 "即時" 插幀
效果是 InterFrame 最好,SVP 礙於硬體效能與即時演算法限制,因此效果有限
但以 "即時插幀" 來說,SVP 是目前最佳解

不曉得你一直堅持120fps是想表達什麼 ?
都說了不管影片是 23.976fps/29.976fps/30fps,提升至 60fps 可以讓畫面同步,看起來會流暢許多
你就硬要把120fps扯進來 .....
也強調n次,120fps單純視為效能測試,不行嗎 ?

wiki 你是查到哪些資訊 ?
google "插幀" 就有一堆答案了,LCD電視已經有將 "插幀" 功能實作

找不找的到 DVD/120fps 跟插幀有什麼關連 ?
你知道不同解析度加上不同fps數後,需要多少容量來儲存影片嗎 ?
為什麼錄製時不直接以 60fps 為準,這些都有原因的

SVP 最高可提升至原始幀數的4倍


王牌大騙子 wrote:
不知這位的120張跑的順嗎??測試報告跑到89張,是不是要等跑到120張再討論??
期待120張不延遲的測試報告。

整串討論你有在看嗎 ?
#27樓就提到這篇(能讓你電腦LAG到爆的影片2)已有人用i7-2600K@5.2GHz測試成功
為什麼要等跑到120fps才能討論 ?
前面有不少人提到把它當成效能測試,這點有什麼問題 ?
你是想表達跑不到120fps的測試就沒意義 ? 還是 ?
又…你都堅持120fps沒意義了,期待能跑到120fps不延遲的報告,這對你又有什麼意義 ?
microtech wrote:
#51樓的連結點進去...(恕刪)


你滿辛苦的打了一堆字,我的重點在於很多的電腦無法跑到120張!!
已經有人說這是效能測試,我也認同。

至於插幀技術在wiki上都有解說,不需要打這麼多,我看的懂。

microtech wrote:
23.976fps/29.976fps/30fps,提升至 60fps 可以讓畫面同步,看起來會流暢許多


可不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舉証,不要用喇賽的方式??
你說看起來,不然我怎麼會說看不出來??這喇賽沒意義。
1/30、1/60 我的眼睛不好,看不出來。

microtech wrote:
你知道不同解析度加上不同fps數後,需要多少容量來儲存影片嗎 ?

要不要打去問電影廠商??他們應該會告訴你。

microtech wrote:
整串討論你有在看嗎 ?
#27樓就提到這篇(能讓你電腦LAG到爆的影片2)已有人用i7-2600K@5.2GHz測試成功
為什麼要等跑到120fps才能討論 ?
前面有不少人提到把它當成效能測試,這點有什麼問題 ?
你是想表達跑不到120fps的測試就沒意義 ? 還是 ?
又…你都堅持120fps沒意義了,期待能跑到120fps不延遲的報告,這對你又有什麼意義 ?


王牌大騙子 wrote:
前面有大大解譯120張是爽度問題,小弟認同。


不知道我是不是有回答?? 要喇賽嗎??

王牌大騙子 wrote:
我的重點在於很多的電腦無法跑到120張!!
已經有人說這是效能測試,我也認同。

無法跑到120fps又如何 ?
不管跑不跑的到,這類影片本身最大用途不就是效能測試 ?
日本也有一堆動畫刻意弄成超高解析度、60fps/120fps,原意就是測試效能


整串討論就你一個這麼說:
#65樓
王牌大騙子 wrote:
樓主不知用120FPS來看影片有何意義??
家中的日光燈一秒閃120下都看不出來了,樓主眼睛有「動態視力」!!

然後跟你說明了,你依舊在#68樓繼續質疑120fps的用意
王牌大騙子 wrote:
插幀影片和原始影片應該影響不大吧,30張變60張後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改變,
如果是60張變30張才會有差異,看很多人的電腦都很好,但120張卻跑不起來,
不太了解用120張的用意在那??

接著別人說爽度問題,你就跟著附和…
王牌大騙子 wrote:
前面有大大解譯120張是爽度問題,小弟認同。


請問你的「重點」跟「質疑120fps的用意」是想表達什麼 ?
很多電腦跑不到所以不用測下去,加上看不出來也感受不到所以不用播放下去 ?
那你認同的「爽度」又是指什麼 ?
請用科學的方式舉證 !!

王牌大騙子 wrote:
市面上的DVD不知那邊找的到120張的??
120Hz倍頻插幀技術是用人工的??

王牌大騙子 wrote:
至於插幀技術在wiki上都有解說,不需要打這麼多,我看的懂。

插幀技術你都看的懂,那又何必問 ?
突然冒出個DVD/120fps .......
事實上懂得DVD/HDTV/MPEG2/交錯式,多半會使用這種去交錯+雙倍幀的方式讓畫面更穩定、平滑
看到這,你大概又想回「請用科學的方式舉證」,我會回答請自行研究相關演算法及實作細節


王牌大騙子 wrote:
可不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舉証,不要用喇賽的方式??
你說看起來,不然我怎麼會說看不出來??這喇賽沒意義。
1/30、1/60 我的眼睛不好,看不出來。

說明了細節,卻被你說成我在「喇賽」!?
不曉得我前面po的播放器、分離器、濾鏡調用方法,是不是也是你意識下的「喇賽」!?
你個人感受不出來是你個人的事,不代表全部的人都感受不出來
這種感受的東西,每個人本來就不盡相同,用「科學的方式舉證」你就能「感同身受」?
有些科學理論不是用證明的就能「感同身受」
就好比假如 SVP 即時插幀用了科學證明最強的演算法,但實際上卻「感受」不到效果
請問這時候,你又想拿什麼「藉口」來「舉證」效果讓你感受的到 ?

王牌大騙子 wrote:
不知這位的120張跑的順嗎??測試報告跑到89張,是不是要等跑到120張再討論??
期待120張不延遲的測試報告。

王牌大騙子 wrote:
前面有大大解譯120張是爽度問題,小弟認同。

王牌大騙子 wrote:
不知道我是不是有回答?? 要喇賽嗎??

你不覺得你在自打嘴巴 ?
一下說是120fps有何意義
一下說是爽度問題
別人說什麼你覺得ok就跟著拿來認同
你在這篇討論串到底提出哪些明確的見解 ?
叫別人拿出科學舉證,那我是不是能反問「舉個看不見差異的科學實證」呢 ?
小小解釋一下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車輪轉動吧
粗略以我個人認知來說
30張--一分鐘裡面畫面只播放30個畫面此時你會在畫面看到有點鈍的輪胎轉動(因為有些畫面被切掉了)
60張--同樣時間裡面撥放更多畫面因此整個輪胎轉動會讓你覺得很<自然>
這也是前面有網兄提到當暫停時一樣可以得到很乾淨的畫面
而不會像一般影片一樣暫停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殘影
更高張數雖然實際上看不太出來很多差異但差異的確是存在的而且對畫質也的確有幫助
而現在因為普遍螢幕更新頻率大概落在60~80
所以很多玩家電腦在播放高禎數影片其實就是追求爽度
但在部分好野人家裡確實是有差別
所以有錢的討論畫質
沒錢的討論cp值
大家還是多研究如何降低硬體條件下順利把影片播出來吧
因為我發現
i7-920
ram 6g
4890
這樣配備跑應該是沒問題
但似乎會不太穩有時會出現101或124的錯誤
然後再來我聽不懂韓文所以搞不太清楚我的影、音到底有沒有同步
因為我看字幕有時出現英文旦發出來的聲音好像怪怪的
(我看字幕出現是 ah~ah ooxx 或者oh!oh!之類)

我討厭韓國人
終於下載完了,也設定完potplayer解碼器可使用全部的核心

I5-2500K OC 5G & MSI 6850(950/1200)

仍然無法播放的很順暢(感覺仍有一點卡卡的)4核心使用率都在80%以上

不知道是目前硬體的極限,還是播放器未優化到最佳值。
問一下樓上你使用率跳到多少
我是直接88~95%之間
溫度直接從37度跳到70
我覺得那影片可能不是原生2160P
只是把四個1080P的影片放在一起
讓寬度變成2160而已 (1080X2)

不過我以為影片應該不需要太強的配備就能跑了
一直以為只有要玩遊戲才需要好的顯卡與CPU
想不到居然2160P的影片要播放的硬體需求那麼高...
還是說是顯示卡沒支援到那麼高的解析度?
應該只是純粹沒支援而已
就像拿以前的顯示卡跑藍光1080P的影片會卡卡的一樣
不見得是以前的顯示卡等級不夠好
而是根本沒支援

就像我拿ATI x1950 pro拿來播過藍光電影
播是播的動,影音也是同步的!
只是有的時候會卡卡的!
真愛難尋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