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12904 wrote:
各行各業提供的服務,都有一個收費標準。
對一般人來說,不外乎就是水電、電腦、車子這些東西的相關費用。 不要說人家賺多少,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自己來?有能力的就自己來做,沒能力的就是給別人做。
商家只要不是收了錢還亂搞一通就好! 要收多少,各行各業的工會都有訂標準。
如果今天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自己DIY做所有的事情,不知道整個經濟會變什麼樣子? 搞不好連人類都不會存在了
什麼人類都不會存在,老兄你會不會太誇張

要不然你以為以前人類是怎麼發展到目前高度分工的經濟體系?

扯遠了......發文者應該最想了解的部份是普遍店家除了進貨成本價和賣給消費者的售價到底相差多少,當然最好能包含廠商回扣給店家的部份,這類訊息相信只要是站在消費者立場上都會想要清楚掌握,才能知道能夠殺價的底線在哪,在買賣資訊不能透明化的情況下,佔多數不利的絕對是消費者這方;商家部份自然會有市場機制制衡
而水電、車子先不說,就電腦零組件來講,能夠組裝的消費者絕不在少數,技術並不是一個問題,會成為問題的主要是在購入各廠牌零組件及價格之上;從事過非電腦的某種機械設備的工作,從零件到消耗品的價格,一般售價可與經銷商的價格差上30%~70%,別吃驚........因這還不是成本價格,而一般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商家的獲利有如此之多,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之一不就是消費者能掌握資訊不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