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聊聊以前古早的燒錄機時代

jackcan wrote:
這個主題讓我想到,以前我爸都跟我說「Melody水藍片」的品質比較好,所以我都買這款,這是真的嗎?(恕刪)


以前燒錄機還可以看到燒錄片的資訊
光碟廠.第幾條生產線..

記得好像有說法是台廠錸德第二廠
日廠就是太陽誘電...

用程式去看光碟片出場的代工工廠
或者是看空白片內環的序號..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當時最流行的是刷機, 我是將理光的4倍燒錄刷機成6倍燒錄,後來倍速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低,才沒人再搞刷機。
民國87年 NOVA買的,TEAC CD-R55S燒錄器15000元,SCSI卡 A-HA晶片忘了多少錢,現在還留著當回憶

艾葳SCSI的主機板
PCI的SCSI卡
單倍速的燒錄器
燒錄要用片匣
*.DDI
buffer under run

這樣有勾起一些回憶嗎?
mobile2009 wrote:
20年前以前常常聽一(恕刪)


你有聽過"百視達"嗎
我每次都是大量租新片,通常半天內還片,是想我是看完了嗎?
所以現在街上看不到百視達(當然,網路的無遠弗屆影響更大)
mobile2009 wrote:
順便問問板上神人兩個(恕刪)

第1個…早期的確是如此,後來的幾乎沒差,因為早期的非常容易燒壞片子
我上大學組的第一台電腦還為此去換了一台燒錄機XD
本來選了Teac也因此變成點燈牌

那個時代已經是燒錄機開始要普及,一台IDE介面的3千多塊就有
不像幾位大大講的要破萬,只是當時燒錄品質也沒有很好
最高速度好像是8倍吧,那時一般都會建議用4倍速比較安全

第2個不是絕對,但那個也是因為是肉眼可以直接判斷的依據
同樣拿到現在不適用
燒PS遊戲片
燒音樂CD,那時家裡音響只能讀純CD
燒電腦遊戲安裝片,OS安裝片,一些軟體的光碟
班上有人買PS的遊戲片,就騙他說借我玩1-2天
事實上是回去燒一片出來
燒出來的片子,我的PS主機也讀的到

對了那時還是燒錄機很貴的年代
我買過TEAC的4X SCSI介面CD燒錄機10000多元
暑假打工薪水都去掉...哈哈
光年工作室 wrote:
民國87年 NOVA(恕刪)

可拿來做杯墊
因為燒壞了就多一塊杯墊了
syntech wrote:
調整雷射功率http(恕刪)

就是就是 我想起來的
那時侯玩PS盜版片 常常讀不到 轉可變電阻調功率 效果其實不好 到是爽度很足

回到燒錄光碟
我的印象 在比快的 因為1X 2X 燒玩一片 半個小時 電腦都不能做其他事 為啥不能動 樓上有解釋了

玩到後期 52X 一下就結束了 只是 優缺點 樓上也有人指出來了

時代的眼淚啊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遵守討論區規則 "金屬氧化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