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好奇號記憶體只有256MB、儲存容量2GB

pc1200 wrote:
登錄火星的好奇號,NASA揭露它的電腦記憶體只有256MB、儲存容量只有2GB,
但它要肩負2年以上探索火星任務,並操控10種精密儀器。

一般人電腦(筆電)的記憶體與儲存容量 都勝過火星號,
但還是經常跑不快..是大家不懂得有效利用電腦資源嗎?...(恕刪)

不意外,面對極端環境下使用的電腦系統,效能不見得要拉到最高,
問題在於reliability,你用的筆電可能降落時就掛在那邊不會動了,變成外太空電子垃圾.

用硬體來比?說穿了,很多公司的server,用的說不定還比client端的筆電桌機還低效能,
但偏偏人家就能負荷連續運轉,處理大量事務,千萬別用家用桌機筆電的觀念來看.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其實真正原因是

怕歪星人偷走重要技術
潛水中
如果叫我開車10萬公里都不能維修的話

我會捨棄所有電子配備、+手排

不然開高科技DSG的車,出事跟誰說啊

+--

好奇號設計的人應該都比站上還了解好奇號吧

他們這樣設記不是沒有道理的...

以現在科技做10年前的電腦,穩定度一定是比現在電腦高....
這類的系統要高穩定性,所以架構要簡單。(愈複雜的架構,有愈多的 failure point)

而且也要有 redundancy,在單一子系統出錯時,其他系統還要可以運作。

軔體/軟體也要完整的測試過,要應付所有可想像到的系統錯誤。

(想想要是你硬碟/RAM 掛點,你的個人電腦應該就要掛了吧。但他們的系統要作到,在這狀況下,還可以作業。這就是貴的地方了)

--

話說,之前的 shuttle,電腦雖只有 電子計算機的硬體等級,但我記得有 3 個還是 5 組 redundancy。在軟體作決策時,是這 5 組不同的系統作投票,再決定運算結果。(以防止因為單一個硬體 sensor 錯誤,而作了錯誤的決策。i.e. 一套系統說要向左走,但另四套系統說要向右走,那就還是向右走。)
硬體好帶上去也沒用啦
穩定跟耐久才是最終目的
阿度~ wrote:
因為他一定不是跑微軟...(恕刪)

沒錯...他跑的 os 是 vxworks, 一種嵌入式 RTOS.
難不成要用i7-3960X + 5D MARK III 嗎
其實像波音777的飛行電腦, 運算速度是只有50Mhz的單核心CPU(現在手機沒1000Mhz加上多核心的, 你大概不會想買吧!), 對於機械控制的功能, 根本用不到太多的效能與記憶體, 要是好好運用, 現在你手上的手機的效能, 可能足以控制一個工廠的所有生產線的運作了.
我認為這與製程技術有關

現在新製程雖然讓電腦速度更快,但環境穩定性其實很差

縮小製程讓許多半導體在物理上遭受到嚴重限制

例如short-channel effect和thermal noise更加嚴重

導致精確度會隨著溫度變化大幅下降

而leskage current也更容易破壞經過縮小再縮小的半導體架構

經過NASA團隊研究trade-off後,才使得好奇號電腦看似老舊卻反而是最可靠的吧
這有什麼稀奇,
別國都 1G雙向 網路,我們台灣還在 50M/10M 呢
"火星"網路來著!!!


工業用電腦,單板電腦,速度都不快
因為要應付高溫、高濕、高塵的環境

且不能配備主動式散熱器(風扇),散熱要完全靠散熱片
因為風扇馬達不可靠,高灰塵下壽命更短
再說火星上好像也沒空氣(還是大氣很稀薄?)

不過很好奇,以現在的技術,叢集系統已經很成熟了
電腦機板重量並不大,為何不內建好幾套的機板做叢集系統
即使其中一套損壞了,也沒差

比如:

主電腦:是叢集系統,由好幾套機板去提供運算,損壞任何一套,都沒差。

副電腦:就是 15年前那套,用途是主電腦當機時,它去按主電腦的 reset 重開機

這樣子運算能力夠了,就能搭載千萬像素的相機。

備用系統穩定就好了,主系統若當機,備用系統可以去幫主系統重開機。

重開機 = 解決所有問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