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1960 年設立國內第一個計算機研究學程選我正解https://www.cs.nycu.edu.tw/intro/history
台灣 第 1 批 學電腦的年齡首先要以當時最高學歷及使用目的區分小弟60年次第一部電腦是民國73年(1984年)購入剛好參與了個人電腦(微電腦)起飛時代早在民國60年代大學已有電腦相關課程但當時大學使用的是迷你電腦(微電腦還沒誕生)學生都是使用終端機操作距離現今電腦操作還有一段距離至於高中職開始有所謂計算機概論約莫落在民國70年後(1981年)小弟民國75年(1986年)就讀高職電子科高二時有一學年的計算機概論課程但使用的是APPLE II而商科的計算機概論是使用PC(8088系列)在下當年是第三屆資訊社社長民國77年(1988年)高中母校行政開始導入電腦化當年由我們資訊社支援學校行政建立各種表單電腦化其實充其量就是在PE2下建立各式表單若真要論及真正開始學電腦的世代嚴格說起來要從win95問世後開始若以當時國中生年紀來看應該是70年次(1981年)畢竟在Win95之前對學習電腦沒有很大熱誠學電腦就代表著艱澀及無味至於要探討死守第四台這個議題應該跟學生時代是否有學過電腦沒有太多關係跟出社會後職場需求比較有關小弟就有認識的老人(65歲)反而放棄第四台轉而投入MOD及安博的懷抱
IQuit wrote:主要是探討 老人家 ...(恕刪) 我問過會用電腦的老人,為什麼不用電腦看節目或是新聞還要每天去買報紙?看第四台一直重複的新聞?老人回答因為習慣看的節目不用花頭腦去找,常常開著電視睡覺,只是想聽聽聲音比較熱鬧,根本沒在看,再來是電腦螢幕上有很多文字時眼睛會花,看了不舒服,看報紙不會,去買報紙也順便出去走走在其他地方我也問過,去某金控董事都會用電腦簽核,但每天簡報還是要印出來看紙本,辦公室也有第四台,我問秘書為什麼要浪費紙張,秘書說這些董事不愛看螢幕,眼睛不舒服不是會不會電腦的問題,是老人身體老化的問題對很多老人來講,第四台這點錢不是問題,簡單直覺不花頭腦就好
早期的 dos 時代, 或更早的 apple 2 時代, 電腦還有一大功能,當打字機使用.有很多時候, 只需要少量的印刷文字, 就可以派上用場.(很多朋友,在拿到印刷文字下,才知道你有電腦,然後問,你買電腦做什麼 ?)70 年代的老人( 70年代 50歲以上), 對電腦都是抽象模糊的 ....家父,晚上常常聽到從我那邊,發出鋸木頭的聲音(家父與親友這樣形容),有一天,他很好奇,怎麼常常在鋸木頭 ? 當他認真上閣樓後,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點陣列表機, 且在印出文字,他才會意過來,鋸木頭是整麼回事 ?但家父看後,沒有問什麼 ? 因為他也不知道要問什麼 ? 就是眼見為憑那種想法罷 ?我鄰居,我常聽到的一句話, 我們都這麼老了,我也不懂這個, ...... (對不熟悉的事物)我家約 20年沒有第四台,也沒 mod.小孩在未上小學時,每個人都有一台電腦.起因, 打電動玩具遊戲的去上學, 未上學的,趁上學的去學校時,打電動玩具,然後存檔.上學的回來,發現怎麼降級了 ? 原來,他去上學,有人打電動玩具遊戲,然後存檔造成 ?所以,就變成每個人都有一台.在那個年代,小孩小學時期,就已經接觸列表機,掃描器,數位相機,及這些集合的應用.雖然,小孩每個資質不一樣,有的很會應用,有的不太會用,或不太會將這些如何運用 ?但,小孩對這些事務,變成習慣成自然,在上電腦課時,都是當小老師.現在的年輕人,使用電腦比以前容易,不像以前那麼困難,以前沒有那麼普及,應用沒有現在多.
IQuit wrote:台灣 第 1 批 學校開始教電腦 現在是幾歲 ?想知道 電腦普及 的最開始是幾歲. 我應該是真正第一批用個人電腦的人. 呵呵. 不過我是受到大我一歲的表哥引誘, 他58年次. 只是他後來沒有幾年就放棄走寫程式的路.比我早一年以上的, 學電腦都是在學校跑大型主機, 像是IBN, Digital, Wang, RCA的系統, 那種電腦只有大專學校的資訊中心才會有. 當時幾乎找不到有哪幾個人對個人電腦專門的人. 頂多就是召集幾個研究生, 幫PC寫幾個簡單的射擊, 撲克或軍棋遊戲賣錢.我59年次, 小學5年級開始寫Basic, 算一算我開始學電腦程式的時間應該是1980~1981年. 我12歲就讀完大學生上課用的整本計算機概論,當時是Apple II剛引進台灣, 台灣隨後生產了小教授與小神通電腦. 用錄音帶紀錄遊戲與程式, 綠色單色映像管螢幕, 我家兩年買了兩台電腦, 第一台Apple II, 第二台是我小學六年級, 爸爸去跟施先生捧場買了一台小教授.到了國中2年級, 工藝課開出電腦組, 我去參加, 從此沉醉於寫程式的世界, 那應該是1983~1984年.高中一年級, 買了IBM 8086 PC, 硬碟機, 學資料庫語言 DB3/Clipper/Foxpro. 高中二年級幫錄影帶店寫程式出售, 又學了C語言, 用MS C 5.0, 我C語言的老師是某個大學的數學系系主任, 我是他見過最年輕的程式設計學生, 對我要求蠻嚴格的, 但是人很好, 高三學會資料結構,大一參加大專盃電腦程式比賽, 我初賽個人成績全國乙組第一名, 但是決賽團體成績我們這組沒有贏 (是學長把最難的一題拿去寫, 他不好意思欺負我, 不肯把最難的一題交給我這個大一學弟寫, 哈哈, 不然我們就一定前三名, 但是我們都沒怪他, 他確實很強.). 大二翻譯外文電腦書賺錢, 也玩社團, 也持續寫程式,我小學中學寫程式, 認識了一些當時也在研究所有玩電腦的哥哥, 他們有些是我堂哥的大學同學, 有些我老師在大學裡的學生. 好幾個都成為資訊業界的重量級人物, 我美國留學回來後給我人生的幫助極大.其實我的電腦年資應該是跟他們差不多的, 只不過他們是25, 35歲才開始有個人電腦, 一畢業就馬上成為開創台灣資訊島的先鋒, 我則是小毛頭10歲就開始寫程式. 還要多讀15年書, 要當個應付聯考與當兵的小子, 不能拋棄學業去做生意. 但是我待在程式設計圈多了15年, 我真的蠻強的. 呵呵
我是大安高工資訊科第三屆的,當時是國內高職學校先設立了資訊科,而大學跟專科當時的資訊課程一般都掛在電子科系下面,我高職畢業的時候往上考時,包括大學、台科大、專科在內都還沒有專設的資訊系。而大安高工是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開始設立資訊科,一下就跳到高職錄取最高分的科班,最低得接近600分以上。到如今也差不多40年,第一屆還沒到60歲,現在大概53~55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