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店會幫你改單RMA的硬碟也敢拿出來當新的賣創見JET 當正創見賣重點 開發票要5% 東西又比原價屋貴原價屋的店員態度真的不怎樣但是我只是尋歡客銀貨兩訖 不用跟他培養感情現在電腦生命週期那麼長等下次去組裝時 他也應該離職了
也是啊,年輕人願意每年或者每兩年花個兩萬塊換一台手機。現在桌機一買就是三、五年,我一台i5的用了快3年,當初才花不到2萬,現在還是跑得很快啊!只有主機板上的網路功能有問題,換一個usb的網卡就解決。根本沒有必要去建國路晃。建國商場裡面本來兩、三家專賣光碟片的,上個禮拜去,都收起來了,店面空蕩蕩的。要買個光碟片,居然差點找不到地方買。好在原價屋隔壁還有一家。市場就是這樣,價格越來越透明,組裝越來越防呆,誰還願意讓店家賺?
這種傳統電子商圈的沒落,原因很多大大都講了。我來講一個比較少人講的,那就是「組裝桌上型電腦」已經沒落了。1990-2010這二十年之間,台灣人的電腦消費,除了大公司大企業學校採購需要有維修保固,所以只會買「品牌電腦」。其他的個人、學生、年輕人,「買電腦」的意思就是「組電腦」,「店家工具人幫你組電腦」。但是,自從筆記型電腦也可以取代所有桌上型電腦,即使沒有移動需求,很多人直接買筆電了事,而筆電沒有在用組裝的,都是品牌;再加上2007年Apple iPhone帶起來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風潮,使得「3C產品該有品牌」的概念就深植在人心裡了;這五年來即使是新桌機市場,一般而言超過七成都是買「品牌電腦」了,組裝電腦剩下那三成的新桌機市場。(在1990年代可不是這樣,當年組裝PC桌機佔所有桌機的八成以上)其實在歐美日國家自古以來都嘛是品牌PC,絕少有人在自己組裝電腦的。是因為台灣曾是PC週邊王國,因為是產地所以便宜,再加上台北有光華商場帶起來的電子街商圈模式(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漫延到全國各大都市在大學附近都一定會有一條電子街。組裝PC的光輝年代已經過去了,這是要認清的事實。
qqq2247495 wrote:建國商場左邊第二間賣光碟的已經關了??以後光碟我要去哪買阿... 去對面賣H-Game和情趣用品的隔壁那一家買你說的那一家在倒之前我就沒去了我說的那家價錢比較漂亮一點點但是價錢最漂亮的還是網拍
基本上若沒原價屋那種規模 跟上游拿貨的價格就很難有競爭力~即便組裝零件商還有一定數量的台北光華 實際上幕後老闆~也是那幾位而已~很顯然的 大吃小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基本上原價屋這樣 價格相對低 又全台統逼一透明公開價~才有可能長期撐下去~組裝市場當然會被繼續壓縮 因為現在來看~雖然組裝能夠把錢確實花在刀口 但實際上~長久來看 電腦維護及故障排除 是很費神費事的~遠不如品牌電腦 硬體一步到位 後勤維修也有保障~且現在兩者間價差也已變得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