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77920 wrote:傳聞摩爾定律快到極限...(恕刪) 可笑半導體又不是只用在電腦上面問這種東西只是表現自己的無知而已...說真的 如果怕你賺不了他的股票你可以改買別的股票幹麼一定要買電子股??
原PO應該剛進大一吧或是第一次學到摩爾定理吧等你到了大三或是研究所的課本就會跟你講摩爾定理雖然怎樣怎樣但是可以用怎樣怎樣的技術克服最基本的幾個改法2D堆疊不行就搞3D堆疊或是SiP封裝單核不夠就搞多核多執行緒架構synchronize有限制不過asynchronize還有很大的空間這些改進方式都不是新東西了半導體還是個太不成熟的產業還有很多可以做
不到6年就獲獎創紀錄/石墨烯 導電比矽快10倍更新日期:2010/10/06 04:11〔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諾貝爾物理獎昨日揭曉,獲獎的是因對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石墨)突破性實驗的兩位俄羅斯物理學家,成為研究成果在最短時間內就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對於此不到6年的新興領域就奪得諾貝爾獎殊榮,其中一位得主甚至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表示「有點意外」。但透過超薄石墨薄片,可望發展出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電晶體。國內從事石墨薄膜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李偉立解釋,單層石墨薄膜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平面薄膜,厚度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特性是電阻極低,電子跑的速度極快,幾乎是沒有質量的粒子才能有的特性,速度只比光子慢了300倍,比現行的半導體矽材料快了至少10倍,是非常好的導體。台大物理系教授梁啟德說,兩位科學家發現單層石墨薄膜的方式十分有趣,因為「很簡單」。他們用膠帶黏住石墨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樣品即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石墨薄膜。李偉立指出,兩位科學家的貢獻除了在於使用的「方式」特殊,是其他科學家利用高技術的原子顯微鏡都做不出來的之外,對於僅在攝氏零下兩百度才能看見的量子霍爾定律,單層石墨薄膜首度在常溫下就可看到;梁啟德表示,單層石墨薄膜可以藉由改變矽基板偏壓,將電子變成電中性、再變成電洞,意味著可以製作成電晶體的材料。可望變成新型電子元件吳茂昆表示,單層石墨薄膜目前多為10幾個微米的大小而已,最大只做到10公分,「變大」是未來需要發展的目標。他說,單層石墨薄膜讓奈米科學有潛力變成未來新型的電子元件,可用來製作成具透光性的導電板材料,例如液晶顯示器等;梁啟德也說,未來的太陽能電池將有可能以此電晶體材料製作。李偉立說兩位得主都是「講話很快、看起來就很聰明的人」,他有感而發地表示,本屆諾貝爾物理獎可以了解到做科學是要解決問題,不見得需仰賴高科技,台灣高科技發展已走在尖端,但需要更多的科學基礎當後盾,且這次得主有一位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他也鼓勵年輕人做研究「不要設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6/78/2ee5a.html
石墨烯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半導體的材料,不僅導電快速,還能為目前各種類型的電子元件所能運行的頻率帶來一個新的境界,據說IBM已經成功做出速度能夠達到20GHZ的場效電晶體,但是石墨烯造價昂貴一塊可以放在一根頭髮尖端的石墨烯樣品就高達1000美元 (Scientific America, 2008.4)。 相信未來幾年隨著更廉價的製造工藝的應用, 石墨烯的價格將會大大下降,到時這種神奇的材料將發揮巨大的威力。
gerogexpg wrote:石墨烯是最有可能成為...(恕刪) graphene是很難運用的材料.silicon能用的很好是因為可以很容易的拉大面積的單晶,容易沉積,更有穩定容易生成的氧化物SiO2.這些性質graphene一率從缺,碳半導體的未來還有一段距離.若論有趣性,個人覺得C60的超導性更值得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