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台灣 第 1 批 學電腦的年齡

老人家只是不想學而已
話說我家也有覺得電腦很難不想學,或是被第四台制約的...

目前考慮在老家弄個語音辨識,看能不能跳過切換輸入法,開app的過學習階段
像現在新的電視盒子有支援語音辨識的搜尋功能
也可以用講的問資訊(天氣,菜單...),看國外用法還可以打電話
要亂聊天其實也可以...
我是1976年大二上了一學期COBOL -學期FORTRAN,從此打定主意做這一行。當完兵唸完碩士到退休總共做了卅多年。

老年人用3C完全看有沒有需要。我老母九十三,IPad用得比我還溜。
1981年,我就讀臺北工專。程式設計課程首學Fortran,寫程式的方式是一行指令用一張打孔卡(自費從福利社買),打錯字就報癈;打完程式後,用橡皮筋依指令順序綁好再交給計算機中心,隔天來領編譯後的報表紙。如果程式稍大修修改改,花一週時間完成一個程式是很正常的。
1983年,學習PASCAL,就有IBM3310主機,經由Terminal 寫程式,就可以在線等待編譯結果,個人經常在下課後就混在計算機中心寫程式,直到中心趕人;當時超有印象的是:學習HANOI TOWER,N!不限位數計算。
後續學習:6502、8088組合語言,都在台北工專啟蒙。
使用的程式載體有:
1. 打孔卡 (fortran)
2. 1.2MB磁片 ,NT150/張(Basic)
3. 錄音帶 (Basic, assembly)
我59年次
第一台電腦是小四家人給的Apple 2
之後買過286高中有上計概課
第一台筆電是大一買的Philips 386
自Pentium 100後就捨桌機改用筆電了
第一台超過十萬的IBM筆電是在國外工作公司配發的
01開站時寫過ThinkPad T40/T41拆機評測
第一台4K解析度螢幕筆電是技嘉Aero 17 HDR
目前有13.3"~17.3"五台4K屏筆電使用中
還有多台IBM ThinkPad /SONY Vaio/Mac PowerBook/MacBook Pro收藏中
1982年國二暑假,在師大的2週資優營,有學到Apple II Basic (AppleSoft),感覺當時的大學資訊學生的老師們,已經是厲害的Guru了。記得當時中研院院長吳大猷還來"客座"當資優生的老師。
同學的姊姊68還是69年上大學,資訊專業科目用打孔紙帶
72年左右,知道大學非資訊專業科系通識課有開計算機概論,不知道用的是286還是XT/AT
75年高中有計算機概論,還在玩當時嶄新的386
我58年次,第一台電腦是宏碁的小教授(跟一本書一樣),接著換 APPLE 2,那時學 BASIC、PASCAL、COBOL,到現在仍於公務機關資訊單位服務,不過從來也沒去寫過,都是寫計畫、編預算、採購,找 SI 廠商之類的事,記得那時 SI 廠商都是神通、宏碁等大廠,現在神通好像在台灣也退出了
IQuit wrote:
1F 有個連結 "還有人家裡裝第四台嗎?"

整樓看完,
有多數原因是 老人家 的問題,
我 猜 是 沒有學過電腦的 老人家(自學的不算,以 多數 為主),
這些 老人家 應該會死守 第 4 台 必裝.


私人汽車普及之後,有淘汰掉機車/自行車嗎?並沒有,競爭存在但是不會完全取代

商品在市場上保有接受度(使用者)絕對不會是單一原因,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實現


用老人家沒學過電腦=不會使用網路取代第四台,這個基本立論就是偏頗的 (先預設立場網路就應該取代第四台)

當初第四台剛誕生的時候也是說要取代無線電視/無線廣播,結果到兩個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
阿台美眉 wrote:
我們第一堂電概課老師教我們的第一個指令是


我是自學

第一個是

dir

dir/s

dir/p

dir/w


平安、健康最重要
以非電機/電子/資訊專業 @台中高工 來說
民國74年 : 不知道........好像從此開始,年底資訊展免費參觀.
民國75年 :二年級有計算機概論課程
民國76年 : 當年好像有辦教育類的電腦教學展
後來計算機概論在高中職,應該都已成必修或必選修了吧.

中工電腦教室好像是75年新開的,主任就是我們電子科的年輕老師學姐.
76年資訊科開班,馬上成為資訊科大佬.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