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46~50歲就已經是電腦時代起飛,開始普及再年輕兩年大約44,43歲,電腦一般人不好處理,雖然並不太難,手機可以處理的事,就會用手機了,因為這群人不會想維護電腦。主要看年齡,65歲以下都可以學,看你願不願意,學不學得起來而已,有些人他就是沒辦法,不用強迫,順其自然,70上下還有文盲,總不可能要他學電腦。有些少數人讀書就是不行,這沒辦法(簡單的,還不是深度學習)。
民國70年左右,專科大學的學生就已經開始上電腦課程,寫簡單的 BASIC程式,那時大電腦 王安(IBM) 跟 個人電腦APPLE II競爭,大電腦很快就敗陣下來,其後MICROSOFT出現,又取代APPLE成主流。所以電腦教育開始普及,我想應該是民國70年左右開始。當時18~20歲,加上時間過去42年,60~65歲左右是第一批受資訊教育的學生。
國小就看人在玩小教授了,那是4x年前的事了。樓主在想什麼?學電腦有比較強嗎?學東西是要看時空背景還有環境的。並不是學電腦就比較厲害好嗎?只是剛好科技人而己,律師醫師很多電腦也不熟的,各有專長各司其職罷了。話說我一個同學急診室醫生也總覺得手機能上網能打電話就好,手機可以還在用5-6年前不怎麼聰明的智慧型手機,人家年收入也是很高的,大腦跟外星人一樣能記住4x年前的事。
我高職學的電腦, 民國70年起算吧! 但沒意義, 學的是DOS, 真正所謂操控電腦就WIN95才算是開始普及.就算六七十歲, 看環境, 還是有會用電腦的人, 偏少而已, 即使我的同輩, 不到六十, 也不是沒有電腦白癡.
1981年,宏碁(當時的英文品牌名為Multitech)製作的第一台個人品牌電腦問世,被命名為小教授一號(英文名為MPF-I)。1986年我在母校接受Basic程式設計課程。上大學後發現比我高兩三屆的學長,寫程式的時候還用到打孔卡。有人寫好程式抱了一大疊打孔卡跑步,不小心跌倒後打孔卡順序亂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