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 CloneCD 支援 raw-dao 模式,無腦破 safedisc, securom 防烤。還要特別挑支援的光碟機,或是 Ricoh 7040/7060 那種刷 OEM 韌體才支援: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cdr/M.970948257.A.html後來就是惡名昭彰的 starforce 防拷,不只防盜版,連正版也被玩死。
我還有一些當初用柯達金片燒的片子,當初是為了標榜可以放百年,但其實距離現在也頂多20年,而且那些片子我再也不需要用到裡面的資料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讀的出來。以前會說「玩」燒錄,是因為燒錄機初期論硬體和耗材都很貴,且早期電腦資源不足,為了不容易燒壞才會有SCSI介面燒錄機的存在。記得若用IDE的燒錄機,燒一片半小時,就整整半小時電腦都不能動,連移個滑鼠標都不敢,深怕資源不夠燒錄中斷,一片數十甚至百元的空白片變成杯墊。而一些電玩或音樂CD也開始在稿一些防止燒錄的招式。當年為了破解這些正版軟體,以及為了成功燒錄做完close cd這個步驟,有許多學問技巧要鑽研要實驗要研究要花錢,才有「玩燒錄」這樣的說法。
mobile2009 wrote:20年前以前常常聽一(恕刪) 差不多也是20年前在光華入手第一台4x panasonic的燒錄機...過兩年又換台Teac 8x...當時在學校走路是有風的每天Nero開著就是燒MP3...學妹每天都會打電話問進度..聊天聊整晚話說,當時一燒下去就是30分鐘以上,學術網路真是盜版天堂,FTP每天滿載,從國立大學到處下載成大,台大,交大,MP3,軟體,系統,迷片,日劇,港劇....當學生時間真是多......
slash410 wrote:我用的第一台是所謂的1x...(恕刪) 1995我大二,剛好台海飛彈危機(1995閏八月),暑假打工存了二萬塊,就買了一台SCSI光碟機跟一台SCSI燒錄機,再加上一張SCSI卡,那時候還沒有IDE介面燒錄機,都是SCSI介面,那時候剛從Win 3.1進入到Win 95時代,記憶體, Buffer都不大,燒錄軟體也不是很穩定,一張空白片都要二三百,燒壞只能當杯墊,燒錄時候所有程式都要關掉,但就是忘了螢幕保護程式,一跳出來跑馬燈,就等著當杯墊之後演進到20X, 32X...,我的桌機還保留一台32X,,時代的眼淚還沒被抹去那時剛進入網路時代, 144K的數據機,只能撥打412-5678,大公司才用得起ISDN,手機還在090階段,一台"大哥大"價錢比現在任何一支Iphone都貴,學生有BBcall就很屌,我還記得自己的BBcall號碼 0959175xxx
難得有老人家的話題可以插一下話...20幾年前的大學時代為了燒錄還買了TEAC 的2台光碟機, 接了SCSI介面在燒資料...其實也沒在燒什麼但是同寢同學用學網開了FTP占有不少好料....XD那時候的光華商場....真是空片大補帖布丁桶滿天飛啊~
以前跟同學騎車上陽明山喜歡殿後,倒致沒跟上,被丟包都已在小7買好地圖,準備回家,還好同學有回頭找到我沒手機,沒...只有公共電話 跟樓上一些人一樣二倍燒錄機(IDE)一萬初入手,品牌型號沒注意,後來有找到方法提高成功率免得燒壞燒錄片,當時一片都不便宜...普通的都三四十塊以上後來SONY有出八倍又買一台,減少燒錄時間很多,就一直用下去也是用到SONY又推出DVD,跟著不少人又敗下去,一萬二千多吧目前主機就一台ASUS BD燒錄機(2012.10),少用很多,但還能正常運作
stargroup wrote:那年頭AHA的SCSI很貴我是買便宜的IWILL... AHA的太貴了我是買建邦的SCSI-2的卡印象中一張才1000多我的SCSI掃瞄器跟SCSI的CD燒錄機跟光碟機,都可正常使用那時還為了燒片,多買一台TEAC的32X SCSI "CD-ROM"來"讀片"這台拿來讀PS的台片很好用,讀取能力超強燒片就用SCSI的TEAC 4X燒錄機燒...機器型號忘了不過那年代沒有防燒壞,電腦燒片就不要做其他事且只能用慢速的4X來燒(我的燒錄機只支援2X 4X燒錄)燒PS遊戲片我會用更慢的2X來燒,燒一片約要快40分鐘,用慢速來燒燒出來成功率接近100%SCSI的燒錄機還是比較穩定比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