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INTEL & AMD 如何選擇與建議?
跟各位解釋那麼多,不如直接先放出簡要差異歸類。由於INTEL跟AMD一直處於你追我跑的狀態。
所以以下簡要是針對以往到目前的兩家廠商狀態。
穩定性 INTEL>AMD
價格 INTEL>AMD
功耗 AMD>INTEL
穩定性
為何我會先把此列為第一考量,你會希望你買一台電腦,三不五時遇到一些奇怪小毛病? 無緣故凍結?無緣故藍屏? PC所有硬體來說CPU這個是相對所有硬體當中幾乎用不壞的核心硬體,但CPU有無本身就設計不良問題而不是不良品產生? 當然有,大部分發生在處理器的漏洞、與其他硬體相容性,這就跟不良品無關,而是本身CPU硬體的設計瑕疵。
兩家都發生過上述情況,不過以一般使用者來說,除非你自己會Debug(排錯),不然INTEL相對比AMD穩定、硬體相容性等問題低太多了。
價格
這個是99.99%消費者的第一考量,但我要說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俗語根本就是處理器的最佳形容詞,以往常見到AMD打著相同核心、更高處理時脈,價格卻比INTEL同規格低價,為何?魔鬼藏在細節裡常見的核心數、時脈當然也是影響效能的關鍵,但為何INTEL還敢用放這麼高的價錢與他競爭? 當你被這兩個”基本”到不行的比較規格迷惑的時候,處理器背後的支援技術、編碼架構、先進的製成技術、處理器對軟體優化度你有考量嗎?這才是今天實際使用起來兩者效能差異的主因。
打個比方,AMD某款低階4核心處理器跑個1080P影片解碼播放卡頓到不行,換上INTEL 2核心卻是一路順暢播放到不見車尾燈。 不要比來比去只會看核心數、時脈,實際應用真的順暢的那顆才是王道。
電費
這個我個人覺得,只能算是附加的比較因素,但一台電腦若您真的今天幸運組到一台效能讓你凍5年還夠用,那我覺得電費就很可能成為考量因素。經濟部能源局曾統計國人平均使用電腦時間為10hr/天,一般玩遊戲主機功耗大約在200W出頭,相當於一台6公升的除濕機電量,這還只是中階顯卡+I5處理器的功耗,如果你今天使用本身耗電量就比INTEL還高的AMD處理器+AMD顯卡,5年下來電費....自己想吧。高功耗帶來的還有產生高溫,先不論你家冷氣有沒有常開,主機內部長期處於高溫,對硬體長久壽命來說是大傷呀。
結論:
一般使用者+穩定使用+不會排除錯誤+低溫安靜=INTEL
一定程度電腦專業技術者+硬體成本考量+有極佳散熱方案+電費是浮雲=AMD
延伸:有人一定會問,那這樣說起來都要實際使用才知道哪個最適合自己需求?沒錯。這些因素都要真正下去跑過才知道,當然你也可以交由專業電腦人員幫你做基本評估,專業人員接觸的軟硬體相對比一般使用者還多,累積的過去經驗也較豐富,更能精準規劃出你所需的硬體大略輪廓。而不是一進電腦門市就說要4核、要I7、要AMD,在電腦技術人員眼裡只是自曝其短。
效能
如上述 不是只有核心數、時脈才是絕對,關鍵在於 軟體。
有人問,為何是軟體不是我買的硬體?!會這樣說是因為軟體開發時對硬體優化需求是效率的主因。
例如:今天有一款遊戲,遊戲開發商當初製作時對於硬體運行的需求偏重單核心高時脈,你今天預算很猛,買了一顆E5伺服器級處理器就算給你擁有12核24執行緒,可是單核時脈能力卻只有2.5GHz,另一個人只有雙核心G4930,單核心時脈3.2GHz,跑起遊戲順暢度非常可能跟你一模一樣,甚至你比他卡頓。
相反的,如果遊戲商設計架構著重支援多核心處理能力,但是時脈也不能太低。
那你就挑選一顆核心數較高同時時脈也夠用的即可。而不是頭重腳輕的概念去挑選處理器。
結論:最好方法直上I7 不管以後遇到偏重多核心還是偏重高時脈要求的軟體、遊戲都能通殺!重點你預算夠嗎?
以目前若要核心多、時脈又不差的消費級處理器,且具有經濟效益。非I5-9400F莫屬。
而很多人在討論的洋垃圾 E5伺服器級處理器,能買嗎? 可以呀,但是他硬體設計極端相對你的需求也是符合極端需求的嗎?完全不會碰到要求高時脈運行的軟體那就可以考慮。但以目前軟體應用來說”時脈”還是基本條件,要完全擺脫低時脈+高核心運行的軟體佔少數。且大部分軟體都對消費級市場的處理器做優化跟設計,所以跑起來也會順暢。用伺服器級處理器來跑針對消費級處理器優化的軟體?有可能產生反”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