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系列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
在去年《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上映之後,可說是將這部延續近 30 年的經典動畫做了收尾,對於陳拔這個世代的少年(現在應該說是中年 XD)來說,《新世紀福音戰士》可說是不可取代的存在,每當高橋洋子演唱的『残酷な天使のように』歌詞響起,還是會有一股熱血湧上來啊!而今年微星跟華碩也先後與福音戰士的相關單位進行授權合作,推出包括機殼、主機板等商品。陳拔這次要來開箱的,就是微星與 EVA e:Project 企劃單位合作,聯名推出的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系列產品,以初號機為主角所打造的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不知道之後是否會推出零號機、貳號機的版本,流口水中....)

這次微星與 EVANGELION e:Project 合作所打造的聯名套組。
這次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系列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包含了機殼、主機板、水冷散熱器以及電源供應器等四款產品,基本上可說是涵蓋了電腦主機的主要視覺元素,使用者只要再搭配處理器、記憶體、SSD,就能組成一台電腦使用,不過可惜的是微星這次並沒有在顯示卡產品上取得聯名,否則在搭配上會更有整體感。接下來陳拔就針對這次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系列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中的各項組件進行開箱,以下詳細的開箱介紹:

陳拔這次借到的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系列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包括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後)、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前右)、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前中)、以及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前左)。
機殼: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首先來看在外觀視覺上最重要的機殼部分,這次微星是使用 MPG GUNGNIR 110R 作為聯名的款式,在設定上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雖然是屬於中塔型機殼,但是機殼長度為較短的 430mm,所以在主機板的規格部分,僅支援 ATX/Micro ATX/ITX 尺寸。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的外箱正面,印有大大的初號機機體影像,並且將外箱配色改為初號機的紫綠搭配,在微星的龍魂 Logo 旁還有 EVA e-PROJECT 的 Logo。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外箱的另一側面,標註機殼的主要設計特色,包括 Insta-Light Loop 燈效控制、內建 ARGB Hub、內附 ARGB 燈效風扇、磁吸式濾網、風流最佳化以及強化玻璃側板等。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外箱的另一面,顯示了實際點亮風扇後的外觀以及另一面側板的塗裝影像。

另一個側面則是標註了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規格表,當然還有初號機的影像。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規格表,除了可安裝最大 ATX 規格的主機板外,處理器散熱器最大支援高度為 170mm,顯示卡最大支援長度為 340mm。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實際外觀,初號機的標準配色真的很搶眼。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正面,採用中央向前突起的三角造型,在中央稜線以及上下兩個三角斜面均做出了散熱格柵設計。(拍照時膠膜未撕)

上方的散熱格柵設計,另外在下方也可看到中央稜線的開口。(拍照時膠膜未撕)

在正面初號機紫色的配色區塊上還有 NERV 特務機關的標幟。(拍照時膠膜未撕)

在最側面還有在動畫中常見的黃色線條圖案。(拍照時膠膜未撕)

下方的三角形進氣格柵。(拍照時膠膜未撕)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上方配置,前方為機殼前置 IO,後方為散熱格柵設計。

機殼 IO 採用上置式設計,由左至右分別為電源按鍵、Reset 按鍵、電源指示燈、USB 3.2 Gen 2x2 Type-C、兩組 USB 3.2 Gen 1 Type-A、一組 3.5mm 麥克風孔、一組 3.5mm 耳機孔,最右側則是 Insta-Light Loop 的燈效快速切換按鍵。

透過這個按鍵可以不用進入系統,直接以硬體方式進行燈效的切換,陳拔也錄製了一段利用 Insta-Light Loop 按鍵快速切換燈效的影片,請看:

在 IO 後方則是排氣散熱格柵,上方具有防塵網的設計。

防塵網為磁吸固定形式,方便好拿起清潔。

拿起防塵網後為網狀的散熱格柵,微星在這邊預留了兩組 120mm 風扇的鎖孔,也可以安裝一組 240mm 的水冷排。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主機板安裝側部分,可以看到透側機殼上面還有 EVA 標準字印刷的『汎用箱型決戰兵器』字樣。(畢竟是機殼嘛....)

在側面機殼前端也設置了散熱進風格柵。(拍照時膠膜未撕)

機殼側板採用後方手轉螺絲的固定方式,鬆開上下兩顆螺絲後即可向後向外開啟側板。(拍照時膠膜未撕)

透明側板的上下兩邊具有緩衝橡膠條,避免機殼共振產生的噪音。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內部配置,採用下方電源供應器分艙設計,在前方預裝了三具 120mm 風扇 ,後方則是一具 120mm 風扇。

電源供應器分艙除了有開窗設計外,上方還有『MSI』的日文音譯字樣。(一開始還看不懂是什麼....)

搭配安裝了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後的狀態,可以看到剛好露出電源供應器上的特殊壓紋與塗裝。

主機板的安裝部分,支援 ATX/Micro ATX/ITX 規格尺寸的主機板,並且在主要鎖點部份具有尺寸標示。穿線孔的部分則是提供上下方各兩個、側邊三個穿線位置,算是提供相當足夠的走線彈性。

主機板側邊的三個穿線孔設計,這三個穿線孔就設置了彈性擋片,減少機殼與線材的摩擦機率。

電源供應器分艙上蓋上的兩處穿線孔位置,提供主機板底部各排線的走線安裝使用,不過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並沒有在分艙上蓋做出散熱格柵或是預留底部風扇安裝鎖孔,這點比較可惜。

主機板上方的穿線孔設計,兩組穿線孔的大小都相當足夠使用。

實際運作時的走線狀態,可以看到在主機板電源線、機殼 IO USB 排線的部分,受益於較寬大的走線孔,外露的部分可以整理得相當流暢。另外下方的連接排線部分也能夠透過電源供應器分艙上的穿線孔走線,減少正面外露的長度,充分展示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上的設計元素。

從機殼內部看上方的散熱格柵設計。

在上方散熱格柵前方則是機殼 IO 的元件,在前方則是機殼前面板三角散熱格柵的內側。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出廠時在機殼前方預裝了三顆 120mm ARGB 風扇,型號為 MAG MAX F12A ,最高轉速為 1500 RPM,最大風量 40.1 CFM,最大音量設定在 28 dBA,屬於偏向靜音設計的款式。

預裝了三具 120mm 風扇後的狀態,使用者也可這三具風扇改裝為兩具 140mm 風扇或是水冷排,水冷排的部分可容納 280mm 或是 360mm 的款式。

開機後三具風扇點亮運作時的狀態。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在後方也預裝了一具 MAG MAX F12A 120mm ARGB 風扇,採用向後向外排風的設置。

後方風扇點亮運作的狀態。

擴充卡的安裝槽位,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提供了共 7 組的擴充卡安裝槽,固定方式採用一般的機殼螺絲設定。

將套件都安裝完成後的狀態,可以看到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在前段仍留有相當大的空間,要安裝 AIO 水冷或是客製化水冷套件都還留有彈性。另外在顯示卡長度部分,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支援最長 340mm 的顯示卡,基本上大部分的高階顯卡都能安裝,不過這次微星並沒有推出聯名的顯示卡款式,所以陳拔在這邊也就不安裝顯示卡,以免影響整體的視覺感受。

接著來看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另一側面,採用金屬側板設計,在霧面黑色烤漆上以白色塗裝了產品名稱、EVA e-PROJECT、初號機奔跑的正面影像以及『第一種戰鬥配置』的字樣(腦海裡想起美里的聲音....)。

移除側板後的內部配置,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在靠近機身前方的部分設置了整理線材用的魔鬼氈束帶,主要固定機殼 IO 面板的眾多連接線,另外在電源供應器上方、主機板上方穿線孔也都有束帶固定的位置,若使用者想要將走線整理得更為整齊,可以自行購買束帶搭配使用。

前方的魔鬼氈固定束帶特寫。
因為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在前 IO 面板提供了 Insta-Light Loop 快速燈效切換按鍵,所以在機殼背面也設置了一個 ARGB HUB,作為全機統一的燈效控制中心。

機殼背面的 ARGB HUB,可連接六組 ARGB 燈效裝置,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已經將預先裝好的四組機殼風扇連接至 Hub 上,還有兩組連接空間,剛好提供給搭配的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風扇使用。

在 ARGB HUB 旁邊則是 2.5 吋硬碟的安裝架,可安裝兩具 2.5 吋的硬碟機。

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下方的電源供應器分艙部分,靠近機殼前方的為 3.5 吋硬碟架,後方則是電源供應器的安裝空間。

3.5 吋硬碟安裝架的部分,內有兩個 3.5 吋硬碟的安裝托架。硬碟固定架本身為上下螺絲鎖在機殼上的固定方式,提供兩組安裝位置選擇,出廠時就安裝在較為靠前的位置,若是要在機殼前方安裝 360 水冷,就要將 3.5 吋硬碟安裝架向後調整或是移除。

主機板安裝側電源供應器分倉上的 3.5 吋硬碟安裝架固定螺絲,可以看到後方還有一個螺孔用以調整硬碟安裝架的位置。

硬碟托架部分採用塑料材質。

安裝硬碟後的狀態。

後方電源供應器的安裝位置,可以看到下方具有條狀的進風散熱格柵,並且在機殼的支撐點上具有橡膠減震墊的設計。

安裝長度為 140mm 的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後,可以看到仍有相當充裕的藏線空間,但若是要安裝前方水冷排,將 3.5 吋硬碟安裝架移除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的底部設計,採用相當粗壯的橫式腳架,提供相當穩固的支撐力道。

電源供應器下方進風處也具有可拆卸的濾網設計。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
接著來看這次聯名套組的另一個主角: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這次微星選擇 MAG B660 TOMAHAWK 主機板作為聯名設計的產品,其實相當不錯,以 MAG B660 TOMAHAWK 的設定來説,本來就是在主流主機板的定位中提供高階處理器的供電支援能力,除了在 PCIe Gen 4 的連接規格上較為精簡外,在效能上也不會有太大的落差,而且相對的在售價上比起 Z690 晶片組的產品也要親民許多。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的盒裝正面,採用跟微星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一樣的設計元素。

背面部分就是主機板的特色介紹,包括加大的散熱片設計、內建 2.5 Gbps 有線網路、內建 WiFi 6E 無線網路、m.2 Shield Frozr 散熱設計、支援 DDR5 記憶體、支援 USB 3.2 Gen 2x2 等,另外在軟體功能面部分則是具有 Core Boost 加速以及 Frozr AI Cooling 智慧調整功能。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的主要規格,比較特殊的一點是在 M.2 插槽的部分,除了兩組 PCIe Gen 4x4 的插槽外(一組連階處理器、一組連接 B660 晶片組),第三組 M.2 插槽則是以 PCIe Gen 4x2 的規格提供,這跟其他 B660 晶片組主機板將剩下兩條 PCIe Gen 4 通道做在 PCIe 插槽上有所不同。但相對的在 PCI 插槽上,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就僅提供一組 PCIe Gen 4 x16 的顯示卡插槽以及一組 PCIe Gen 3 x16 插槽/一組 PCIe Gen 3 x1 的插槽。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除了主機板本體外的配件,包括了說明文件、軟體光碟、兩條 SATA 6Gbps 排線、 WiFi 天線、M.2 SSD 固定螺絲、徽飾與貼紙等。

配件中特殊的 EVA 1 貼紙。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本體,散熱片上與初號機機身同樣配色的金屬烤漆質感真的相當漂亮。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上方配置部分,除了處理器供電散熱片採用初號機的機身色烤漆外,在主機板 IO 護蓋上也有初號機的英文字樣。而包括處理器插槽護蓋、主機板 PCB 上也有以 EVA 字體所印製的相關動畫文字,其中記憶體插槽旁還有同調率 400% 的字樣,是希望 DDR5 記憶體的延遲不要那麼高嗎?




處理器供電部分採用雙 8 Pin 插座,以 B660 晶片組的定位來說算是相當高階的配置。

處理器供電模組的散熱片也採用多層金屬鰭片搭配造型溝槽,增加散熱片的空氣接觸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散熱片的背面與處理器供電模組接觸的部分均有導熱墊的配置,導熱規格為 7w/mk。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的處理器供電配置,採用 12+1+1 相的電源配置,搭配數位 PWM 進行處理器電源管理。

PWM 晶片為瑞薩的 RAA229132,搭配 MOSFET 晶片 ISL 99360,這個供電配置跟先前陳拔測試的 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主機板是一樣的。(請見:MSI 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主機板開箱測試 以豐富週邊/散熱設計提供實在裝機選擇)

記憶體部分則是採用 DDR5 規格,提供四條 DIMM 插槽安裝空間,最高支援超頻至 6200 MHz 設定。另外在主機板右上角提供了包括 CPU 風扇、水冷幫浦風扇、兩組機殼風扇插座、ATX 24 Pin 電源插座、USB 3.0 前面板插座、USB 3.2 Gen 2x2 前面板插座。

主機板下半部的散熱片也採用 EVA 初號機的金屬烤漆以及外觀設計,另外可以看到由左上至右下,以初號機機體的綠色、黑色貫穿,相當具有整體性。而主機板 PCB 上的印刷字體更是隱藏了『人類補完計劃』、『初號機專屬操作者』、『人型兵器』等字樣。

在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上則是具有 NERV 特務機關的標誌。

M.2 插槽與 PCIe 插槽配置區塊,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提供三組 M.2 插槽,並且直接在散熱片上以 EVA 字體標示了插槽編號與位置。PCIe 插槽部分則是提供兩組 PCIe x16 規格插槽(上方具有金屬加強設計為 PCIe Gen 4 x16,下方黑色為 PCIe Gen 3 x4)、一組 PCIe x1 插槽(位在第二組 M.2 插槽下方)。

卸除 M.2 散熱片後的配置,最上方的 M2_1 以及下方左側的 M2_2 插槽提供
PCIe Gen 4x4 連線規格,而下方右側的 M2_3 插槽則是提供 PCIe Gen 4x2 連接規格,並且支援 SATA 介面的 M.2 SSD。(不過在第二組 M.2 插槽下方的啟動機率 0.000000001% 字樣,放在這邊好像不太妙吧...XD)

在 M2_1 插槽的部分採用免螺絲安裝的設計,而在下方的 M2_2/M2_3 插槽則是預設採用傳統的螺絲固定方式,不過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也在包裝裡面提供了可換裝免螺絲安裝方式的零件。

SATA 部分提供了六個連接埠,包括主機板晶片組旁的四組( SATA 5-8,連接主機板晶片組),M2_3 插槽下方的兩組(SATA A1、SATA B1,連接插槽上方的 ASM1061 控制器),另外在主機板右下角,除了具有機殼前面板按鍵排線針腳外,還提供兩組 USB 2.0 連接針腳、一組 TPM 模組連接針腳以及一組 Thunderbolt 連接針腳。

在左下角的音效部分也與主板電路做出隔離設計,以 Realtek ALC1220P Decoder 晶片提供 7.1 聲道輸出。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的 IO 背板輸出部分,在這邊也有 NERV 特務機關的標誌。另外 IO 配置由左至右分別為四組 USB 2.0 連接埠、DisplayPort 1.4、HDMI 2.1 影像輸出、四組 USB 3.2 Gen 2 Type-A 連接埠、2.5 Gbps 有線網路連接埠、USB 3.2 Gen 2x2 Type-C 連接埠、WiFi 天線接頭、五組 3.5 mm 音源連接孔、一組 S/PDIF 光纖音效輸出。

無線網路部分採用 Intel AX211 網卡。

另外在主機板背面也有『B660 EVA 起動』的字樣。
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軟體功能
除了硬體本身的外觀設計外,這次微星也在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所搭配的軟體中提供相關的客製化介面,包括開機畫面、BIOS 以及 MSI Center 軟體的介面,也都跟一般的微星產品不同。

在開機時會以這次聯名合作的主要視覺圖像來取代原本 MAG 系列的影像。

另外就連 BIOS 內也加入了 EVA 初號機的畫面。

在 MSI Center 軟體部分也將配色轉變成初號機的紫色,並且在背景加入初號機的背面影像。

不過在功能上則是與原本的 MSI Center 沒有太大差異,可以透過自行安裝軟體的方式,擴充 MSI Center 的管理功能。

像是在 Mystic Light 燈效設定功能中,除了原本 MSI 的官方燈效配置外,在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的適用版本上,還具有 EVA 的燈效設定檔。

除了可以透過機殼前上方的 Insta-Light Loop 的燈效快速切換按鍵進行切換外,在 Mystic Light 介面內,可以針對燈光的樣式、變換速度以及亮度進行設定。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
接著來看在機殼裡面也也是相當搶眼的存在: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透過相當亮眼的水冷頭 RGB LED 光效設定,可說是大大增加了這套主機的能見度。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的外盒正面,除了這系列與 EVA e-PROJECT 合作的設定外,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也提供了 MYSTIC LIGHT 燈效以及 Intel 12 代處理器 LGA 1700 插槽的安裝支援能力。

盒裝側面標示的規格部分。

盒裝另一面的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特色說明,除了 MYSTIC 燈效支援外,還包括冷排冷熱管線分離、冷排內建幫浦等設計,提供給使用者更安靜的處理器散熱方法。

而在另一側面則是這次微星與 EVA e-PROJECT 聯名的圖示與字樣。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的包裝內容物,包括 Intel/AMD 的處理器配件、說明手冊,兩具微星 APA 1225M12 風扇。而這兩具 120mm x 25mm 規格,轉速最高為 2000 RPM,運作音量最高則是 34.3 dBA,屬於安靜取向的風扇款式。

風扇特寫部分,除了在四個角落的支撐墊上有防震的橡膠材質外,在葉片內緣也還設計了導風的刻痕設計。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的冷排、水管以及冷水頭的組成部分。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的水冷排採用 12 道葉片設計,另外在左方中央可以看到一組幫浦風扇(方型),直接加速水冷排內的冷熱水循環。

微星官網上的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水冷排冷熱水交換狀況。

在水冷頭的部分,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採用方形半透明的水冷頭設計,可以透出下方的 RGB 燈效,在右上角還有 NERV 特務機關的標誌。不過因為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已經將幫浦安裝在水冷排位置,所以水冷頭本身僅有導熱、循環水道與燈效的設計,並沒有會運轉的組件,微星官方表示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運作時的噪音。

由於僅具燈效功能,所以在水冷頭配線部分僅有 ARGB 傳輸排線。

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啟動時,水冷頭亮起燈效時的狀態。

水冷頭的處理器接觸面採用銅底材質,並且透過拋光處理來增加熱傳導性。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
最後一項組件來看的是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部分,具有 80 PLUS 銅牌認證、DC to DC 、12V 單路電源設計、主動式 PFC 和低噪音風扇等設計,不過這也是陳拔認為微星這次在搭配 EVA 套組時,相對較弱的選擇。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外盒正面,維持這系列一貫的設定。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盒裝側面,標示了 80 Plus 銅牌認證電源效率以及相關的安規標章。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盒裝背面,標示了電源供應器的尺寸、功能特色、線材種類/長度與供電規格。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線材種類,提供一組 600mm 長的 ATX 24 Pin 電源線、一組 EPS 4+4 Pin 處理器電源線、一組 PCI-E 6+2 Pin 電源線(兩組插頭)、一組 SATA 電源線(五組插頭)以及一組 MOLEX 電源線(兩組插頭)。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電源供應規格與供電插頭的數量。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本體,除了加入了 EVA 的相關字樣外,在散熱風扇格柵部分也改為初號機的紫色塗裝,並且在中央加入了 EVA01 的初號機字樣。

電源供應器散熱風扇採用 120mm 油封軸承靜音風扇的設定。

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側面會顯示在機殼電源供應器分艙的露出部分,也有 EVA 01 與 e:PROJECT 的字樣。

在連接線材的部分,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延續 MAG A650BN,採用非模組化的設計,相對地減少了使用高階硬體搭配的彈性,有點可惜。
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效能測試

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
接著就將上面四項組件安裝好,再搭配處理器、記憶體與 SSD 進行測試,首先來看一下這次陳拔搭配的測試機組成: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主機板: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5200 16GB x2
系統 SSD:Samsung 980 Pro PCIe Gen 4 SSD 1TB
電源供應器: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
處理器散熱: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1 版
由於微星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在 PCIe 供電部分僅提供一組,微星這次也沒推出聯名的顯示卡款式,所以在測試機上就不安裝顯示卡來進行測試。
首先來看一下主機板 BIOS 的設定部分:

由於 B660 晶片組不支援處理器超頻設定,所以在處理器時脈部分顯示 3.2 GHz 的基頻設定,但是在記憶體部分則是支援超頻,微星官方最高支援到 6200 MHz,而陳拔在測試時則是直接套用 XMP 設定檔,以 5200 MHz 進行測試。

雖然不支援手動設定超頻,但是仍然可以透過設定 PL1 的方式來拉高處理器的效能。

接著陳拔在 MSI Center 軟體中,將使用者情境設定在 Extreme Performance 進行測試。

首先用 CPU-Z 的 Bench 項目來跑一下跑分,單執行緒部分為 799.9,多執行緒部分則是 11143.1,測試時的處理器運作時脈為 4.9 GHz,這個表現比起在 Z690 晶片組主機板上略為遜色一點。
- 4.9 GHz
- 3.7 GHz
另外在進行 CPU-Z 壓力測試時,處理器最高時脈維持在 4.9 GHz 設定,但是在持續壓力測試過程中,會有短暫降頻至 3.7 GHz 的狀態,處理器核心溫度這時為 84 ℃ 左右。
陳拔也使用 AIDA64 中的壓力測試項目,在同樣的設定下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處理器運作時脈同樣可維持在 4.9 GHz,但是單一核心的最高溫度可以來到 99℃ 左右的溫度牆,而處理器最高功耗則是來到 229.18W,結論跟 CPU-Z 壓力測試時相同,以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搭配微星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這樣的組合,要應付 i9-12900K 的運作還是會有點吃力,處理器部分改用 i7 等級應該會比較好。
而在記憶體讀寫效能部分,陳拔則是利用 AIDA64 的 Memory BenchMark 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結果跟 Z690 晶片組主機板的效能比較,大約有 5% 左右的效能落差。
另外在整體系統的溫度部分,陳拔也利用 FILR 紅外線測溫儀,在進行 CPU-Z 與 AIDA64 壓力測試時,來測量整體系統的發熱表現,結果如下:
CPU-Z 壓力測試:
- 正面
- 上方
- 後方
- 主機板背面機身
- 主機板正面(未開蓋)
- 主機板正面(開蓋)
- 處理器周圍
AIDA64 壓力測試:
- 正面
- 上方
- 後方
- 主機板背面機身
- 主機板正面(未開蓋)
- 主機板正面(開蓋)
- 處理器
就壓力測試結果來看,微星 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在處理器周圍供電模組的溫度會比 Z690 晶片組的高階主機板要高出5℃ 左右,不過大致上仍能維持穩定的運作狀態。至於在機殼外圍的熱度部分,僅有上方 240 水冷排的出風位置會有較為明顯的溫度,但整體上算是散熱表現相當不錯的組合。
微星 EVANGELION e:Project 聯名 Evangelion Unit-01 主題電腦套組總結心得

就實際組裝以及測試後的結果來看,這次微星在聯名產品的選擇上,除了 MAG A650BN EVA e-PROJECT 電源供應器的非模組化設計稍嫌弱了點外,包括 MPG GUNGNIR 110R EVA e-PROJECT 機殼、MAG B660 TOMAHAWK EVA e-PROJECT 主機板以及 MAG CORELIQUID C240 EVA e-PROJECT 240 水冷散熱器的搭配,在效能表現上都有一定的水準,可說是相當實用的搭配。
而微星這次選擇以非頂規產品來推出聯名的做法,也可說是相當聰明,對於想要收藏福音戰士相關周邊的玩家來說,入手的代價並不會太過昂貴,大大減低了『買聯名產品等於花大錢買信仰』的感覺,如果可以將電源供應器的聯名款式改為較高一階的模組化/半模組化產品,可以用來搭配較高階的顯示卡,相信這個套組的吸引力將會更高出許多。(陳拔已經動了直接換電源供應器外殼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