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紅色有角快三倍的星際圖騰ASUS ROG G20降臨

還記得離上一次買套裝電腦大約是在二十年前,之後都是自己組裝的,
但是隨著工作繁忙時間越來越少,慢慢的遊戲時間也減少很多。

不過基本上還是會三五年汰換一次零件,讓電腦可以應付當時中階效能的遊戲。

最近因為房間面路基本上不開窗,又要愛護北極熊不開冷氣,內附的桌子又不是電腦桌,
就出現了開電腦太熱,主機太大很難擺位置,不是電腦桌佈線很麻煩的問題。

後來一怒之下乾脆把電競筆電拿來用,雖然熱度跟空間的問題是有解決了,
但是筆電要接的線太多,遊戲效能又不能跟桌機比,風扇聲音還很大。

不得不有一種感嘆,難道沒有又可以玩電動、又小台、又可節能、又安靜的主機嗎?

後來想說乾脆把大主機拿來重裝成小台的,不過看不少機殼尺寸,基本上小沒多少,
要再縮小尺寸,主機板這類的一換掉基本上跟組一台新的沒差多少。

就在這個時候臉書上出現了ASUS TAIWAN的一張照片,我徹底被殺到。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個紅色的夢,雖然我不會開紅薩克,也買不起法拉利,比起杜卡迪1199我還是喜歡騎我的TMAX530,但是身為一個大叔,我還是有著一個紅色有角快三倍的夢。

趕快把這則資訊分享給臉書的好友,沒想到誤交損友的結果就是一堆人也被殺到然後叫我買來開箱。

看大叔碎碎念也是很累的,以下就進入正文,隨然很多照片跟資訊都可以從其他更專業的地方得到,
但為了做個完整分享,請容我再重複一下,雖然沒有專業,但是卻是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切入。

自己使用過非常多的華碩零組件+筆電+平板+手機,一直以來都沒遇到什麼問題,
會選擇華碩的品牌電腦除了看到這幾年華碩在設計上的用心以外,
還有之前有機會玩到一台華碩商用電腦,用料上也是很不錯,所以對這個品牌算有信心。

也為了PO上來,懶爆了的我還是去裝了一些測試軟體拿來跑一下數據,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請記得我買G20的幾個大重點
外觀:我的紅色有角快三倍夢想,再加上結合科技的圖騰石碑風格。
尺寸:要小一點
效能:好歹打打魔獸、LOL、POE、SC2、D3這類,雖不求特效最高但是至少要中等。
耗能:打電動是一時,看動畫、逛網頁等文書才是大宗,所以希望可以依照使用狀況調整效能
散熱:在有限的空間可以做出有效率的散熱
噪音:我不喜歡風扇忽大忽小或是持續的噪音


============================G20AJ的規格與配備============================
CPU :I7-4790
主機板:H97
顯示卡:NV GTX750 1G(未來可能會有GTX780)
記憶體:DDR3 1600 8G(還有一個擴充槽可變成8G*2)
光碟機:DVD-RW(聽說有藍光跟燒錄藍光版)
硬碟機:2.5吋128G SSD(支援到256G)、3.5吋1T HDD(支援到3T)
電 源:230W變壓器一顆(GTX780必須再加上一顆180W的變壓器)
無 線:WIFI(802.11AC)+藍芽4.0
系 統:WIN8.1

前方面板:光碟機*1 USB3.0*2、耳機及麥克風插孔
後方面板:USB2.0*4、USB3.0*2、RJ45網路孔*1、音效插孔、HDMI*1
獨立顯卡:D-SUB、、DVI、HDMI各一

附贈鍵盤、滑鼠

機身尺寸:104×340×358mm


對於規格與配備的想法
既然自己會組電腦,對於上面的配備總會有點意見,
硬碟部分跟我使用習慣上基本相同128GSSD(系統碟)+1THDD(主資料碟),
再依照需求使用NAS及USB3.0的外接硬碟,當然私心會希望是256G的SSD,不過基本上沒問題。

USB部分基本上也夠用,不夠再補個USB HUB就好了。

影像輸出部分剛好三種插頭都有,可以安心應付各種螢幕,當然空間許可下我都習慣雙螢幕了。

顯卡的部分效能也是剛好符合我夠用的需求。

唯一比較讓我有點意見的就是8G記憶體這個部分,雖然8G也還算堪用,
不過基本上我chrome一開就吃掉3-4G,8G剛好是在一個尷尬的點,
查了查資料得知還有一個可以擴充的插槽也是讓我決定下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外觀==================================
12.5升的小機殼配上稜角造型再賦予圖騰風格最後以紅黑霧面配色總結,一整個充滿了設計感。


右側視圖
http://i.imgur.com/VKm87gm.jpgg

ROG LOGO特寫(應該是ASUS打造的電競品牌-玩家共和國,這個LOGO我很喜歡)


上視圖(可以看到熱氣就是從這上方的出風口排出


左側視圖


後視圖


下視圖(從下方進氣然後一路向上從機頂排出熱氣)


光碟機彈出+可調式LED光


夜間閃亮亮(共有三區可調光分別為前置面板的左右跟下方,可分開調光)


隨機附贈的鍵盤與滑鼠(看起來有點電競風像機械式的薄膜鍵盤,跟不知道該說啥的滑鼠XD)


紅色有角三倍速阿阿阿


替換前(阿雜)


替換後(清爽)


================================尺寸差異================================
跟薄型XBOX360比較



跟我的酷媽九大機殼比較



變壓器比較(左邊是技嘉P35K的變壓器)
G20 的黑磚長寬高是17cm*8.5cm*3.8cm
P35K的黑磚長寬高是14.7cm*7.5cm*2.5cm

===============================內裝與擴充===============================
花了一點時間才研究出如何拆開的機殼,從照片可以看出整體分兩區,
顯示卡+3.5吋HDD(TOSHIBA)在下方,CPU+2.5吋SSD+筆電版記憶體(三鬆)在上方


雙風扇+金士頓SSD


拆機的主要目標就是要看看如何加記憶體,不過記憶體採用筆電版本,
而且壓在CPU散熱鰭管之下,要裝要先拆很大,所以我默默地鎖回去了


雖然可能因為是國際共通發行的版本,G20是MIC的,不過整個拆裝過程中發現組裝很扎實,
甚至拆開以後自己要再裝回去花了一番功夫,果然這種極限空間還是不要亂拆得好。

比我EEEPC901完全分解還困難

可以看到要自行更換SSD跟RAM還有HDD都不成問題,需要的是細心跟花點時間就可以,
不過我不想新機就搞得太麻煩,所以還是暫時這樣用就好了。

================================軟體部分================================
品牌套裝電腦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他預先幫你裝了一堆東西,當然有好也有壞,這要看個人的喜好,
基本上依照他的步驟做就可以進到桌面,安裝好我常用的程式PS、AI、ACAD、OFFICE、CHROME等,
開機完大約占掉快3G的記憶體,這跟我自己安裝系統跟同樣程式下,多花掉了快1G的記憶體,
所以我就把ASUS跟WIN8.1的一些預掛程式做了一番清理,再開機大約花掉2G的記憶體。

一來一往差了快1G,所以果然還是需要看個人需要處理一下程式。

我主要留下了ASUS AEGIS(很有科技風的系統監測軟體)
ASUS Command(小工具程式集,快調音效、LED光、系統效能等等)
還有Virtu Watt,也是這次G20強調將耗能降到20瓦甚至10瓦的重點程式,
不過因為我還用不到,大家就看報導了解一下XD
相關報導在此


================================測試分數================================
CrystalDiskmark3.0.3測試
左圖為P35K建興MSATA128GSSD,右邊是G20金士頓128GSSD

上方為G20 3.5吋7200轉1T硬碟,左下為WD3.5吋4TUSB3.0外接硬碟,右下是P35K 2.5吋5400轉1T硬碟


對這顆SSD的效能略有微詞

AS SSD Benchmark1.7.4739測試
左圖為P35K建興MSATA128GSSD,右邊是G20金士頓128GSSD


CINEBENCH R11.5


3DMARK06分數


3DMARK11分數


=============================散熱與噪音狀況=============================
通常電競主機就是要求效能,而效能就會產生高熱,所以電競主機通常是拿空間換取散熱的效果,
而G20則是把電競的零件塞進了小空間裡,相對來說散熱就是一大問題。

好在G20這種完全特化的機殼有個好處就是整個系統是屬於特規化的東西,
也就是只要考慮比較少數的東西就可以達到優化的效果,
因此對於這種特製化的小機殼相對來說可以做到幾乎完全針對性的散熱設計。

當然我們不要求要小、安靜、低溫、便宜、好看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極限PLAY,
只要在一般的狀況下有著良好的散熱效果即可。

所以我就拿最近在玩的流亡黯道(POE)來測試一下
POE的特點就是畫面不算好,但因為程式優化爆爛的關係,
對顯卡、記憶體、CPU、硬碟,都同時會造成一定的負擔,
也就是怎麼畫面沒多好,但是要跑得很順卻需要很高的硬體。

我的設定值為2048*1152全螢幕,特效全開,然後找了個材質多樣複雜、又颳風又下雨還有各種法術飆來飆去的最終大魔王來測試看看。

當然我剛剛提到的優化不好的關係,所以玩越久就越吃效能,所以就華麗的給他測個約1小時。






室溫30度(三坪密閉空間,只有一個電風扇是吹人的)
CPU溫度54度、機殼內硬碟溫度45度、GPU溫度49度

一個小時後(遊戲中同步監看)

室溫31度
CPU溫度65度、機殼內硬碟溫度47度、GPU溫度79度

關掉遊戲後效能切換節電模式約一分鐘左右,溫度就降回一小時前的標準(室溫還是31度)

可以看出來這樣的散熱效果實際上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不考慮極限PLAY。

而散熱產生的噪音呢?

我把重點放在噪音上反覆的測試了幾次,可以說是完全無感,
主機就在我左前方七十公分處,既沒有聽到風扇拉高的聲音,也沒有感覺到有其他異音產生,
也就是說即使在遊戲中,G20散熱產生的噪音遠低於你生活的背景音效(如遊戲背景音樂、電風扇等)
除非像我現在(半夜三點),把電風扇、冷氣、遊戲音效通通關掉專注在G20上才會聽到些微的聲音。

這倒是讓我很意外,畢竟當初G20強調的低噪音我完全不在乎。

==============================優缺點與結論==============================
很高興還有人看到最後,或是直接跳到最後,沒關係,剛好看重點。
G20AJ的優點
主機小巧
設計精美
散熱尚可
噪音極微
電源分離
效能中等
能源控制多樣化,可依使用習慣調整
榮獲 2014 COMPUTEX Best Choice 年度最大獎以及 Best Choice Award 金獎肯定。
華碩三年全機保固並到府收送

G20AJ的缺點
SSD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自行擴充及替換零件不易
鍵盤跟滑鼠好歹也送電競級的(技嘉就比較大方)
電源故障替換不易(我個人倒覺得應該找ASUS就買的到)
與之搭配的螢幕太貴(請給我一樣造型但是不用有電競規格的螢幕)
尚在尋找缺點中

有人覺得貴,我倒覺得還可以,
把零件拆開以零售價來看基本上加起來就要23000-25000
也就是剩下的1萬出頭拿來買得獎的設計+想買還買不到的機殼+全機三年到府收送保固,
我覺得可以接受。

當然也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麼不等攻頂的型號,我倒覺得如果先推出攻頂型號我反而不會買,
就像我提到的,我是個中度玩家,希望的是效能夠用就好,不須效能時還可以節電降低熱量,
如果要花五萬多買攻頂的,我寧願拿來自己裝自己想要的規格

還有個小遺憾就是與之搭配的PG278Q實在太貴辣,沒辦法蒐集套裝(誤),考慮存錢中聽說很搶手。
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台測試我會很高興的XDDD(請不要叫醒我)

2014-09-21 3:37 發佈
版主回覆得不錯,可以當作參考^^

但想了解與清楚主機板是哪一張ASUS型號呢?

想等等看搭載GTX780哪時候會出,整體都不錯但是不了解主機板是哪個ASUS型號呢?

恭喜大大入手好機一台,感謝分享



weakan wrote:
還記得離上一次買套裝電腦大約是在二十年前...(恕刪)
不是還有一款GR8的不適到幾時會上市
價格又是多少

羽楓軍 wrote:
版主回覆得不錯,可以...(恕刪)


基本上這塊主機板應該有因應G20的機殼設計所以有改良過,不是一般的主機板
晶片組是採用H97,主機板型號各種硬體資訊軟體偵測出來都是G20AJ
以下是軟體顯示的主機板硬體資訊讓你參考


至於780版的何時會出我也不知道,目前知道的是G20下一批應該是10月底左右到,
但是是否會同時有更高規格的出現我也不清楚。

GR8有聽說會登台但是實際時間我也不清楚不過應該不會差G20太久,
價位方面我也不清楚XD,我只是個被G20殺到的一般人,這種內部資訊我拿不到阿阿阿。

weakan wrote:
還記得離上一次買套裝...(恕刪)

拜讀開箱文後 我覺得樓主使用重點與關注點與我很相似
只是我不玩遊戲 處理視訊資料時間較占多數
所以也視覺得8G的RAM不夠
還有如果i7可以換成更強更好
至於險卡 GTX750我覺得算不錯了
目前我只是在等有沒有網友反應他較致命的缺點
快則一星期 慢則一個月就會入手
感謝你的經驗分享
缺點看起來是電源瓦數有點低 以及記憶體的部分~

但還是想要搭載GTX780顯示卡 才會吸引我想買的衝動~

看這位人士所剖的影片就有想要搭載的GTX780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kTpcSTh4Q

台灣有販售跟這影片的規格~ 衝動預計想買兩台來玩~ = ="
目前情報是有780版的...有看到的資訊好像預計售價是五萬一?
我想這個價格的G20記憶體應該會到16G

至於電源的部分基本上780會由兩顆變壓器230W+180W組成提供供電部份的問題
這是國外官網的圖,可以看到兩顆變壓器透過套件做成一組這樣(我想是獨立兩顆然後放到架子裡)


至於兩個變壓器的優缺點,缺點大概就是兩個很麻煩這樣。

優點就像我文中指出的,可以根據最近使用狀況來調整效能跟耗電
甚至根本沒時間碰遊戲只剩下文書電腦的使用期間可以改成Eco Energy模式
如果進入到Eco Energy模式的話,我想插230W變壓器就夠了

Eco Energy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讓內顯跟獨顯串聯,平時只採用內顯讓外顯保持20W的待機狀況,
如果有需要用到獨顯的時候會自動啟動獨顯,我有提到的VirtuWatt程式那段。

這模式還可以使用10W的待機背景下載及提供遠端操控的功能。
有人覺得貴,我倒覺得還可以,
把零件拆開以零售價來看基本上加起來就要23000-25000
也就是剩下的1萬出頭拿來買得獎的設計+想買還買不到的機殼+全機三年到府收送保固,

我很認同這段話
雖然買電腦大家都是看效能錙銖必較 很少注意看外殼&設計的
但好的設計放在桌上即使不開機 也很賞心悅目的
weakan wrote:
目前情報是有780版...(恕刪)

一堆人在那說要780...老實說以這麼小的塑膠機殼配上780的發熱量
只是偶爾玩玩遊戲那還好,如果是玩硬體需求高又需長時間副本OLG
我怎麼看都很擔心啊

看起來特規的零件不少,雖然ASUS產品還不錯,但是一但壞了...你懂得
客服牛頭不對馬嘴的大陸口音(離題一下,跟我之前定麥當勞一樣,講了快二十分...快瘋了)
加上極度差勁的外包維修公司,就如我目前使用的H87I主機板當初買的時候
新品故障不給我換新的就算了,還修了快一個月
重點是修回來一看...很明顯的二手主機板
虧我自組幫人組也組了快50台都用ASUS的主機板和顯示卡

雖然今後組裝還是以ASUS為主,但是希望華碩能在目前兩光的外包維修合約到期後換掉
畢竟產品品質有作出口碑來,卻貪小便宜死在小小的客服維修上而得不償失
鬼島住民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