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B有PC,請問大家買AIO(All in one)的原因是什麼?

請問大家會考量買AIO的原因是什麼?
或是有什麼原因是PC或NB無法取代AIO的嗎?
其實會想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現在電腦(Computer)的類型實在太多,消費者應該如何來選擇呢?
Notebook 筆記型電腦
Netbook 小筆電
Tablet PC 平板電腦
Desktop PC 桌上型電腦
UMPC 高移動電腦
AIO PC (All-in-one電腦,指螢幕和主機整合在一起)

最近一直在考慮到底要買個大螢幕的NB或整套PC,還是買台23"的AIO?
後來想一想,如果電腦能有超大螢幕但又要省空間,方便移動到各角落使用(前提要有電源),好像也還不錯...

我覺得AIO能朝向高效能、高畫質、多點觸控+筆觸控、方便移動、支援多種周邊產品(遙控器, USB3.0, eSATA, HDMI, Wireless, Blueray, Buletooth, 無線產品...),再來無論在遙控器或是觸控上的使用,我覺得好用的內建軟體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OK,講這麼多,我的原因是...女王說要在廚房看電視+上網+點選菜單+順便做筆記...
2010-04-22 1:57 發佈
雖然我自己沒有AIO,但是我覺得有幾個優點
1. 比PC輕巧,方便移動
2. 功能比NB來的強
3. 外觀漂亮

這些優點應該都是女生的最愛~~~~
累積太多的Galgame玩不完啦~~~!
victorlin11 wrote:
雖然我自己沒有AIO...(恕刪)

==================

1. 有 Desktop PC 的功能, 但少去 Desktop PC 的一堆連接線
(螢幕 + PC Power 線, 螢幕 + PC 連接線...)
2. 比 PC 容易搬動, 比 laptop 螢幕大, PC 等級面板, 非 laptop 面板

3. 2nd multi-function monitor, 可以當成 Game box 的輸入 ( VGA and HDMI 等)
1. 外表清爽時尚, 重量相對塔式機輕盈簡潔省空間, 就算擺在居家或是店面都有裝飾效果. 移動位置也方便, 現在很多露營地都有供電, 哪天出外露營無聊想看看電影, 打打game等, 隨手就可以將AIO帶上車.

2. 系統高度整合, 基本上外表除了電源線是必要的外, 其它線都可以不用. 至於Wi-Fi, 獨立顯卡, WebCam, MIC, 搖控器, TV tuner, Hi-Fi音響等等都高度整合, 任何會破壞美觀的東西都是不允許的

3. 結合影音, 娛樂, 通訊於一身, 舉繁多媒體撥放(DVD, Blu-Ray), 相片及影片撥放, 電視(含類比及數位頻道, Full-HD, MCE搖控器, EPG電子節目表, 預錄功能, 即將上市的3D等等影像功能高度整合. 遊戲方面AIO內建的獨力顯卡功能也越來越強, 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遊戲都已經能能很流暢的執行.

4. 續上, 再音質方面, 從Hi-Fi機種2.0聲道(SRS模擬5.1聲道)到msi AE2400的2.1聲道(SRS模擬5.1聲道), 不但讓satellite speaker(2.0)的高音部份可再向上延升, 新增的sub-woofer超低音喇叭(10W)讓低音方面獲得補強, 單單這三顆喇叭的成本可能已經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款PC的喇叭預算. 甚至各位家中的42" LCD TV的喇叭成本, 可能還不到AE-2400啦叭的1/4~1/2. 內建的音響設計的標準就是取代桌上型的外接喇叭(目標是Bose), 無論是TV, Blu-Ray, 流行音樂, 歌劇, 交響樂等, 基本上已能符合多數人的需求. 基本上在PC上要做好聲音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主機板要放amplier去支援多出來的2.1聲道的20W, 雜訊消除就是大問題, 再加上音壓加大後的音箱共震排除等, 在在都考驗研發人員的智慧及決心. 此外, 成本的增加也是考驗, 這對微利的PC廠來說是一項風險很高的嘗試, 但最終獲利的一定是消費者.

5. 續上, 通訊的功能也嘗試在整合. msi已經修改將skype的介面重新修改成支援觸控, 目標是讓影像電話能夠方便又沒有負擔的使用, 其實這部份的發想原先是為了遠在中南部的阿公, 阿媽, 可以很方便又沒負擔的透過AIO能常常看看北部的孫子, 和孫子聊聊天, 聯繫一家人的感情. 當然限於網路頻寬, 影像部份還不能像科幻電影所呈現的那麼好, 但比起3G smartphone算是好太多了. 聲音的部份透過web-cam旁內建的高傳真MIC及2.1聲道Hi-Fi喇叭傳達聲音, 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的使用網路電話, 用音響等級的系統來講電話, 音質絕對好過任何各位聽過的電話.

6. 多點觸控的支援, 讓PC能夠更輕易, 更直覺的使用. 搭配Win 7內建的軟體(包含IE)及AIO各家廠商提供許多生動的介面軟體及應用軟體, 有機會親身體驗就會喜歡. 這樣的設計目地就在於讓更多過去比較不熟悉電腦的族群(銀髮族, 家庭主婦, 小孩等)能夠更容易使用AIO這個平台. 就以觸控為例, 一個簡單的畫面放大功能對家中的長者就有很大的幫助, 只要兩指一比, 無論是新聞或是股票軟體就可以同步放大. 單指左右滑就可以選前後頁, 真的很方便.

7. 多功能的IO介面, 這部份已有許多人注意到了, 現在HDMI in(除了AIO可當螢幕外, 連珍貴的內建喇叭也幫你轉向, 音量控制也可以使用, 這些功能都花不少研發人員的心思...), HDMI out, 讓NB, PS3, Wii等可以連上AIO, AIO也可以將影音輸出到TV上, 理論上dual display的架構可以一面用AIO, 一面看電影.

8. 和NB比, 除了螢幕大, 畫質更清晰, 量度更高, 音質更好, 支援多點觸控等, 系統效能更是大勝, 拜散熱能力的快速進步, 基本上AIO已經有不亞於桌上型電腦的系統效能. 花同樣的預算, 如果機器是擺在家中, 辦公室, 店面, 買AIO會比買NB划算多了.

暫時先想到這些, 其它就讓別人寫, 我相信各家實驗室也還有各種新的創新技術等著消費者來體驗, 至於還沒做到的大家PO上網, 也許不到三個月就有了. 這波AIO的創新應用台灣廠商又再一次領先國際大廠,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全世界排名前五名的日系廠商應該會先被擠出(我是覺得不需要多花錢買日系AIO, 它們僅有的優點在這兩年早就被台廠看穿破解了), Apple iMac寡佔50%的好日子今年也會劃下句點. 台系廠商就看msi, Acer這兩家如何攻城掠地, 今年AIO top 5應該就會有兩家台灣廠商上榜了.
msi AE2400 買下去吧!


該享受的你都享受到!!
在家裡想用大一點的螢幕打電腦
不需什麼強大的功能打電動
討厭一堆線在那繞啊繞的
隨便找個地方放都很方便
跟家具搭起來很有品味

下一台桌機還是會買All in one的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