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寧域AMD Ryzen R9-5900HXes 小主機開箱

jettachen wrote:
謝謝樓主深入的介紹。...(恕刪)


N100效能跟2017年的主流行動處理器i5-8250u效能幾乎一樣,差別在於功耗低一些和支援AV1編碼8K@60FPS,如果單純上網文書看片,不玩遊戲,不幹重活的話,確實夠用了(跟5年前做一樣的事,5年前夠用,現在當然也能用 ),只是和現在主流處理器的使用體驗還是會有一點點差別,例如開啟網頁速度會慢一拍,開啟excel檔會慢個零點幾秒之類的。

魯舌麵 wrote:
N100效能跟2017...(恕刪)

我老婆目前的主力筆電就是intel 8250U,原本用的還滿意。最近她感受到了Chrome在處理網頁載入上8250U和AMD 5900HX明顯的差異,所以開始考慮要換電腦了...。我是打算先幫她加一支8G的Ram,如果還不滿意再換電腦。
魯舌麵

哈哈,正所謂由儉入奢易。和小主機不一樣的是,5900hx在筆電上離電效能落差比較大,聽說6800h之後改善不少,所以至少要6800h起步了,或者intel。不過換筆電花費就不是幾千塊能搞定的。

2023-07-17 23:26
ghleu
ghleu 樓主

的確,換筆電要考慮的比較多,所以慢慢來吧! 至於離電效能倒是還好,她都是插電用。

2023-07-18 0:58
ghleu wrote:
如果只是純文書機的話...(恕刪)


請問換N200會好一點嗎?
我也正在看魔方考慮N100或N200
主要是拿來當文書機,偶爾剪輯影片
搭16G 1TB
北屯任賢齊 wrote:
請問換N200會好一...(恕刪)

N200比N100 CPU差不多,GPU好一些。我是不知道你剪輯影片的軟體吃不吃的到GPU增加的效能,但是N100或N200的CPU效能在剪輯影片上應該是有些吃力的。我也是為了剪輯自己拍的一些運動影片才直上R9-5900HX的,反正寧域的5900HX比起5600U多不到台幣1500而已。

以港都狼仔大的測試來看,N100 內顯(UHD Graphics)的能力以GeekBench GPU測試的結果粗估,大約是AMD 5900HX內顯(Vega 8) 的1/3而已。N200 看起來應該是比N100好上一些(32EUs vs 24 EUs)的。
北屯任賢齊 wrote:
請問換N200會好一...(恕刪)

N200內顯比N100好一些,
個人建議系統用M2 PCIE的
謝謝 樓主跟L大的回覆
最後我決定選配拉到
N200
DDR4 32G
NVMe SSD1TB

N305很香,但價錢差了一截忍痛放棄
2023/7/24 補充

因為其CPU風扇排氣口在平放的底部(有打散熱孔)。



平放會因底部散熱困難導致CPU與內部溫度較高。直立放以後,散熱好非常多。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之前平躺有散熱孔與螺絲孔那面朝下(寧域的商標朝上),CPU最高溫度90度,SSD 40度 (應該是頂到CPU溫度牆,功耗被限制),整機功耗約56W。 直立以後,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CPU最高溫度83度,SSD 36度(冷氣房,室溫約27度),整機功耗約65W (沒有頂到溫度牆,最大CPU功耗)。直立之後平常使用風扇轉速都在2500 RPM以下,大多在1600 RPM左右,幾乎沒什麼機會聽到風扇的噪音了。

2023/7/30更新
換外部天線的時候發現我底板鎖反了,腳墊鎖到機殼內去了,導致底部根本沒有散熱空間。

正確鎖好後,平放有腳墊高度的狀況下,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CPU最高溫度86度,SSD 40度(冷氣房,室溫約27度),整機功耗約63W (應該沒有頂到溫度牆)。雖然還是比直立溫度來的高,但是可以不撞溫度牆,整機功耗保持在63W上下。這個狀況下平放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文書上網作業時室溫27度下SSD溫度都約在36度而已。CPU則在39-50度間跳動,視CPU負載而定。整機功耗上網時常態在15W以下,10W以下居多。對比我另外一台Deskmini X300 Ryzen R7 Pro 4750G,上網時約在25-30W間,功耗少了非常多,算是意外的收穫。
ghleu
ghleu 樓主

本來有想要底部墊高,還是不如直立散熱好。至於重力問題應該還好,我一堆系統都擺直立的,也沒出過問題。散熱好比較重要,風扇幾乎都不會上升到2500轉以上,非常安靜,CPU性能釋放也好很多。

2023-07-24 16:10
hardball

確實,我也是認為散熱比較重要,影響穩定度、壽命

2023-08-25 14:41
7/30 更新

雖然內建天線堪用,但是因為我書房離客廳距離有點遠,WiFi 5的訊號還是不夠好。連外面網路因為是中華100M/40M,所以還算堪用。但是用內網傳送檔案到NAS就顯得有點慢了。

想想還是來裝外接天線好了。因為預留給外接天線的位置似乎被內建天線給擋住了。問了掏寶的客服得到的答案是SMA天線的外接孔是以軟檔片塞住,只要由內向外輕輕敲出就好。實際做才發現,他講的也沒錯,只是前提是還是要先把內建天線給拆下才行。


想要接外接天線就得先有材料。上海鮮市場買了兩條20公分的IPEX4(無線網卡端的接頭)轉SMA接頭。同賣場在買兩個12dB的天線,總價使用運費抵用券後含運不到200元。

接下來將WiFi網卡卸下,並拆掉兩條內接天線連接線的IPEX4接頭端。

將新的IPEX4轉SMA線的IPEX4接頭端卡上無線網卡。(IPEX4的接頭要卡網卡上的接頭上去有方向性,接頭本體又超級小,很難卡上去。建議先去看一下下面的Youtube教學影片會容易些。)



接下來要拆舊的內建天線。用小的螺絲起子慢慢將用膠黏在機殼上的內建天線板翻起。



將兩片內建天線都拆掉後,用小的螺絲起子由內往外,找的東西輕敲螺絲起子,小塞子就出來了。(千外不要只用起子用力往外頂,出來的一瞬間可能會割到手。用第一個孔時硬擠就讓我被機殼割到手,切身之痛..)



兩個孔都敲下檔片以後,將無線網卡鎖回,並將連接線SMA端的接頭鎖上機殼。


鎖上機殼接上兩個12dB天線後,就大功完成。



換成外接天線後WiFi訊號好不少,5G(802.11AC)的訊號大多在866-532M之間跳(之前大約100-200M左右而已)。網內傳輸大概可以由15 Mbyte/sec上升至45Mbyte/sec,讓我傳送影像檔案到NAS上節省了不少時間。
總在寒冷清秋

好帥的兩根巨砲,謝謝教學,5分奉上[含情][含情][含情]

2023-07-31 22:26
ghleu
ghleu 樓主

哈哈,主機太小顯得天線有點突兀。在意的話可以買個外接底座比較好看些,我是放在螢幕後面,根本看不到這兩根巨砲。

2023-07-31 22:46
感謝樓主分享...看了好心動!
請問樓主,如果要改天線,購買天線的規格是什麼?
IPEX4轉SMA線,外螺絲孔大小,長度
外接天線的部分,如果考量藍芽,是不是應該買雙頻天線呢?
這方面比較不懂,還請樓主指導一下,想一次給他買足寄回來
lorries wrote:
感謝樓主分享...看...(恕刪)

哈哈,出國去玩剛剛回來,晚點回覆抱歉了。
天線應該沒什麼需要注意的規格吧! 頂多就是接頭和幾dB吧! 我是買12dB的天線就是了。你只要注意天線上SMA接頭的公母頭就好。WiFi天線用的SMA接頭應該都是固定一種大小,不需要去挑。

我是買IPEX4 轉 SMA 外螺內針接頭的連接線。12dB天線則是SMA內孔內螺。

藍牙和WiFi是共用一支天線。畢竟Intel的整合型WiFi/藍牙晶片也只有兩個IPEX4接頭,剛好用來接兩隻天線。

另外IPEX4 轉 SMA線長度我是買20公分,接起來撮撮有餘。

剛剛回去看了一下,我買的的確實是雙頻天線(2.4G/5G)。不過買的時候沒有特別注意去看就是了。
總在寒冷清秋

大大,您這台寧域小主機的購買網址,可以PM給我嗎?我找不到

2023-08-16 7:56
總在寒冷清秋

五分奉上 [含情][含情][含情]

2023-08-16 7:5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