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到後續推出的5600G和5700G,總是讓人心癢癢的有升級念頭,若退而求其次選擇5600G總覺得惋惜了點,但5700G礙於價格,即便一直有再降價,但這時間點售價$8,290實在是下不了手。沒想到AMD在11月初居然全面大降價,美國Amazon只要美金$186左右就可免運入手,加上額外關稅美金$10,等於是折合台幣約$6,300,比國內售價便宜近兩千。
我也知道這是非理性購物,但人非聖賢,孰能不購。
11/9寄出,11/13就到台灣了,但國內物流不知道在上演什麼迷航記,11/17才收到。

5700G拿出來的瞬間,應該是金光大顯、飛龍在天,仙女降臨。

首先拆下X300附贈的風扇,看起來真的頗為遜色。

送舊迎新,請4350G下台一鞠躬。

換5700G坐大位。

看起來很威的AMD原廠風扇。

這才發現散熱片已預先上好散熱膏了,不過我還是把它擦掉改塗我自己的散熱膏。

根據網路上的經驗分享,想在Deskmini A300或X300上用AMD原廠風扇,就要先卸螺絲把外罩拆掉。

因為X300的空間很小,不拆下外罩是推不進去的。

而且也稍微卡到我自己製作的音源插座(參見此文),也要連帶削掉一部分才能安裝風扇。

贛,大家不是都說拆掉外罩就剛好進去了嗎?是我比較歹命還是怎樣?

這不是把機殼硬掰開推進去就能了事,這般蠻幹可能會下壓導致主機板產生些微的彎曲形變,何必呢?
AMD風扇似乎有眾多版本,尺寸可能略有差異,偏偏我拿到了這個...。
「可不可以塞進去一點點就好~」
先把風扇拆下研究吧。

風扇本體連同腳座的厚度為30mm。

散熱片為20mm,所以整個散熱總成厚達50mm。

X300附贈的散熱總成也才45mm,整整差了5mm。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能動手腳的大概就這風扇腳座,原始厚度約3mm。

拿出我的電磨,直接把四個腳座都削至只剩1mm,最後上砂紙打磨一下。

裝回風扇時,順便把外罩螺絲孔挪到這一側,以利於後續安裝。

削掉2mm後就能剛好塞入。

不過呢,要完全推進去前,要先把箭頭處的螺絲和卡榫放開,這樣才能把外殼稍稍掀起,以免風扇卡到左側紅圈處的機構。

至於腳座被削短導致螺絲無法鎖到底,會使得風扇有點鬆鬆的,但這不打緊,因為裝進去後,風扇上方完全貼平外殼,根本沒有晃動的空間。

這邊還發生了小插曲,我在拆裝過程中不慎把SSD上的電感給搞掛了,導致電腦抓不到SSD。

過程細節就不在這邊贅述,最後取得板料,但因為此處作業空間太小,決定把電感立起來焊,烙鐵比較好伸進去pad加熱。

上機測試時還是先裸機觀察看看,畢竟換上AMD風扇後,拆裝機便利性也不若以往。

插電,開機,屏幕輕鬆點亮~
SSD復活且資料也完整無損,測試一下新買的5700G,讚!

換上Ryzen 5700G,很爽!
救回SSD,更爽

全文發表於海大司機的廢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