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機殼因為尺寸關係,最著重肯定會是整體零組件安排,要效能、美觀、好上手,肯定是無法魚與熊掌兼顧?

沒錯,我打了個問號。因為目前看來,恩傑給了兩全,喔不,三全齊美解決方案
NZXT H1
彩盒包裝直接標示了 NZXT H1,他不單單只是機殼名稱,因為裡面還有特別為它專用設計 NZXT M44 AIO 水冷系統,以及 SFX 規格尺寸,650W 金牌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裡面包裝採用相當厚實緩衝棉保護,有花錢的啊!

轉啊轉啊七彩... 不對,只有黑白= =
其中正面是強化玻璃側,三面則都是網孔,大大增加可散熱對流效果。

強化玻璃底下有內嵌 NZXT LOGO 字樣,極度低調。

I/O 在上方,與 NZXT H210i、H510i 相同採用極簡潔介面安排,提供了 USB3.2 Type-C、三環 3.5mm 耳麥音源、USB3.0,以及整合 HDD、Power LED 燈號 Switch 開關。

玻璃側板底下有開口,利用開口拆卸正面玻璃。

另一邊網孔背板也是採無螺絲卡榫設計,一樣預留開口方便拆裝。

一定要先將前後兩面獨立面板拆卸,才能將倒 U 字型外殼拆掉,安裝也是,就倒過來順序處理。倒 U 字型外蓋由軌道固定,拆裝上則需要由上取出。

倒 U 字型外蓋內側吸附兩片磁鐵濾網,防止灰塵甚至是清潔上都下足了功夫。

環伺看一下內部構造,我覺得小殼更應該整體看一下,因為整線啦、配置啦,需要相當程度 3D 空間概念。電源供應器上置,主板安裝區於中央內側,翻過去另一面則是單獨安裝顯示卡空間!

因為 NZXT H1 內部走線經過相當安排,所以貼一張貼紙提醒不論拆裝都需要注意管線配置位置,才不會擋到冷排安裝。箭頭處,就是兩顆固定冷排螺絲,已經先行拆除。
貼紙方面據說後續產品正式上市會移除,實際就看到時候改成怎樣吧。

移除兩顆螺絲後,就可以將冷排支架放下來,方便安裝內部主板等組件。


冷頭上貼紙也提醒了相同的事,也是據說後續會改非貼紙形式。

水管長度並非一般市售 AIO 水冷長度,約莫只有 16~18cm,足夠跨越底下這顆 140mm 冷排。冷排與自家已停產 NZXT M22 相同設計,幫浦是置於冷排正中央,風扇與冷排各提供一條 3Pin、4Pin 供電控制。從這邊可以知道,這組水冷並不支援 NZXT CAM 來軟控,要靠主機板 BIOS 來控制。

冷頭已經預塗散熱膏。

扣具方面拆裝也是相同 NZXT M22,因為具有卡扣,只要朝一邊用力即可抽換。


I/O 與內部惟二要接上的冷排控制供電。

這是一個相當貼心設計,因為採用分艙概念架構, PCIe 介面需要藉由排線讓顯示卡轉個方向安裝。而在排線端也直接給了導線槽,避免線端因為過度直角以上角度彎折。

電源供應器下藏了一條 24Pin 主機板供電,事實上長度不只如此,是因為已經預先採用魔鬼氈固定在電源底下,視情況釋出安裝。

電源方面採用內接延長,整合在底部出線,一側還有 Switch 開關,安裝時記得先開啟,才不會整台裝完不開機嘿! XD

採用模組化線材,共有三組 SATA 5V 輸出,但有刻意少給兩條 SATA 供電。

CPU 方面僅提供 4+4 Pin,不過顯示卡則給了兩條 6+2 to 6+2,中高階顯示卡也是可以支援。

電源一側則是為數少有 2.5"SSD 插槽兩個,推進去就直接由卡榫固定,相當方便。這樣看來,即便電源有少給線也合情合理。

附件中有個小零件,就是固定 SSD 用的。

安裝完 SSD 還有蓋板可以藏起來,一樣利用卡榫拆裝,掀起來就可以打開了。

附件一覽。

因為只給 ITX 裝,所以只有四顆。

袋子裡的主要是水冷附件。

四顆大小螺絲對鎖在背板上,直接上主板背面安裝。

螺絲由鎖孔露出。

再套上套管固定。

剛剛水冷已經打開。

接著主板 I/O 朝下方,安裝位置就緒就鎖上主板螺絲。

這真的很神奇,CPU 4+4 供電就在主板帳上方,拉下來安裝就好。

主機板 24Pin 也是,連線都沒有多,這可是要有相當程度上經驗才有辦法計算得這麼剛好啊!

技嘉 Z490I Aorus Ultra 完整機甲覆蓋,真的相當帥氣又實用,後續會有獨立開箱在給大家看。

冷頭覆上後距離記憶體位置也是相當剛好,沒有一般水冷阻礙安裝 DIMM 狀況。雖然沒有搭配到白色主機板,這次特別感謝美光大大支援 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 電競記憶體,後續也會有開箱測試完遊戲喔!

主機板上若沒有 CPU OPT,冷排就直接串 CPU Fan 吧!

風扇方面就直接給 System Fan 控制即可。

最後也就是標語貼紙一直提醒的,冷排在蓋上時一定要注意管線與線路方面的整理。

這樣蓋上,水冷館就直接移到冷排外側,完全不會壓到冷排風扇,也不會干擾其他走線安裝,真的是相當有想法的設計啊!

官方頁面標註顯卡長度可支援到 305mm x 128mm; 265mm x 145mm。不過建議長度別超過 295mm,在安裝上也比較就手。

本來借來了張 AORUS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想要發個光帥一下。

剛裝上去一切都還沒事。

但是厚度方面,因為各廠 RTX 系列顯示卡因為增加了 LED 導光同時,也增加了厚度,以致於有點尷尬啊... SORRY 囉,技嘉大大!

換了張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完美!

安裝回外蓋,完美!

辣個 PCIe 這樣轉,真的有給它美到。

雖然標榜 2.5 SLOT 寬度相當迷人,不過近期具有 RGB 導光效果風扇遮罩都偏厚,所以實際數據則建議在 45mm 就好。

以往後方 I/O 介面都整合從底部安裝,有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USB、HDMI 線頭是否過長,但整齊乾淨度相當,是相當特殊的構思設計。

小燒機一下,溫度真的不錯,大約也就 61度~65度間,140mm 水冷真低不錯用!

NZXT H1,整合自家 80+ 金牌 650W 電源與 140mm 水冷,這件事看來好像沒什麼,但實際安裝一次你就能感受得到他相當好裝易懂的設計思維。PCIe 延長線保護、電源供應器模組線長度恰到好處、完美解決。
全機 3 年保固,加上恩傑 NZXT 獨到簡約外觀設計。(其實裡面一點也不簡約,我強烈懷疑 PM 有強迫症)讓人不喜歡也很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