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桌機用很久了~
我手上也有筆電~不過這台是外出使用的~14吋
所以有考慮使用AIO的電腦~因為想省空間~又想有大螢幕至少要22吋
不過發現台灣的廠商做AIO的其實也沒有那麼多
MSI做很多~不過型我都不太喜歡
ASUS的ET2210跟ET2411~我覺得算目前台灣做得不錯了
但為何台灣現在還是沒有很多人使用AIO?
論壇還是網站也比較少討論AIO的電腦?
蘋果已經很早就沒做桌機了~現在都是iMac or mini.....
要比效能,我會選桌機,
要比攜帶性,我會買筆電,
「AIO」和「桌機」的差異比較:
1. 擴充性差:AIO跟筆電類似,都是不容易擴充零件或不能擴充零件,或許當下買的效能是夠的,但過了一些時間後,需要更高的效能,AIO能擴充多少零件? 相對於AIO,桌機能擴充的零件多的事,尤其機殼空間夠大。
2. 性能&價格:同樣價格下,性能大概是 桌機 > AIO > 筆電。
3. 保固期限:AIO跟筆電類似,通常保固比較短。 相對於AIO,桌機大部分三年保,少部分1~2年保固。
4. 過保維修:AIO跟筆電類似問題,當部分零件過保後,某些特別零件,廠商高價維修或不願意維修,而高價維修還好,至少還可以維修,當廠商不願意維修,為了區區零件就要重新買一台? 相對於AIO,桌機甚麼都能換。
5. 螢幕維修:AIO跟筆電類似問題,發生意外難免的,當你不小心刮傷或撞壞螢幕,你就知道維修起來要多少錢,要是廠商報高價,你還是要維修,難道你會為了不修螢幕而重新買一台嗎?? 相對於AIO,桌機的螢幕,要是你報高價維修,了不起重買一台螢幕而已。
6. 換螢幕:AIO跟筆電類似問題,當下覺得螢幕大小適合,蛋等過一段時間,螢幕覺得太小時,該怎麼辦? 相對於AIO,桌機的螢幕隨時都能換。
7. 機動性差:AIO跟桌機類似,都是不容易帶出門的,總部會有人在麥當勞使用AIO或桌機吧(先不論插電問題)。 相對於AIO和桌機,筆電攜帶性方便,還可以不插電下長時間使用。
8. 運作聲音:運作聲音大小會因人而異的,AIO跟筆電類似,一體成型,所以能增加或替換風扇比較難,所以理論上聲音比較小。 相對於AIO,一般散熱叫好的桌機,最起碼有塔型CPU風扇和顯卡風扇,還有 前置風扇 + 後置風扇,甚至左側風扇 + 上置風扇 + 下置風扇,全部或部分裝上,聲音會比較大聲。
9. 送修:AIO、筆電跟桌機一樣,都有到府送修服務,除了自組要自己送修或用店代送修。
10. 安全性:這一項純屬搞笑,AIO跟筆電類似,當小要偷時,電源線一拔就可以抱著跑走,重量又不是很重。 相對於AIO,桌機後面一大堆連接線,要拔得一個一個來,何況桌機有主機和螢幕,你可以試試看主機和螢幕一起搬會怎樣??
==================================================
AIO跟筆電和桌機相比較,感覺AIO要上不上的,要下不下的,
不過AIO有它的市場定位,所以還是會有人買單的。
TA292001 wrote:
除了比較省空間外想不...(恕刪)
這一點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很大的優點了
一般用PC的人,桌上都一大堆線,很不整齊,用AIO的話,就可以化簡成電源線及網路線兩條了
至於PC的擴充功能,我想對於學生或者是3C系宅男可能會比較常用到,像我們這種上班族才不會有那麼多閒時間去搞這些東西,通常就是一台PC買來,用個五六年,感覺不夠用了,就整台換掉,也沒有所謂升級的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電腦就是一個工具,不是用來每天拆拆裝裝跑分數的玩具。
至於NB,最大的特點是便攜性,因此螢幕沒法做太大,想要有大螢幕的話,通常都是回到家裡再接個大螢幕來使用,此時可以發現,桌上的空間其實也沒有省太多。整個空間都被占滿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