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 Amigo 的 CRM 研究筆記

剛剛要測試 SugarCRM 與 vTiger 在 QTS 上的執行效能,突然發現他們都已經不在 App Center,發生什麼事情了?

看來要自己打包了...

QNAP App Center
2016-06-12 22:21 發佈
vtiger 6.x 相對於先前的版本,在介面上有很大的改進,如果中文介面對您是必要的,參考我的說明文件,也歡迎您協助改善翻譯,更貼近台灣行業用語!

在右上角的使用者名稱左方的齒輪設定圖像中,利用下拉式選單選擇CRM 設置 (CRM Settings),在擴展線上商店 (Extension Store) 中先以右上方的市集登入 (Login to Marketplace) 按鈕登入,沒有帳號也可以立刻建立。

接著請搜尋 “Traditional Chinese 台灣繁體 for v6.2” 或 “Chinese",按下綠色的 Install 按鈕就完成安裝。請注意:搜尋純中文字串不會有任何結果!

安裝後,在右上角的使用者名稱,利用下拉式選單選擇個人選項 (My Preferences),在更多信息 (More Information) 的語言 (Language) 欄位中,選擇台灣繁體。如果是英文版,點選頁簽任意物件就立刻看到中文介面。

如果是已經使用繁體中文,要切換為英文介面,記得按右下角保存按鈕,介面立刻轉為英文。

vtiger 介面中文化步驟與相關資源
我將電腦方面的心得記錄並分享在 Amigo's Technical Notes
從商業的角度看,虛擬主機或帳號租賃,要注意跨國無在台分公司的稅務問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帳號租賃要注意功能是否完整,能否銜接原自由軟體的 Eco System

雖然內文是 CRM 的自由軟體,但是也適用 WordPress,要注意 multi-site 的 WordPress 是否提供完整的功能,與可否修改程式碼 (CSS, JavaScript)、使用套件

後端常使用的 MySQL 也有類似狀況,之前我在 Azure 上,詳讀
ClearDB 各版本比較 (Azure 上提供 MySQL 服務) 的文件後,決定改用 WordPress + SQL Azure 的組合,因為單純租用 MySQL 帳號不能滿足我的需求。

租用虛擬機器的問題就相對單純,可以掛載自己的 Linux。租用 Container 我還沒有經驗,不知道是否有人可以提供相關分享呢?

CRM 自由軟體的帳號租賃與虛擬主機代管服務
我將電腦方面的心得記錄並分享在 Amigo's Technical Notes
看到朋友 Shengyou Fan 的上述發文,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

我目前的工作或委外服務多半都是高階主管或創辦人透過人脈或網路直接接觸到我,只有與印度團隊的合作是菲律賓的人資在 LinkedIn 上直接接觸,目前還沒有在獵人頭協助下成功的機會。

高階主管與專業人資的思考並不相同,前者要解決問題,後者要保守避免犯錯。人資關注在營運與持久,高階主管的眼光在未來性與急迫性,兩者出發點不同,選擇的條件不同,找人的方式自然有差異,招聘來的人特質也不同。

Beth Yeh 是少數我認為專業的獵人頭!她會花許多時間專心與您詳談,根據他的人力資源專業背景,逐步整理你的履歷,協助您行銷自己,贏得我的信任,也會是您可以長期合作的獵人頭!

反觀目前許多獵人頭公司採用流水線作業,分工為對客戶與上網搜尋,就像內勤業務 (Inside Sales) 與外勤業務 (Field Sales) 的分工,如果沒有共同作業的平台,兩邊之間的消息無法同步。我常常收到內勤業務直接轉寄 Job Description,但是對於工作內容說不清楚,因為只有外勤業務才知道。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設計 B2B 業務管理成熟度模型 2016 時,明確指出 Level 2 是協同作業,缺少這個關鍵,流水線只是支離破碎的分工,沒有辦法累積工作成果。您也可以參考我的設計,思考看看貴公司的人才招募或獵人頭服務,是在那個階段。

有了共同溝通的協作平台之後,再往下個階段前進,發展探索問題。以業務管理來說,就像是 IBM 發展 BANT 框架探索機會 (Opportunity),利用業務訓練 (Sales Coach) 由資深業務協助資淺業務有效執行機會管理。利用科學化管理提升品質,不再是拼數量的生產線!

專業的獵人頭是服務業,需要同時在客戶與人才之間建立信任,這才是成功關鍵 (Critial Success Factor aka CSF)。如果把信任方程式 (Trust Equation) 套用在此,人脈數量並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項,反而是對人才的高度掌握可以增加信譽 (Credibility) 與可靠度 (Reliability)。他們善用口碑行銷與目標行銷,小心地控制銷售漏斗 (Sales Funnel)轉換率 (Conversion Rate)

詳見全文:高度分工的獵人頭需要銜接工作的協同作業平台

這是一篇比較偏向 Domain Know-how 的文章,並且跳出原有的 CRM,應用在越來越多的獵人頭產業上。

其實在我學習 C 語言之後,對於新的語言相對容易觸類旁通,反而是首次學習時是否紮實,就會決定轉換語言的速度與體驗。

當然,跨領域的程式語言轉換,例如從 C 到 Prolog,那就差別很大,思維會大不相同,就需要放下的心態,重新開始。

專業的獵人頭善用口碑行銷與目標行銷,小心地控制銷售漏斗的轉換率!

說出檔案分享,是技術的專業。指出協同作業,是企管顧問的專業。這是我在擔任 Salesforce.com 行銷的時候,學習到的銷售切入點。

你今天用什麼樣的故事銷售產品或服務呢?
我將電腦方面的心得記錄並分享在 Amigo's Technical Notes
原文出處:從 LinkedIn 帳戶被限制事件學習到申訴與保險

文字摘要分享:

我的 LinkedIn 帳戶被限制

帳戶無法使用

事情的發生是開始在 2017/4/7,我發現自己無法瀏覽 LinkedIn 的他人 Profile,而且出現系統清理中的畫面。或許是 LinkedIn 的雲端服務出現問題,但是聯繫朋友確認後,他們並沒有同樣狀況,可以正常登入瀏覽,讓我十分納悶。

隔天,當我瀏覽頁面時,系統顯示我的帳戶被暫時限制使用,也無法登入:

而且,我個人的 Profile 也呈現無法存取的狀態,換句話說,其他人也無法看到我的資料或發訊息給我,我被遮蔽/河蟹了!

在使用 Google 搜尋相關資料,發現這是系統針對我個人的阻擋,不是服務出現問題。我輾轉搜尋到關於 Account Restricted 的網頁說明,LinkedIn Help 搜尋不到這個頁面:

填寫移除帳戶限制需求單

參考先前頁面的說明,我點選 submit an appeal ,填寫 Request the removal of a restriction on your account 表單,在 Why are you appealing 說明我沒有收到任何訊息告知觸犯那些規則導致帳戶被限制存取。

往來聯繫經過

在與 LinkedIn 的客戶服務人員溝通後,我找到了問題所在,也解除帳戶限制:

留言內容被系統誤判

原因是在我的留言有附上一個指向這則 gcp 影片分享的粉絲團發文連結,認為其中的 Setting up LAMP webserver on Google Cloud Compute 影片是一則與原始發文的內容無關的廣告:

對方也提及,如果同樣的留言出現在其他發文之後,這樣重複的留言也會被視為垃圾訊息。

解除限制

填寫送出 Request the removal of a restriction on your account 表單後,大約在 38 小時後收到客戶服務人員回應,系統限制也被解除,可以正常登入存取。

在故事中的學習

其他人的經驗與反應

許多網友都有被 LinkedIn 限制帳戶的經驗,在 Quora: Is it ridiculous that my LinkedIn account got temporarily restricted without warning because I looked at too many profiles? 指出要縮小搜尋範圍,減少必要瀏覽帳戶的次數,避免被歸類為活躍用戶(或稱為商業用戶)。

尋找遊戲規則

在 LinkedIn Strategies: LinkedIn™ Snipers: Beware! 5 ways to lose your account 分析目前有五種規則會觸發系統限制帳戶:

1. 使用假名
2. 垃圾訊息或辱罵
3. 有三個人宣稱不認識你
4. 瀏覽頁面次數超量
5. 簡介沒有專業的照片

關於第 4 點,在 Data Security Limits on Profile Views 有簡述,免費版本僅可以在有限次數內瀏覽三個維度內的資料,付費版可以在相對較多的有限次數內瀏覽所有資料,超出每日瀏覽次數將導致暫時無法瀏覽任何帳戶。直接連結的第一維度帳號將不被計算在每日計數次。

在 Finding People on LinkedIn 指出是商業使用上限是根據每月做總量計算,每月 1 號重置。LinkedIn 是根據搜尋與瀏覽帳戶的次數判斷你是否達到商業使用限制的起算點,更詳細的說明請參考 Commercial Use Limit。

付費版本的限制

LinkedIn 根據搜尋與瀏覽帳戶的次數判斷你是否達到商業使用限制的起算點,更詳細的說明請參考 LinkedIn Help: Commercial Use Limit

付費版本可以看到比免費版本更多的深入資料,這些資料頁同樣有對應的計數器。根據 Premium Insights on Company Pages – Overview 指出,至少有員工人數統計、公司員工按職能分配增長、著名的離職員工、開放招募工作數。根據 Usage Limits of Premium Insights on Company Pages 的說明,每天有可觀看 250 家公司進階資料的上限。

付費版同時具有相對於免費版本更多的瀏覽次數上限,超出每日瀏覽次數將導致暫時無法瀏覽任何帳戶。直接連結的第一維度帳號將不被計算在每日計數次。

我該怎麼做

藉由這次被系統誤判的機會,瞭解 LinkedIn 有不同於 Facebook 的演算機制在背後自動運作,也不是由社群管理員主動管控。

如果在 LinkedIn 上面的人脈與文章很有價值,請注意:一旦帳戶被限制後將再也無法被存取。為這個意外加上保險的方式是主動在其他部落格同時公開你的文章,並且遵照 Exporting Connections from LinkedIn 的指示,定期下載你的人脈清單。

詳細圖片與相關資訊連結請參考原文:從 LinkedIn 帳戶被限制事件學習到申訴與保險
我將電腦方面的心得記錄並分享在 Amigo's Technical Notes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