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移除程式後也不知道= =硬體管理員底下哪一個是 hueyPRO裝置~(win7 64)
另外似乎也不需要灌Argyll CMS的驅動 就可以被抓到喔~
測了一個晚上
發現除了非tn面板的比較好校調外~
tn面板可能都得把回復原廠預設值~
也把甚麼文字模式 電影模式關閉~色彩增艷也都關閉
大概lcd開機個15分鐘左右來測比較準~
然後跟文包大一樣~
就2和4去測~
第一次先降~亮度方式達到值
第二次降rgb方式 rgb的話 我一直遇到他要我猛加b..畫面都攔過頭還是要我加b
後來我直接調到~只要微動到r gb就有反應 動到g rb就有反應的情況我覺得就夠了.
數值部分我覺得可以抓寬一點~不需要到完全正確~反正之後按7他會再校正一次?
另外設定150 cd/m真的有點亮~後來我降到100與120~
以上是反覆做了幾次設定之後的參考~
設定後比較會明顯發現 對比變的重一點~黑更黑 白更白~
整體算不賴~
原廠的程式上可以讓多顆螢幕的色彩比較接近(就是左右兩顆不會各自調性)
用這套程式會變成~讓不同螢幕各自的色彩比較接近"真正的顏色"
(硬體都不一樣,也不知道正確的顏色定義XD)
chienlun wrote:
xellOs 大大 ...(恕刪)
很久以前有用ArgyllCMS搭配spyder2玩過~印象中.....
你要拿出spyder2的光碟, 然後去執行ArgyllCMS的spyd2en這個執行檔(在bin下)
然後它會從光碟copy一份firmware成一個檔spyd2PLD.bin
若copy成功就可以搭配spyder2正常使用了~~~
官方說明在這邊
文包 wrote:
100330 補注
校正流程中的7.continue on to calibration這個選項其實不一定需要做
後來幾次校正做了這個所得的結果都不太滿意
所以目前個人校正就是做1-4的白點與黑點校正. 然後就跑profile了
這個部分似乎不大對。1到4選項是校正前的螢幕調整,以取得合適的目標色溫和黑點白點的亮度,第7項才真正開始「校正」的流程,而且之後的 profiling 都會根據第7項的校正結果來產生,因此第7項是不能略過的。
另外,dispcalGUI 很強的一項功能被忽略了。一般的螢幕校正套裝程式多半只調整白點色溫,對黑點的色溫不予調整,使得校正的結果經常是畫面亮部的色溫正常,暗部卻偏藍或偏紅。dispcalGUI 提供了黑點調整的功能,可以大幅改善上述問題,但代價是會提高黑點的亮度,並壓縮了顯示卡輸出的色彩空間。實際上,如果目標亮度不要設太高,基本上黑點的亮度也會降低(一般OSD上的亮度調整其實是Black Level,因此將亮度調低事實上是將黑點的亮度降低)。我已經用這功能調整了五顆LCD螢幕,白點亮度設定在90-100nits,黑點校正後還是可以維持在0.23-0.32nits的範圍,對黑度的影響似乎不大,但是暗部偏色的情形幾乎完全消失!
五音不全 wrote:
這個部分似乎不大對。1到4選項是校正前的螢幕調整,以取得合適的目標色溫和黑點白點的亮度,第7項才真正開始「校正」的流程,而且之後的 profiling 都會根據第7項的校正結果來產生,因此第7項是不能略過的。
另外,dispcalGUI 很強的一項功能被忽略了。一般的螢幕校正套裝程式多半只調整白點色溫,對黑點的色溫不予調整,使得校正的結果經常是畫面亮部的色溫正常,暗部卻偏藍或偏紅。dispcalGUI 提供了黑點調整的功能,可以大幅改善上述問題,但代價是會提高黑點的亮度,並壓縮了顯示卡輸出的色彩空間。實際上,如果目標亮度不要設太高,基本上黑點的亮度也會降低(一般OSD上的亮度調整其實是Black Level,因此將亮度調低事實上是將黑點的亮度降低)。我已經用這功能調整了五顆LCD螢幕,白點亮度設定在90-100nits,黑點校正後還是可以維持在0.23-0.32nits的範圍,對黑度的影響似乎不大,但是暗部偏色的情形幾乎完全消失!
1.
關於黑點校正的部分. 我心得原文中就有提到
這是dispcalGUI的一大特色
2.
關於選項7的continue on to calibration這一項
它會以一連串的色塊量測前面調整過的螢幕的實際狀況
然後加入環境光檢測
並作微調
作了選項7可以得到LUT curve圖表
不過. 在Argyll CMS官方網站說明文件裡面
並沒有強調一定要作這一步
http://www.argyllcms.com/doc/dispcal.html
Once you're happy with the display set-up, you can either proceed on to the rest of the calibration by selecting 7), or exit and re-start by selecting 8). You might want to re-star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calibration targets.
The seventh selection 7) allows the reading of you ambient lighting conditions if your instrument supports such a mode. Doing so will enable the -a option to compensate for your viewing conditions. See -a.
我這邊的RDT261WH校正後. 是要與印表機校正後輸出的相片作交互比對
實務上是可以跳過選項7沒問題
畢竟dispcalGUI即使不作選項7. 也已經比其他校正軟體作的還多了
-
文包 wrote:很抱歉,不是想抬槓,不過說明文件並沒有說第7項可以省略。
Once you're happy with the display set-up, you can either proceed on to the rest of the calibration by selecting 7), or exit and re-start by selecting 8). You might want to re-star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calibration targets.
它的翻譯是:一旦你將螢幕(透過OSD)調整好之後,你可以選 7 繼續執行剩餘的校正程序,或是你想改變校正目標(色溫、亮度等等)的話可以選 8 退出重頭來過。
The seventh selection 7) allows the reading of you ambient lighting conditions if your instrument supports such a mode. Doing so will enable the -a option to compensate for your viewing conditions. See -a.這句是說:如果你的儀器支援環境光偵測的模式,第 7 選項有讀取環境光的功能。下參數 -a 將啟用此一功能來補償視覺環境的光度(換句話說,如果儀器沒有環境光偵測功能,或是設定不補償環境光,執行第 7 項時就不會做環境光補償的調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