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用注音輸入法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年的經驗。各家版本幾乎都使用過,目前覺得最好用的,是Win Me那個年代的微軟注音輸入法。它的特色是可以自行定義全鍵盤+功能鍵就可以打出各種標點符號。這對於當時在打論文的我來說,真是感激涕零的功能。寫論文平常最少要用到一些少用的標點符號,如果要一個個自己叫出來,打上一兩頁就幾乎是噩夢了。另外還可以把常用的字詞自行定義,然後做成檔案存起來。不但可以和同學分享,也可以重灌電腦時不需要再重新輸入。
但是之後的微軟輸入法,這些功能就取消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的微軟輸入法越來越難用。甚至自我學習的部分都很瞎,打了十幾次,出來的還是錯的。之後改成酷音輸入法,也試過自然輸入法。最後使用奇摩輸入法,才稍微得到解決:輸入標點符號比較輕鬆,選字不須手指離開常用位置,輸入常用字非常容易(只要按住SHIFT然後用方向鍵選取,ENTER就好了),學習字庫很聰明。
我不太明白這個攸關這麼多人的輸入法,在台灣一直都沒有很全面的改善和設計。或者是全世界使用注音輸入法的人實在太少了。(只有台灣人使用吧)但是台灣自己的軟體設計也未見功能強大的改善。我覺得甚至手機使用的超注音都比現在一些電腦軟體都強。不太明白為什麼常常一些不錯的輸入法,到了最後會越改越差,甚至就消失。這次奇摩輸入法一旦被摒除在奇摩服務之外,想必就會漸漸地消失。放眼其他的輸入法,都多少有這個那個的小缺點。想想是不是該去學倉頡輸入法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