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bar和EAC都可以設定freedb server,所以如果server一樣,查詢結果應該沒差。問題是現在freedb server好像幾乎都死光了網路上看到可以用一個叫Player(真直白..)的程式,可以調用另一個資料庫叫Gracenote,據說iTunes也是用這個,但查詢結果還是有誤差,當然台語CD還是沒有結果國語CD結果也不多,只能慢慢KEY。回到Player,這軟體查詢完結果後可以匯出成cdplayer.ini到C:\Windows下,再由EAC去抓這個檔案,檔案在,但在Windows7環境下EAC抓不到,似乎只有XP才行EAC也不能手動指定路徑,中間哪個環節出了錯不得而知。最後就是三開,EAC查freedb沒結果,就看Mediaplayer和iTunes,然後複製貼上到EAC,複製貼上...複製貼上...搞定MP3 Tag後,可依照自己喜好設定檔案命名規則,轉檔完後就會自動設定檔名,弄得票漂亮亮的了。這種要我自己慢慢Key會眼花...
在foobar裡面,現在似乎只能自動抓到(整合了?)日本server,可以試試剛好我幾乎只用日文…,所以較少遇到問題。另外,freedb對亞洲(尤其中文)的資料感覺本來就不齊,常找不到已經習慣了,而且兩岸三地的關系,編碼還很亂…常簡繁交錯…,我自已tag完,都要再處理成繁體UTF-8(.cue)所以中文還是自已來比較快…反正網路上都有曲目清單,官網也有,英/日文的專輯就比較單純的多。通常我是用 FLAC+CUE,所以只要在 .cue 文字索引檔上剪剪貼貼,有MP3需求再用 foobar + LAME 轉,tag、目錄結構都可輕易自定…若直接要用foobar的tag 編輯器(如MP3 tab)就會多花些時間了,但也還好,很多資訊還是可以一次性貼上…
另外一件事忘了說,EAC的freedb對英文之外的語系,支援度不好,抓出來很大機會是亂碼,且似乎也沒支援freedb2、utf-8之類的unicode通用碼規格,我自已是沒在用eac抓cddb的資料的…另外就是foobar的tag&rename功能,有很大的機會比你原本用EAC來做,還要更好…我的心得,EAC的工作就是,好好把音軌給抓好就好,其它功能不用太指望…
Kotosuke wrote:剛特地幫你試了,最近的版本仍沒有改善, 謝謝你幫我測試。喜歡用EAC是因為有些片子保存不是很好,讀取錯誤很多,表面沒有刮痕,但是C2錯誤都爆表,用Mediaplayer會卡很久。對這種沒救的片子使用EAC的burst mode不修正錯誤,抓起來會飛快。正常讀取的片子使用secure mode會比較放心。而且轉完以後有報告檔,哪邊疑似有無法修正的跳針會有警告,不用一首首去聽到天荒地老。如果不想用burst mode,難搞的壞軌會抓很久,還可以設定轉完自動休眠。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抓著EAC不放。改天再研究看foobar或其它軟體
gp1288 wrote:喜歡用 EAC 是因為有些片子保存不是很好,讀取錯誤很多,表面沒有刮痕,但是 C2 錯誤都爆表,用 Mediaplayer 會卡很久。對這種沒救的片子使用 EAC 的 burst mode 不修正錯誤,抓起來會飛快。正常讀取的片子使用 secure mode 會比較放心。 這是我個人轉 CD 或 FLAC 或其他音樂格式的假行方式,供你參考一下。我通常都不直接把 CD 轉成 FLAC,反而是先把 CD 做成 ISO 檔,然後再用虛擬光碟把 ISO 掛起來,之後才把虛擬光碟的音軌,轉成我想要的目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