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檔的一些小疑問。

相信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會去聽ape,flac,tta等格式的檔吧。
重點來了,在現在硬碟容量多到久久才用完的情形下。
(看個人,像我總容量1.3tb左右,半年就被我用到剩2xxg了...)

我還是發現,wav檔還是那麼少...。

cd~>wav超好抓出來的說,
(先不論品質如何,及那些高檔軟體如EAC等等)
像foobar2000,n年前就能轉了...多方便(轉出來也不差),
nero也是...5.x板左右就有了。
況且5年前ape等無損開始流行時,既然都開始流行,代表大家會去聽大檔的東西。

那怎麼不去聽更接近cd的wav檔= =?

一直想不通......
(該不會還會去計較那個幾mb的容量?,像wav跟ape(9xxkbps↑)會差幾mb~>2xmb↓)
ape流行時,那時硬碟最高好像才200g(印象中),ipod mini也有4g(好像)

或許您會說,那您可以在把ape還原成wav之類的話。
但...每轉一次100%會損失,

或許您也會認為,您是正金耳嗎? 有必要那麼計較?

對,我不是金耳(搞不好還是爛木耳),
而且我還是用n年前嫩嫩的ath-em7跟atk k501。
但是我很計較,wav跟那些無損檔聽起來就是有差別...。

來說說wav為什麼流行不起來呢= =?
2010-05-31 4: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音樂檔 疑問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好像沒有ID3 or APE這種tag
squarek wrote:
相信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恕刪)
tinashen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好像...(恕刪)


跟tag沒有關係
所有格式都可以透過cue檔去做標籤
重點還是卡在WAV容量太大吧
拿實體CD使用Exact Audio Copy v0.99b5 製作WAV檔

使用Monkey's Audio v4.01 -> wav to ape無損格式
使用Tau Producer 1.1 -> wav to tta無損格式

最後在使用各自的製作程式...將其Decompress回WAV
校驗CRC32...發現其驗證碼完全一致

Name CRC32 Bytes
---------------- -------- -----------
SICL-234_tta.wav BFA7C5A9 224,119,772
SICL-234.wav BFA7C5A9 224,119,772
SICL-234_ape.wav BFA7C5A9 224,119,772
---------------------------------------
Total 3 Files 672,359,316 Bytes

是此...依閣下所言...
使用無損壓縮格式ape,tta,tak,flac,WavPack
使用其相對應軟體將其還原回WAV
果真有造成損失?

一般檔案只要有些微不一樣CRC32驗證碼可是會不一樣的

一般就ape或tta來說...壓縮率通常在60~70多%
減少了不少檔案的大小
對自認耳殘且硬碟空間不大的我來說
可以接受了

資源取得必須看人臉色
如果對音質十分care
購入實體CD來享受才是正途
實體cd是有缺點的,
缺點就是要一直換片=口=。

不管是在家自己聽,還是在放到車上音饗聽,
雖然可以一次放好幾片進去
不會覺得換片,按按鈕等它跳片很煩嗎?

雖然可以自己截下來燒,但是就是沒那麼方便。

而且不是每張專輯裡面全部歌您都會喜歡的吧?

像我常常購得了某專輯,都只會截喜歡聽的那幾首下來後,
把它放到冷藏庫,永遠的冰凍在那邊當裝飾品...。

然後是驗證問題~不管是md5、sha1、crc32
我有去驗過~還是有變動。

轉檔前1(foobar2000)
轉檔前二
轉檔前三
轉完後2個比較
看檔案flac內容
檔案轉成wav內容
檔案位置
測試是否為100%cda
不小心把另一檔案也加進來= =,那個請無視...。

結論:我的還是有不一樣=口=,不知是我軟體的問題?還是foobar2000內建太爛?
以前在AA上也是有看過這樣的文章比較無損是否為"真"無損壓縮,
內容也是有講到轉檔是否會"真"損失。

不過論無損檔,ape確實高音少了一咪咪,flac音韻少了一咪咪。
(要非常仔細才聽的出來,沒閉眼聽,我倒是聽不出差異...差不多的kbps下)
squarek wrote:
實體cd是有缺點的,...(恕刪)


foobar2000我大多拿來掛cue
頂多轉個lame mp3好放到隨身碟通勤時聽聽之外
還沒拿它來抓過音軌

一般自購實體CD抓音軌
我還是都用Exact Audio Copy
先前試過~相關設定沒有出錯為前提
用兩台不同光碟機製作出來的CRC32會是一樣的

某SHARE或是PD上那幾位職人的資源
幾乎都是使用Exact Audio Copy製作
也大部分都採無損格式壓縮過
暫且就相信他們的質量
使用對應的軟體Decompress回wav吧

畢竟除了超級有愛的品項...
片片實體CD這不是一般人可以負荷
a9170340 wrote:
一般自購實體CD抓音軌
我還是都用Exact Audio Copy
先前試過~相關設定沒有出錯為前提
用兩台不同光碟機製作出來的CRC32會是一樣的

某SHARE或是PD上那幾位職人的資源
幾乎都是使用Exact Audio Copy製作
也大部分都採無損格式壓縮過
暫且就相信他們的質量
使用對應的軟體Decompress回wav吧
...(恕刪)



為什麼wav流行不起來,容量問題阿......
手頭上有440G的Jazz、Jpop、Vocal無損檔案,另外還有135G的古典音樂檔案
大部分是Flac,少部分Ape,小部分Tak跟Wv、Tta
如果全轉成Wav,430G+130瞬間膨脹成兩倍變成1.2T左右
更何況我是多買一顆1T的作備份(1T放原檔+1T作備份)
硬碟便宜也不能這樣搞,除了音樂檔還有720P跟1080P要吃空間,還有其他哩哩啦啦的要放

更何況,網路上抓下來的Flac、Ape,轉成wav來吃掉空間沒意義吧
Flac、Ape這些就是壓縮方式的不同,好比一個資料檔用7z或是rar或是zip壓縮成不同容量
可是解壓縮出來後的都是同一個資料(Wav),差別就在解壓縮速度跟資源耗用
只要當初確實是用EAC抓軌出來的WAV,妳就算轉成Flac、Ape也只是壓縮方式轉換,WAV檔案不會有損失的

問題在於現在網路上很多標榜無損的,都是亂用其他程式亂轉,就算用EAC轉,裡面參數也沒設定好
更屌的,還有用320K轉成無損來充數的,或者他轉的是盜版音樂合輯光碟
盜版商已經先閹割一次然後再燒成音樂光碟格式,結果用EAC轉出來標榜無損,看頻譜還是齊頭式切斷的320K

上面說的430G+135G,是我收集自網路自己愛聽的,也很努力過濾假檔跟假無損(mp3轉燒再次轉軌)
可是還是有約三成無log檔案,只能靠Tau跟FooCDtest來測試,再配合自己去看頻譜驗證
沒辦法,有些檔案雖然沒有log檔,可是就只有這個資源,全世界網路怎麼挖就只能挖到這個,也只能收下了
因為你要買CD有的早就絕版,或是有的根本就是限定版也買不到,重點是也沒那麼多錢全買..

真的有愛的就買唱片來轉,我手頭上累積了兩百三十多片的音樂CD,目前真的很厭倦一片一片放入的聽法了
也開始把這兩百多片慢慢轉成無損檔,當然自己轉的就會很嚴謹去設定抓軌方式,光碟機偏移量這些設定是必須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