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ukuo wrote:
裝2套防毒軟體!?...(恕刪)
其實防毒軟體不一定兩套就一定會打架(相衝),
只是因為大多數的防毒軟體都有即時監控(即時防護)的功能,
萬一發現有問題的檔案時,大多數防毒軟體的做法是立即隔離(封鎖)起來,
但兩套防毒軟體搶一個檔案時,容易發生問題。
通常如果要裝兩套防毒軟體,其中一套就必須將即時監控(防護)給關閉,
基本上就可以相安無事 ~
或者說防毒軟體的廠商有宣稱可以與其他防毒軟體一起使用(相容性佳),
那也無妨。
還有,你可能不清楚,基本上如果安裝第三方的防毒軟體時,
Win10 內建的 WD 是會自動關閉的,所以不會有你說的狀況。
我自己現在使用的就是:
Emsisoft (試用版) + Malwarebytes (付費版) + Zemana AntiLogger (付費版),
即使是三套一起,也相安無事 ~
不過我能這樣使用,基本上是因為 Malwarebytes 跟 Zemana 屬於安全輔助軟體,
廠商本來就是設計成可以搭配其他家防毒軟體一起使用,所以不會有問題。
KevinYu0504 wrote:
還有,你可能不清楚,基本上如果安裝第三方的防毒軟體時,
Win10 內建的 WD 是會自動關閉的,所以不會有你說的狀況。
..(恕刪)
本來就是如此,一些人根本沒嘗試過,自己憑空想像腦補會怎樣又怎樣的。
有許多套歐美系的防毒只要看到打破窗戶的或者檔名為 keygen 、crack 的,或者exe檔有加殼的一律報毒,自動放到隔離區,其實有很多根本沒問題,但真假難辨,萬一是真的毒或木馬卻自己點了信任從隔離區弄回來執行就 GG 了,這方面大陸防毒是會真的去分析到底有沒風險,如果連大陸的防毒都跳警告,我看八成有問題,還是不要執行為妙!
另外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制作病毒或木馬的人,如果你連 windows 自帶的防毒都能把你的作品擋下來,我看你洗洗睡吧,連放都不必放出來了,好歹在幾套知名可偵測未來病毒的防毒都沒辦法擋下你的毒,放出來才有意義。所以只用微軟牌防毒的是你運氣好,或者你每天都只逛幾個知名安全的網站,也幾乎沒下載東西,所以你都沒中毒!
luelue666 wrote:
有許多套歐美系的防毒只要看到打破窗戶的或者檔名為 keygen 、crack 的,或者exe檔有加殼的一律報毒,自動放到隔離區,其實有很多根本沒問題,但真假難辨
其實這部分定義本來就很模糊,各家防毒廠商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就我知道得像是 Norton(諾頓)、ESET(NOD32)、趨勢、Avast 等等,
對於網路上所謂的 破解檔、修改器、作弊程式 都很嚴厲,絕大多數都會報警報。
這幾家的態度基本上認為 這類的程式(程序)會對其他程式、檔案進行修改,
就是種惡意行為,所以基本上就是列入黑名單。
雖然這些東西對於電腦的危害可能很低甚至無害,
但可能對於其他程式造成風險或者利益上損失,(也就是常見的破解檔)
我認為也沒什麼錯。
至於對這類檔案比較寬鬆的也不是沒有,
像是知名的 卡巴斯基 就是屬於比較寬容的,還有像是微軟自己的 Windows Defender,
也是屬於比較寬容的。
至於你提到的 中國的防毒比較會去分析或者判定,
我倒不是很認同,並不是只有中國的防毒軟體商才會去分析檔案,
任何一家防毒軟體,都有自己的一套檢驗標準。
應該還是像我說的那樣,一樣一個檔案(程序),它對系統做了什麼內容,
是否有安全上的危害,每家防毒的定義、標準都不一樣。
所以才會發生某個檔案 A 防毒有警報,B 防毒卻沒有。
另外,還有個方式可以判斷檔案是否真有風險,
像是 ESET 很多雖然有報毒,但風險名稱後方都會附註一行小字,
通常是英文的 " 可能有風險 " 或者 " 可能不是很安全 " 的狀況。
卡巴斯基 也有類似的方式,報毒之後風險的名稱前面會寫 :
" Not a Virus " 不是病毒,讓使用者自己去判斷即可。
(當然沒經驗的使用者就按照防毒的建議就好)
===============
我舉個例子,我電腦內從很久以前到現在都有下載一個小軟體叫做
" Http File Server ",簡稱 HFS。
這是一套可以直接將你現在電腦變成一個小型 FTP,可以直接傳輸檔案給任何人,
但因為這軟體開啟後,會讓你電腦變成一個傳輸的平台,簡單說就是開了一個可供任何人連線的門,
所以有些防毒軟體就會發警報。
像是 ESET 就把這軟體判定是 " 有可能不安全 " 的狀態,
但其他家防毒軟體則認為是沒有問題的。
========================
在舉個例子,我有一台筆電,是微星(MSI)的電競筆電,
裡面就有些原先就安裝的軟體被防毒軟體警告,
寫信去問才知道原來是 微星 為了省事,軟體內的數位簽證已經過期卻沒有處理,
所以當然防毒軟體會警告。
但我提供檔案給防毒軟體公司分析後,不到 24小時 內,防毒公司就修正了這部分,
檔案就不再被列入黑名單,沒有警告了。
KevinYu0504 wrote:
就我知道得像是 Norton(諾頓)、ESET(NOD32)、趨勢、Avast 等等,
對於網路上所謂的 破解檔、修改器、作弊程式 都很嚴厲,絕大多數都會報警報。
這幾家的態度基本上認為 這類的程式(程序)會對其他程式、檔案進行修改,
就是種惡意行為,所以基本上就是列入黑名單。...(恕刪)
你講的我都認同,但我想針對引言的部分討論一下,那就是註冊機 keygen ,它就是一個獨立的程式,它來自於需要註冊的軟體驗算使用者輸入的序號是否正確,註冊機把這一小部分驗算的程式碼抽取出來加個簡單的界面就成了註冊機,所以它根本沒有要去修改其他的檔案,連這種程式都不允許執行,通通挪到隔離區,這樣的防毒可說是矯枉過正。使用者要嘛通通別用註冊機,如果要用就要自行信任,反而因為狼來了喊多了,真的狼來時,所有的羊群都遭殃了!
luelue666 wrote:
註冊機把這一小部分驗算的程式碼抽取出來加個簡單的界面就成了註冊機
我想爭議點在上面這裡 ~
註冊機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這樣,就知道了金鑰的演算法,
也容易產生會有盜版的疑慮。
且假設發行軟體的公司或作者,本來就沒有打算要公開或者讓人檢閱金鑰的演算方式,
這類的 Keygen 其實是不合法的。
且重點在於," 註冊機把這一小部分驗算的程式碼抽取出來加個簡單的界面就成了註冊機 "
這樣的行為在很多防毒軟體就認為 " 即使是無害,但卻是違法 ",
所以一樣會報為 Keygen、SoftCrack、或者 gen 等等危害。
且再說,如果有用 VM 跑過一些號稱 " 純驗證 " 的 Keygen,
也會發現其實背後動機不全然那麼單純,
有些 Keygen 在背後做的事情是使用者表面看不到的,
有很多其實大多都有被藏料

所以總結就是,如果真的想使用 Keygen 這類的程序,
是否真的安全,你是否願意相信它,而不是防毒軟體,
這部分就由使用者自行判斷了。
說說個人使用心得
● 速度
Avast 較拖慢電腦速度,可感覺出來,比裝別套防毒或沒裝時卡頓很多。尤其在老舊的電腦上更是明顯。
小紅傘、360 都很快,不會造成太大的卡噸。在速度慢的老舊電腦上也能運作的很好。
● 免費序號
Avast 以前的版本,安裝後是要輸入序號才能更新的(新版不知道有沒有改變)。
而這個免費序號得去它官網申請,每次輸入效期只有半年還是一年,過期不更新序號的話,它就不會自動更新病毒碼,導致會中新的病毒。
我以前幫朋友電腦裝 Avast,一年後他抱電腦主機來說中毒要我處理。一看原來是:序號過期很久沒更新。
所以幫別人裝防毒,最好別裝這款,或類似要更新序號才能自動更新的,因為別人根本就不知道那軟體要每半年去官網重新申請免費序號來輸入。
小紅傘、360 安裝後是不需要什麼序號的,會一直持續自動更新,無論幾年。
● 鎖密碼 和 自動處理
這個和幫別人電腦灌防毒比較有關係。
自動處理,就是說:當防毒發現病毒時,能否設定成自動處理(直接丟到隔離區或刪除)?還是會彈窗詢問使用者如何處理(放行 / 刪除)?
對於電腦較不行的人來說,不該幫他安裝無法自動處理的防毒。因為發現病毒後,彈窗詢問:放行 / 刪除?
99.9% 的電腦白痴,肯定選:放行。(因為他們很想要那個下載的檔案)
任何防毒軟體,對於使用者"自行選擇放行"的病毒,都是沒轍的。於是電腦就中毒了。
鎖密碼,則是防毒軟體可以設定密碼,要修改設定或移除前需要輸入密碼,否則無法更改設定或移除。適用在辦公室、電腦教室、公用電腦..等等的。避免有人惡意破壞,把防毒卸載或放寬了設定。
Avast 和 360 都可以設定自動處理,鎖密碼。
小紅傘免費版,只能設定自動處理,無法鎖密碼。
● 防勒索病毒能力
勒索病毒在之前流行過一陣子,會把用戶電腦中的 照片、文件...等等加密,勒索要付錢才給金鑰解開,通常是獅子大開口,多數中這病毒的人,選擇放棄資料重灌。
這種病毒難防的原因,在於它有超多的變種,沒有固定的病毒特徵碼,防毒軟體需有智慧型主動防護才能防的了。
Avast、小紅傘 都不行(以前版本,新版不知道有無改良)。
我有親戚電腦裝小紅傘的,中勒索病毒,珍貴的歷年照片全毀。
360 有一定程度防勒索病毒的能力。
● 對於 遊戲破解檔、作弊修改工具 誤報率
歐美產的防毒都是該該叫,破解檔,作弊修改工具,10個有9個會報毒。
然後使用者就要面臨兩難抉擇:
→ 到底是要把檔案刪除?
→ 還是放行(手動加入白名單)?
刪除的話,就玩不到那遊戲,也用不了那作弊工具。
放行(加入白名單),則可以玩,但若那是真的病毒,不就慘了,引狼入室。
事實上那些 破解檔、作弊修改工具,從電腦角度來說,就是木馬沒錯。繞過程式的檢查點,修改程式在RAM中的資料,100%是木馬行為。
但若那破解檔,只針對遊戲主程式本身,不會去影響其它檔案,屬良性木馬。
如果也會感染其它檔案,偷傳資料,自身不斷複製並破壞電腦的,才屬惡性木馬。
就像細菌也有好菌和壞菌,都是細菌,細菌不一定都是壞的。人體的腸道中,本來就有很多益生菌在幫助消化,喝優酪乳、養樂多..之類的,其實也都是在喝菌。
Avast、小紅傘 對於 遊戲破解檔、作弊修改工具 都是該該叫的,不放行(手動加入白名單),根本無法使用。
但若是放行,怎麼判斷那到底是不是惡性病毒?說白全憑感覺,感覺要是錯了,電腦準備重灌(因為中毒)。
若選刪除,小紅傘 還會在那邊掃老半天,每刪一次檔案,就要把 C: 徹底掃個一遍,浪費使用者時間,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360殺毒 有兩種版本,中國大陸版(簡體字的),國際版(TSE、新加坡的,繁體中文)
國際版的對於 遊戲破解檔、作弊修改工具,也是該該叫,但誤報率沒有 Avast、小紅傘 那麼離譜。
大陸版的360殺毒,對於那類檔案,誤報率極低,它的病毒碼特徵庫會對那類型檔案特別放行(大陸民情需求)。但不是防毒壞掉了,若遇到真正惡性病毒仍是會報毒的。
這就是我最後選擇大陸版360殺毒的主要原因,純個人使用心得,提供參考。
至於要錢的防毒,打開天窗說亮話,窮人一枚,不會花錢去買的。(個人情況)
到處找 下載源、序號,真的超煩。那種別人分享的序號也都撐不久,一下子就被黑名單。囉哩八唆。早期免費的防毒不多,還會幹這種事,現在算了吧,時代不同了。
有免費的為何不用,免找、免破解、免囉唆,官網高速下載。
大陸軟體偷傳個資啥的,首先是不真的,都是網路上道聽塗說,從也沒人可以用科學證據,證實是真是假。
畢竟台灣與中國大陸,本來就有政治敵對、商業敵對 的狀況。網路上的流言,也不能保證都是真的吧,人性本就會有說謊的情況,尤其商品競爭上。
再來關鍵是: 我的電腦 = 電動玩具
說實話沒什麼好羞恥的,多數人買電腦說什麼要做大事業、要學習、要提昇競爭力。省省吧,作秀給誰看,又不是小孩子了。承認就是電動玩具,自己電腦自己賺錢買的,不必掩飾用途。
一台電動玩具,娛樂用的,我在怕它偷資料?
那些娛樂資源,大都是大陸那邊下載的,它要偷回去,請便。
當然以上這只是個人情況,個人看法。
如果是真的企業家(不是妄想那種的),電腦在做大事業、賺大錢的,花錢買歐美大品牌防毒軟體,免除被對岸偷資料的疑慮,也是合情合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