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分享不花錢也能減少中勒索病毒的方法~

我的電腦沒安裝防毒,電腦買來送的,也都砍掉
有3顆硬碟做備份
上網只去信任網站跟論壇
影音就交給Android系統播放器
影音網站也交給Android系統播放器去開
中病毒跟木馬可能是有的
但勒索病毒還沒碰過
如果你google雲端同步一直開著,一樣跟著同步加密...
晴耕雨讀123 wrote:
如果重要資料都同步google雲端,還是不安全嗎?或者說這跟中不中病毒勒索那些不相關?

法客 wrote:
誰說開了網路就會中...(恕刪)


"除非在網路部分獨立一個網段並做好防火牆的管控,或乾脆獨立一條線路"

上面是我的其中一段話...

既然你都提到防火牆了...,乾脆在加一台IPS跟防毒牆更完善,

不過...這些跟使用VM有什麼關係? 都是網路資安阿XD!!


其實不想中毒很簡單~~



把網路線拔掉~~

順便把USB全部封死~~

打完收工~~



好吧~~我承認我來亂的~~

繼續潛水去~~

不懂就虛心請教,不要亂炮,只要把網路卡的通訊協定裡的Client for Microsoft Network勾去掉或移除,重新開機,你依然可以上網際網路,但是區網也就是網芳就連不到了,你可以試試看,要上些奇怪網站,不確定的網站用虛擬機器開就好,就算中毒只會在虛擬機器的象牙塔裡作亂,並不會流竄至區網,不要把病毒神格化了,沒這麼厲害,有人拿最多的三種勒索軟體測試過,隱藏磁碟機代號,BitLocker 磁碟機加密,拒絕資料夾寫入權限,都能有效防止被勒索軟體加密,所以別神格化了勒索軟體。


iverson75124 wrote:
以下純探討,想請問你...(恕刪)

iverson75124 wrote:
'除非在網路部分獨...(恕刪)


不就是要點謎樣網站看迷片
就教他們開VM最簡單呀

不然教一堆他們不懂的
浪費時間
還被幹

自討無趣.......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iverson75124 wrote:
很多病毒是只要有網路就會亂竄的,VM簡單說就是一台虛擬的機器,除非不接網路,
不然虛擬機跟一般實體PC有什麼不同?


[病毒是只要有網路就會亂竄],你的觀念只對一小小部分

因為惡意軟體不是只有病毒,還有蠕蟲、阻斷式攻擊....
病毒是執行檔的層次,只能針對[有寫入權限的檔案]做破壞
蠕蟲是系統服務的層次,是針對系統穿透攻擊,而不會破壞檔案

簡單的說,病毒只能破壞[看的到]的東西

而VM雖然簡單說是一台虛擬的機器,但是說得太簡單就會讓你誤解他的意義

做個比喻
實體PC就是真實世界
VM是你的FB的虛擬世界
兩者有關聯,但是並不完全直連
FB裡面的朋友的照片,你可以擷取到自己桌面,但是照片不會[自動]跑到你的桌面

如果有人在FB裡面惡意騷擾你
你可以封鎖他(VM裡面加防毒)
也可以開大絕招砍掉FB重新開一個帳號(刪除VM檔案重建)
這些都不影響你的真實世界
除非你在FB裡面跟人家嗆聲,留地址電話約當面談(虛擬連結實體)


回到VM
VM通常有兩種運作模式,各有不同適用環境

一種是VM啟動時會掛載本機磁碟,讓VM中的工作檔案(或是下載)可以儲存到實體本機
這種的目的只是要VM系統的維護重建便利性
因為你自己讓本機磁碟掛載暴露到VM中,會導致本機磁碟有被病毒破壞的可能

一種是VM完全獨立,啟動VM時不掛載任何本機磁碟
這種的目的是安全的系統測試
因為在VM中,完全沒有本機磁碟
所以就算VM內有病毒,病毒也不會穿越到本機磁碟
在病毒這個層面的保護是非常足夠的
常逛一些防毒論壇(例如卡飯)就可以看到,每月定期測試新病毒包,都是在VM裡面玩
測試完了,帶毒的VM檔刪除,由乾淨VM原始檔再複製一份出來就能繼續玩



現在有很多軟體都或多或少帶入VM的觀念
例如防毒軟體的沙盒
例如瀏覽器的無痕模式
都是設定一個虛擬封閉區塊給程式運作,結束就把虛擬區塊刪除,確保資料不會外洩到實體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病毒是只要有網路...(恕刪)


我了解你說的內容,也許是我把架構想的太大,

因實際環境中就遇過VM測試影響整個網路的案例,

上面有人說Client for Microsoft Network關閉就可以...(我也只能笑笑了),

在個人的觀念裡,網路中除非實體隔離,不然沒有100%安全,

起碼在我接觸過的VMWare或是微軟原廠告知的訊息與觀念都是如此。
這麼多高手在這棟,我也問一個問題

假設 WIN7 電腦建一個 Administrator 帳號, 個人資料都放在裡面

工作上班都用這個帳號 , 資料都存在我的文件

下班後在建一個限制權限的 user 帳號用來上網 , 如果 user 中毒

這樣會影響到 administrator 的擋案嗎?

半磚機 wrote:
為甚麼要用免費防毒軟體


大公司為何用免費的我是不知道啦。

由於家庭結構、社會關係的轉變,
個人電腦嘛,當然是一人一台;再加上工作用的Laptop;方便攜帶使用的平板,
中產階級家庭中,要超過3台的PC/Laptop/平板其實不難。
一個人有3台電腦產品不稀奇,這還不加上手機

但商業上,
防毒軟體的銷售模式,和日常其他商品的模式不同,
通常市場上,是由生產者與消費者所組成,產品賣給了消費者後,產品就是由消費者所處置、決定。
防毒軟體顯然卻不是賣給消費者,而是賣給了根本無生命、無意識的電腦,
它認的是電腦的主機板序號,
實際付費的消費者不能自己決定其所有權的使用

付費防毒軟體大多數只能一對一,
要裝到其它電腦就要再買一套,一套只能用1~3年,
且價格其實還是偏高,完整防護要千餘元,多裝置版(3~5台)平均也要八百元以上。
一般私人、小家庭持續不了付那麼多套錢,
也不能理解與接受這種不合理的商品交易方式,
想想看,你買的是產品(要說保險也行),而不是專利;然而廠商卻做賊喊抓賊,預設消費者有不當意圖,用其專利權(即專利的所有權)來侵犯你對產品/保險的所有權。(不過很多防駭、防毒專家本來就都是黑帽轉白帽就是了)
應該與駭客、病毒對抗的防毒軟體,卻反而先與受害者們對抗起來,這是本末倒置;也是對法的逾越、越權管理,因為駭客行為(病毒、破解或侵入)應是要由公的司法單位,根據有效證據來偵辦,不應是由私的防毒公司自行用不當假設來限制消費者的權利行使。



----

除了主観的因素:消費者的經濟考量、駭客的行為;或陰謀論地,防毒業界的暗地搞鬼。
就客觀現象來觀察,為何電腦病毒都不見根絕,甚至同樣一種電腦病毒還會透過網路聯繫不斷地變種,
專利權阻礙了有效防治技術之普及是其中一個原因。

數位法律與社會關係還沒有進步到足夠的程度,使公共衛生的觀念運用到數位環境中,這讓防毒軟體持續保有價格偏高、不合理的使用限制等特徵。
另外,觀念上,資安是私人的事,不去亂點就沒事,殊不知現在已經不是車庫小夥子對資本家嘲諷的70年代,而是無差別攻擊的21世紀,
這讓付費防毒軟體其實是表現為對病毒防護的加權,而不是基準。

免費防毒軟體一方面達成了公共防護的基礎,這是進步的;
另一方面,由於舊觀念的包袱,又使它同時也是退步而無效的代表。
不過從整個駭客史的發展來看,自由軟體其實是大勢所趨。

簡而言之,免費防毒軟體的盛行是有其社會現實的必然性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