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設計弱電箱前面的木頭櫃子時,受限於深度,無法達成標準弱電櫃60公分的深度,想說家用設備也不太有機會弄到放不下,就這樣用了快一年。
直到家裡iot裝置從十多個成長到近百個,原先的四顆 mesh wifi 開始負荷不來這麼多的裝置,持續有設備無限斷線重置循環中,剛好幾個好友在家裡裝了Unifi 設備,其連線的穩定度跟ap設定的靈活度讓我驚訝,無料借了幾個UAP,自己在nas掛上控制器,就開始了unifi設備無限增生的不歸路⋯⋯
年初的弱電櫃,只有DVR主機 NAS UPS等設備:

進入Unifi初體驗後,首先更新佈線


將全部Cat5e建商設置的舊線路(其實也用不到一年)全戶更新為大同Cat6,請來建商配合的電信商不願意照我的配線邏輯拉線(他們認為一條主線到其他弱電箱,再由Hub分接出去就好,認為我一條管子要塞六條Cat6是不可能的事,何況有些管內不只六條(如一樓到二樓的管子還要容納三樓到一樓弱電箱的線路)
沒關係,馬的你不拉我自己拉,在拉線膏的幫助下,用掉了一捆100m 一箱305m,一百多個水晶頭
終於全屋加上社區兩個弱電箱都佈線完成。
從3顆舊版UAP+nano switch+ES-10-xp+NAS 控制器 (約使用一週)使用原先的路由器

到增加一代控制器+U6-lite+8port-150w


到UDMP+US-24-Poe-500w(太吵換掉)+10個AP(六個是舊版的2.4g AP)

到如今更換為USW-24-Poe Gen 2 全戶5g+獨立2.4g SSID 供IOT 裝置使用


這些設備增生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還有近十顆UVC各式鏡頭陸續計畫安裝上機,UNIFI 真的會自體繁殖,而且速度還因為疫情的關係增加的飛快。
這張是原先設備平放,木工櫃體門是勉強關的下(將 US-48-L2 700w更換為較小的USW-24-POE)

,但木工櫃深度不夠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雖然當初設計把建商附的弱電櫃金屬門拆掉,預留一些設備可能太深可以擴充的空間,但安裝完UDMP後不是全部把線折到底才能關櫃門,更嚴重就是買了48Port Switch 深度不夠裝不下(不插線可以關門,但買SWITCH 就是要插線阿)

先前在UNIFI 社團上發文,有Unifi 社團前輩建議垂直安裝,仔細思考後確認是最好的方法,但美觀跟散熱如何兼顧真的困擾著我好多天⋯
問題1:垂直安裝,設備熱氣會往上集中,UDMP跟USW都是前方進氣,長期吸入熱氣對設備妥善率影響會很大
問題2:垂直安裝固定方式,直接利用機櫃支架安裝是簡單的方式,但無法阻止熱氣上飄,這麼窄的櫃子角鐵怎麼放都沒有美感
後來想到直接把櫃體的層板開孔:
(照片是幫我做櫃體的木工大哥)



這樣維持原先配置的同時也可保持一定的美觀,利用層板阻止熱氣上飄,下方櫃體再開孔安上風扇


利用導風管強制引導熱氣至櫃體外面,散熱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一半(未來48port較熱情,可能還需要額外加強)
要不要使用跳線架的問題也一併解決,考慮到預算與訊號損耗的問題,決定不使用跳線架,直接木板開孔,每條線打透明護套水晶頭解決,雖然沒有美麗的跳線隧道,但減少了訊號耗損的問題,原先暫時用跳線架
(借來的跳線架是用水晶頭對接的方式,可能訊號損失較大)PC對nas連線速度拉低的問題也解決了。
設備增設到此為止,再裝下去我應該回不去主臥房睡覺了。

開始設後不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