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不是唯一的solution,RFID來了!

最近老板交代要找NFC跟RFID的資料....找到這幾篇,......
給大家參考一下...

**************************************************
(電腦病毒最終會感染“人類”.......?!
哈蚯.....國安感冒糖漿鸚鵡聲: ..........阿!你中毒啦!你中毒啦!........
......請重灌你腦袋的OS !! )


**********************************************************

RFID晶片植入手臂 電腦病毒最終會感染“人類”
www.rising.com.cn 2004-11-15 9:49:00 信息源:CNET科技資訊網

11月15日國際報導,凱文·瓦威克是英國瑞丁大學的控制論教授,他正在期待再次成為電子人。

瓦威克已經將其神經系統與電腦連在了一起,並在其手臂上植入了一個RFID晶片,他警告說,終有一天,電腦病毒能夠象感染PC那樣感染人類。

上周,在Consult Hyperion公司的第五屆“數位身份論壇”上發言時,瓦威克談到,在未來,不是電子人的人將被認為是古怪的。瓦威克說,他相信人與電腦連接成網路是有好處的,這將意味著一個是幾乎無窮的知識庫。

困擾現代計算技術的安全問題與電子人在未來遭遇的安全問題不會有太大區別。瓦威克說,我們看到,軟體病毒和生物病毒正在合二為一。安全問題將要大得多。

瓦威克表示,如果人被網路連接起來,被駭客攻擊的影響要嚴重得多,對駭客的態度也將發生極大的變化。他說,目前,駭客非法入侵網路還是可以容忍的。如果人與互聯網相連接,受到駭客攻擊時被攻擊的範圍將大大擴大。在瓦威克的網路試驗中,他利用其身體與互聯網的連接操作一個在美國的機械臂,他並公開宣佈其機械手臂的IP地址,但它仍然受到了攻擊。

儘管網路化的人距離現在還很遙遠,瓦威克的試驗具有實用目的。他一直在與英國Stoke Mandeville醫院進行合作,研究網路化神經系統對於脊柱有疾病的人的意義。例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人是否可以通過神經系統控制輪椅。

瓦威克表示,將人與技術進行整合目前還不成功。在談到其RFID晶片試驗時,他說,我受到了許多批評,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在手臂上植入RFID晶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在西班牙的一家夜總會,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RFID晶片支付帳單。一些墨西哥的司法官員也植入了RFID晶片,防止犯罪份子的拉攏腐蝕。美國聯邦食品、藥品管理憶已經批准在人身上使用RFID晶片,其中一種可能的應用是讓醫療人員利用該晶片獲得病人的病歷資料。

********************************************
射頻世界成竊賊天堂?

在射頻技術一片唱好之時,或許外間最不願聽到的,就是關於它的負面新聞。但德國一個學者卻對此技術提出質疑,並以親身經驗挑戰這門炙手可熱的技術。

設想一個超市,當中貨物全貼上標籤。一個想付出較少金額的人,可以掏一部置有射頻天線的PDA,將較便宜的產品的資料上載,並植入一項他想買的較貴產品上,並在無人監察的收銀處中輕鬆過關。


這正是德國學者Lukas Grunwald所做的事情。為了證明他對此技術,尤其是安方面的看法,他製造了一套名為RFDump的免費軟件,並於2004年7月於拉斯維加斯的「Black Hat Security Briefings」的會議上展示其研究成果。

Lukas Grunwald表示:「若用戶未能好好想及射頻技術的保安問題,這將是一門很危險的技術。」

事實上有人亦想出就算技術不高的普羅市民,也有可能從中獲利。假設貨品的標籤是貼上去的話,不良分子只要兩種產品的標對換,他們便可輕易以較低價錢買得心目中的產品。

然而大家不用就此過份恐慌。首先頃刻由Walmart及Target等零售商帶起的浪潮,只是在貨箱中貼上標籤,這些標籤中沒有價錢等敏感資料,毋須擔心資料會被條改。

至於在實驗中被「偷龍轉鳳」成功的Metro發言人Albrecht Truchsess表示,他們頃刻只在其中三項產品上測試使用貨品標籤。由於這些標籤只於他們的Future Store中進行測試,加上他們同時間亦在測試不同的零售新技術,故保安工夫只屬雛型。

他說:「我們在Future Store中亦正測試聰明貨架,使用的亦只是普通標籤。一切仍在測試階段。」

Metro認為要多待10年以上,才能實現全部貨物都貼上射頻標籤。Albrecht Truchsess續說:「我們現在用的標籤達30至40美仙一枚,更安全的標籤則更加貴了。」

最重要的,是這假設本身亦未必成立。EPCGroup射頻技術顧問Pete Abell表示,在技術發展後,任何攜帶著射頻閱讀器的人士該能被系統查獲。其次,標籤亦可以被編排至只能被某些閱讀器所讀取。而最重要的,是技術人員在加碼技術上會做得更多:「頃刻只有8bit的加密技術,要加強技術空間仍足。」


何謂RFID - 未來生活的隱形僕人RFID

何謂RFID ?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 RFID)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其實已經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假設今天你在回家的路上,發現有隻狗一直跟著你,毛色乾淨脖子還戴著項圈,你可能會猜牠是哪家走失的狗兒。遇到這種狀況時,該怎麼辦呢?你可以把牠帶到附近的獸醫院,請獸醫師用讀取機掃描看看這隻狗身上是否有植入辨識晶片。



未來生活的隱形僕人

採用這類技術的住宅,會有計畫地把讀取機安置在臥室、浴室門框、樓梯間與冰箱上。如果你的衣服上或食品包裝內嵌有微晶片標籤,讀取機就可偵測出標籤的識別資料,把資料傳送到家用電腦,電腦再根據資料採取行動。 一大早,電腦會知道你起床了,於是啟動咖啡機。


四通八達,自由自在?

早上,陳先生搭公車去上班,用RFID卡付車資,上車前又用RFID卡在自助式賣報架買了一份報紙,在車上看報是他的習慣。下車之後,他的手機收到女兒學校「校園通」傳來的簡訊,通知他:女兒已經平安到達學校(因為他女兒進校門時沒忘記用RFID卡)。然後他在早餐店用RFID卡買了咖啡和漢堡,走到公司大樓的門口,RFID卡讓他順利通過保全系統,進入電梯時讀取機讀到他的RFID卡,就知道該送他上11樓。當他進入辦公室時,也是用RFID卡簽到。中午他到快餐店吃飯、到便利店買飲料,下班後到游泳池游泳,都是以RFID卡付款。就連回家時開啟公寓的大門,他也是用RFID卡。一張RFID卡,基本上已可應付陳先生一天所需。
2004-12-17 11:31 發佈
舉個實際的應用例子: 台北的悠遊卡就是應用 RFID 的技術, 所以不用擔心會有磁卡消磁的問題!

但是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會有許多非技術的問題要考慮, 一是個人隱私的考量, 如果想像一下7-11可以利用 RFID 追踪到客戶買了商品後用到什麼地方? 如果警察可以用個 Reader 就可以知道您的所有過去記錄等等! 這對整個社會秩序衝擊有多大呢?

另一則是商業利益的衝突, 由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統即可了解這個餅有多大了, 可是一般人可以有選擇的機會嗎? 有相關的立法來保護嗎?

還有政治的考量, 無線頻譜是各個國家的公共財, 也就是 RFID 沒辦法如同條碼一樣有個協會就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 例如台灣的波段就還是國防用途, 也就是沒有開放, 開放的只有短距離的應用; 這些都要花時間才能解決的.

另外, 若無法降低 RFID 的成本, 或者能不能提供比條碼更多的應用, 都是 RFID 能不能普遍應用的技術問題. 所以這條路應該還有一段長路吧!
說的好........不過臺灣已經有一些RFID的其他應用:

台灣其實已有部分產業採用此技術改善生產流程,汽車業就是其中之一。負責RFID晶片銷售的飛利浦行銷經理彭昌豪表示,其實此技術已獲中華、裕隆等台灣汽車業者採用數年,由於汽車業組裝不但零件繁多,且步驟複雜,因此廠商運用RFID晶片標籤,來確認每一零件、步驟是否組裝完成。

晶片成本下滑和共同標準的建立為RFID開拓更多應用。過去RFID晶片成本較高,因此在部分高價或可回收的應用才有較多企業採用這種技術,如汽車業等;彭昌豪說,目前晶片成本約在10美分左右,就晶圓製造技術演進而言,價格持續下滑的空間還很大。

由於成本下滑,低單價或可批棄的物品也可運用這種技術;除了國外的零售業者外,彭昌豪指出,國內造紙業者永豐餘也計畫開發RFID紙箱,而台灣部分高科技製造業者,如晶圓廠、封裝廠,也有以RFID追蹤晶圓及容易遺失物品的應用方式。

共同標準則是RFID另一個成長的動力。飛利浦近日宣佈開發一款EPC RFID晶片,年底量產,EPC是「電子產品編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縮寫,代表一套新的產品編號系統。

目前條碼式的編號系統僅能把產品歸類,EPC則是給予每一個單獨產品編號;飛利浦指出,這也是第一個兼容電子產品編號的RFID晶片,彭昌豪說,標準讓每個產品訊息有共同溝通語言,給予RDIF市場更大的發展基礎。

不只企業,部分台灣政府單位也準備運用RFID技術提昇效率。彭昌豪指出,台灣部分港務機關正計畫運用一種RFID技術開發的電子封條(e-seal),改善貨櫃通關效率。

貨櫃通關必須接受港務機關的抽檢,不過受檢貨櫃必須有陪檢人員以防調換或開啟,無形中浪費許多人力,而且同一時間可進行檢查的貨櫃數也較少,這種結合鋼纜和RFID晶片的電子封條將能確保貨櫃不被調換或開啟;該單位正在進行測試,預計明年3月即可正式啟用;彭昌豪說,新加坡及中國大連港也都有運用此技術。

此外,電子封條也可發展其他應用,如航運公司可透過電子封條向客戶提供追蹤及確保未開啟貨櫃等服務。
http://taiwan.cnet.com/news/comms/0,2000062978,20084413,00.htm
小威威
為什麼我怎麼看都覺得 藍芽 和 RFID 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這個標題很... 奇怪...
RFID目前只能記載與變更資料,並透過判讀設備來讀取相關的資訊,而驅動方式則是透過兩種方式:電磁感應與微波來做所謂的資料交換。

目前RFID最大的用途是在流通業與零售業,因為會對收銀員帶來直接衝擊。

至於藍芽呢?!嗯....主要用途是在取代傳統的線材傳輸,讓跨行業的電子器材有機會互通,進而達到"Wireless"的境界。

在我看來,RFID與藍芽是兩種不同用途的技術,硬要扯在一起,以目前的技術規劃實在是很難做的到,因為一個是訂書針,一個是大頭針,這....很難比較吧?!
Computer的來臨, 不見得要割捨溫暖的古老打字機... Digital的衝襲, 讓我們更加了解人文的豐富與獨特性。
對...RFID可以說是未來趨勢

但對此篇文章的放置點來說,有點不搭吧
因為RFID最大且最主要的用途,在於"識別",無論是去識別人的身份,或是商品料號等等,要廣義的來說,就是無線化的電子條碼。

此區應該是寥寥無線網路的地方...而RFID目前並未達到所謂通訊的階段,放在這邊,就有點貽笑大方了,當然,吸收一點不一樣的知識也不賴啦!
RFID 的應用如果只條碼的無線化的話, 那麼為什麼全世界會有那麼多人對其又愛又恨呢?

RFID不只是身份識別而已, 它可以如同 IC 卡一樣來使用, 例如悠遊卡就可以儲值, 所以不只便於搭乘台北捷運, 還可以付停車費等. 也許大家會認為這些有其它的技術做的到, 但是RFID 就是因為使用了無線的關係, 所以可以不用接觸來讀取卡片內容或更新相關的資料, 也因此可以提高許多工作的效率, 例如, 機場的行李運送系統就可以藉由這樣的技術加速其處理容量, 世界已有幾個大機場已使用中!

當然 RFID 似乎和 Bluetooth 沒有關係, 可是就以無線的技術應用而言, 這些不同的無線技術在我們生活的不同領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和改變, 也就是說藍芽的本意就是為了要取代設備間互相連接的線(Cable Replacement); Wireless LAN 則是令電腦設備在固定的區域內行動化(LAN Replacement);GPRS/3G 則是廣域的行動化應用(WAN Replacement). RFID 則是物件識別, 追踪和儲存的無線應用.

無線技術的發展就如同 internet 對大家生活造成的影響一樣, 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進化因素(Enabler), 就如同以前我們常問人"您家的電話幾號" 或"辦公家的電話幾號", 而在行動電話的年代, 我們的問法是"您的行動電話是幾號", 也就是電話號碼由地點(location)已質變為某個人(Person)的內涵了! 這就是科技的主要價值, 大家又何必把它分的那麼開呢? Nokia 的廣告詞 "科技來自於人性", 不就是無線技術要追求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