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參考一下...

**************************************************
(電腦病毒最終會感染“人類”.......?!

哈蚯.....國安感冒糖漿鸚鵡聲: ..........阿!你中毒啦!你中毒啦!........
......請重灌你腦袋的OS !!

**********************************************************
RFID晶片植入手臂 電腦病毒最終會感染“人類”
www.rising.com.cn 2004-11-15 9:49:00 信息源:CNET科技資訊網
11月15日國際報導,凱文·瓦威克是英國瑞丁大學的控制論教授,他正在期待再次成為電子人。
瓦威克已經將其神經系統與電腦連在了一起,並在其手臂上植入了一個RFID晶片,他警告說,終有一天,電腦病毒能夠象感染PC那樣感染人類。
上周,在Consult Hyperion公司的第五屆“數位身份論壇”上發言時,瓦威克談到,在未來,不是電子人的人將被認為是古怪的。瓦威克說,他相信人與電腦連接成網路是有好處的,這將意味著一個是幾乎無窮的知識庫。
困擾現代計算技術的安全問題與電子人在未來遭遇的安全問題不會有太大區別。瓦威克說,我們看到,軟體病毒和生物病毒正在合二為一。安全問題將要大得多。
瓦威克表示,如果人被網路連接起來,被駭客攻擊的影響要嚴重得多,對駭客的態度也將發生極大的變化。他說,目前,駭客非法入侵網路還是可以容忍的。如果人與互聯網相連接,受到駭客攻擊時被攻擊的範圍將大大擴大。在瓦威克的網路試驗中,他利用其身體與互聯網的連接操作一個在美國的機械臂,他並公開宣佈其機械手臂的IP地址,但它仍然受到了攻擊。
儘管網路化的人距離現在還很遙遠,瓦威克的試驗具有實用目的。他一直在與英國Stoke Mandeville醫院進行合作,研究網路化神經系統對於脊柱有疾病的人的意義。例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人是否可以通過神經系統控制輪椅。
瓦威克表示,將人與技術進行整合目前還不成功。在談到其RFID晶片試驗時,他說,我受到了許多批評,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在手臂上植入RFID晶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在西班牙的一家夜總會,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RFID晶片支付帳單。一些墨西哥的司法官員也植入了RFID晶片,防止犯罪份子的拉攏腐蝕。美國聯邦食品、藥品管理憶已經批准在人身上使用RFID晶片,其中一種可能的應用是讓醫療人員利用該晶片獲得病人的病歷資料。
********************************************
射頻世界成竊賊天堂?
在射頻技術一片唱好之時,或許外間最不願聽到的,就是關於它的負面新聞。但德國一個學者卻對此技術提出質疑,並以親身經驗挑戰這門炙手可熱的技術。
設想一個超市,當中貨物全貼上標籤。一個想付出較少金額的人,可以掏一部置有射頻天線的PDA,將較便宜的產品的資料上載,並植入一項他想買的較貴產品上,並在無人監察的收銀處中輕鬆過關。
這正是德國學者Lukas Grunwald所做的事情。為了證明他對此技術,尤其是安方面的看法,他製造了一套名為RFDump的免費軟件,並於2004年7月於拉斯維加斯的「Black Hat Security Briefings」的會議上展示其研究成果。
Lukas Grunwald表示:「若用戶未能好好想及射頻技術的保安問題,這將是一門很危險的技術。」
事實上有人亦想出就算技術不高的普羅市民,也有可能從中獲利。假設貨品的標籤是貼上去的話,不良分子只要兩種產品的標對換,他們便可輕易以較低價錢買得心目中的產品。
然而大家不用就此過份恐慌。首先頃刻由Walmart及Target等零售商帶起的浪潮,只是在貨箱中貼上標籤,這些標籤中沒有價錢等敏感資料,毋須擔心資料會被條改。
至於在實驗中被「偷龍轉鳳」成功的Metro發言人Albrecht Truchsess表示,他們頃刻只在其中三項產品上測試使用貨品標籤。由於這些標籤只於他們的Future Store中進行測試,加上他們同時間亦在測試不同的零售新技術,故保安工夫只屬雛型。
他說:「我們在Future Store中亦正測試聰明貨架,使用的亦只是普通標籤。一切仍在測試階段。」
Metro認為要多待10年以上,才能實現全部貨物都貼上射頻標籤。Albrecht Truchsess續說:「我們現在用的標籤達30至40美仙一枚,更安全的標籤則更加貴了。」
最重要的,是這假設本身亦未必成立。EPCGroup射頻技術顧問Pete Abell表示,在技術發展後,任何攜帶著射頻閱讀器的人士該能被系統查獲。其次,標籤亦可以被編排至只能被某些閱讀器所讀取。而最重要的,是技術人員在加碼技術上會做得更多:「頃刻只有8bit的加密技術,要加強技術空間仍足。」
何謂RFID - 未來生活的隱形僕人RFID
何謂RFID ?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 RFID)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其實已經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假設今天你在回家的路上,發現有隻狗一直跟著你,毛色乾淨脖子還戴著項圈,你可能會猜牠是哪家走失的狗兒。遇到這種狀況時,該怎麼辦呢?你可以把牠帶到附近的獸醫院,請獸醫師用讀取機掃描看看這隻狗身上是否有植入辨識晶片。
未來生活的隱形僕人
採用這類技術的住宅,會有計畫地把讀取機安置在臥室、浴室門框、樓梯間與冰箱上。如果你的衣服上或食品包裝內嵌有微晶片標籤,讀取機就可偵測出標籤的識別資料,把資料傳送到家用電腦,電腦再根據資料採取行動。 一大早,電腦會知道你起床了,於是啟動咖啡機。
四通八達,自由自在?
早上,陳先生搭公車去上班,用RFID卡付車資,上車前又用RFID卡在自助式賣報架買了一份報紙,在車上看報是他的習慣。下車之後,他的手機收到女兒學校「校園通」傳來的簡訊,通知他:女兒已經平安到達學校(因為他女兒進校門時沒忘記用RFID卡)。然後他在早餐店用RFID卡買了咖啡和漢堡,走到公司大樓的門口,RFID卡讓他順利通過保全系統,進入電梯時讀取機讀到他的RFID卡,就知道該送他上11樓。當他進入辦公室時,也是用RFID卡簽到。中午他到快餐店吃飯、到便利店買飲料,下班後到游泳池游泳,都是以RFID卡付款。就連回家時開啟公寓的大門,他也是用RFID卡。一張RFID卡,基本上已可應付陳先生一天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