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OT通訊協定的問題

不知道在這裡問對不對不過最相近的板好像也就是這個了

在生產端通常使用Gateway軟硬體來進行設備之間通訊協定轉換的水平整合

我的問題是說如果GATEWAY這麼萬能可以在通訊協定之間做轉換

1.那大家各自用自己習慣的協定最後再用GATEWAY轉換就好,為什麼趨勢是大家會想找出一個統一的協定
2.GATEWAY在使用上有那些限制嗎 例如只有在OSI 7LAYER的某幾層可以使用 或者是轉換上會有甚麼障礙 之類的
3.如果重點不是在於GATEWAY的話 那物聯網IOT通訊協定要整合的理由是甚麼

謝謝大家~


關於IOT通訊協定的問題
2017-11-13 20:31 發佈
樓主你好

1. 不確定樓主所說的「協定」是指哪個部分,在OSI模型中每一層都有會使用到的協定,如HTTP TCP IP。以小弟粗淺的了解,當一個協定越壯大,這個協定的參與者就會越多,投資越多這個協定就能更加壯大更加方便。例如大家都用HTTP,那麼HTTP設計上的瑕疵就更快被找出來。

2. 同樣的,不知道樓主所說的Gateway是指甚麼? 是IP層的gateway還是phy層的gateway? 假設拿wifi來舉例的話,Access point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gateway,因為它會把無線電訊號轉換成有線訊號,傳給其他的機器。

3. IoT的技術關鍵應該是在phy層,要怎麼樣用最低的功耗傳輸最遠的距離。同時間利用MAC層的規劃來達到省電以及頻道最大化。
感謝你的回答~
那我假設有兩間廠商, 在layer1及layer2都使用不同的協定 那它們可以借用gayeway 把資料都轉換成 TCP協定 然後再使用更上層的應用嗎
JamesHarden13 wrote:
在layer1及layer2都使用不同的協定 那它們可以借用gayeway 把資料都轉換成 TCP協定 然後再使用更上層的應用嗎...(恕刪)

只用 layer 1, 2 東西恐怕不多, 因為 通訊相容度 會很差..



所以裝置本身的 firmware 在 porting TCP/IP 的 stack 時, 至少要到 layer 4 .

那才有辦法收發 最基本的 UDP 或 TCP ..

microcontroller TCP/IP stack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microcontroller+tcp%2Fip+stack
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國際上有標準語言,英文。雖然有一種職業叫做翻譯,現在也有翻譯軟體,但我們為何還要學英文?

因為翻譯轉換上「效率」不是那麼好。正確性也有差,文化上的差異,有些語言的艱深詞彙,很難翻譯的,無法100%表現出原意。

螢幕接頭,有 HDMI、VGA、DVI、DP 等等。當然它們之間存在有 "轉換器" 這種東西,可以互轉。而轉換器會多出「成本」,且轉換過程可能損失信號的品質。

● 效率
● 成本


路由器也許可以幫翻譯通訊協定,但翻譯的過程中,必定要 CPU 處理,「效率」就會被拖慢。

若有一個統一的通訊協定,則路由器不必插手處理,只須轉送封包即可。效率上就會比較高。

再者如果路由器插手去翻譯(轉換)通訊協定,則 CPU 必然要很強,或者有專門的處理晶片,才能應付龐大數量的封包轉換。處理品質,翻譯品質,也關係到資訊是否正確。甚至要更換設備,舊有的設備並不相容。「成本」就會大大提高,形成推廣的阻礙。


事實上,這個只是空想,目前全世界路由器數量龐大,怎可能要求每一個人,或每一個機房,都把路由器做更換,更換成可以翻譯通訊協定的機種。

不可能的任務。

比方如果物聯網公司的人,要求你要把家裡的路由器換掉,以便可以翻譯雜亂的通訊協定。請問做何感想?一定認為他們是神經病。

現實是各家物聯網公司生產的機器,通訊協定不統一,造成之間無法相容共用。形成一種浪費。

比方買一台智慧家電,還要買它家的控制器,用別家的控制器就無法操作。互不相容。推廣難度增加,成本增加。

好比早期的手機電源插頭,有圓形的,有方形的,大小不同,電壓不同,電流不同,每支手機都有自己的充電器,互相不能相容,煩不勝煩。手機公司也會藉機坑消費者,一個變壓器成本沒幾元,賣好幾百元,有沒有搞錯。

現在統一都是 USB 充電,多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