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數位匯流的挑戰

本篇只是在逼未來 5~10 年數位匯流的明牌
保證是瞎猜一頓
猜中算好運, 猜錯是正常
兩年半前小弟猜了一次漫步在雲端
目前看來約略有一成確定逼錯, 五成正確, 四成還在等開牌
所以這篇當成聽講古就算了

不過在看這個討論串之前
如果能先花半個小時預習功課會更好
先前有兩個討論串分別論述廣電政策電信法
如果沒先預習
就怕底下的東西講太快聽不懂
誤解文意就不好了

===========================我是分隔線===========================

數位匯流用學術一點的話來講
就是電視訊號的廣播通路, 與網際網路兩個產業
從原來的垂直分割變成水平分割
也就是原本第四台跟 ISP 井水不犯河水
變成同一水平層被迫跳進同一個擂台廝殺
甚至 3G 上網還跑來路人亂入, 手機看電視
更糟糕的是
由於 IPTV 是架構在 Internet 上的破壞式創新
所以就算用政府力量把產業創新擋下來也沒用
因為台灣不做, 別的國家照樣會做
除非台灣跟共匪一樣, 建防火長城擋下國外的 IPTV

而 IPTV 最大的威力在於文化輸出
所以不做也不行
甚至應該化被動為主動
搶頭香帶頭搞破壞
大破大立才能卡到國際上的好位置

假設花店老員工順利拿回公務員資格, 乖乖交出 last mile
那麼數位匯流之後產業要怎麼洗牌?

~~~~~~~~~~~~~~~~~我是小分隔線~~~~~~~~~~~~~~~~~

市話長途:
以前火車站前的公話亭都常常要排隊
但這年頭已是人手一機的時代
公話亭空蕩蕩
加上今年初長途還降價
顯然這塊市場的規模正逐步萎縮.
對一個已經是死豬仔價的市場而言
主管機關丟進新的競爭者廝殺
可能是想讓這個市場玉石俱焚
所以估計新固網不一定想抽菸屁股
至少市場上不至於出現四家市話全面競爭的狀況
這個情形有點像台灣高鐵的市場不夠大
一個和尚挑水喝, 三個和尚應該就沒水喝了

~~~~~~~~~~~~~~~~~我是小分隔線~~~~~~~~~~~~~~~~~

國際與行動:
這兩塊市場因為先前沒有 last mile 的競爭障礙
十多年前電信自由化之後市場機制已經順利運作
價格趨於平衡
應該不用再費心照料

~~~~~~~~~~~~~~~~~我是小分隔線~~~~~~~~~~~~~~~~~

網際網路 / MOD / 有線電視 / IPTV:
現在光世代上網可以看 MOD 電視
接第四台看電視以外也能上網
加上有 YouTube / 迅雷 / hichannel / 壹網樂 / 5TV / 中国网络电视台 部份免費 IPTV 的攪局
如果變成套裝費率的時候
恐怕 ISP / MOD / 有線電視 / IPTV 四者市場的總營收
會因為競爭的關係趨於效率化而縮小
有人會倒楣 (老闆虧錢員工失業)
可問題是連共匪都用國家力量搞 IPTV 了
不做也不行.
這就像電報碰上 internet 一樣, 死守市場死路一條
註定要血淋淋地物競天擇一番

===========================我是分隔線===========================

為什麼要猜測 網際網路+MOD+有線電視 的餅會縮小?
因為問題出在人類視覺聽覺有極限, 需求會碰上天花板
但目前頻寬供給卻已經有部分過量的現象
所以暫時只能往市場規模縮小那邊押注
唯一擴大營收的方法是對節目個別收費
偏偏又碰上 IPTV 來亂
可能有一部份會收不成

因為古早以前的技術就已經頂到人類聽覺的上限
所以 CD 廿年來的規格都沒升級
16 bit / 44.1 kHz
流量更大也聽不出差別

視覺需求的部份
目前電視台之間用 h.264 / 30 mbps 規格來送鮮少失真的 1080i 畫面
雖然可能還沒頂到視覺極限
但另一方面更高規格的器材尚未開發普及
短期無法增加資料流量
在實際使用上, 12 mbps 畫面也就夠亮麗了
而且目前 MOD/第四台 的數位 HD 頻道, 明顯低於這個流量
網樂通的 720p, 流量大約 4.5 mbps
顯然網路的頻寬需求, 每戶 20 mbps 就頂到了天花板.

也許有人會說
自己家是 50 mbps
看影片都要預抓下來所以頻寬需求大於 20 mbps
但從機房端的角度來看
1000 個 IPTV 用戶
不管是即抓即看還是預抓再看
總流量不變
所以整個網路的集縮比例不會因為看的方法而有差別
甚至遇上直播節目, 也沒有預抓再看這回事

既然需求都頂到天花板
供給又開始出現過量跡象
類似 3C 產品的殺價恐怕免不了.

可以有成長的地方是 IPTV
透過網路出口外銷賺外匯
Google 在彰濱設機房
大概是想當覆蓋率達到全世界的特大號第四台業者
到時候好節目透過 YouTube 上架
應該可以賺到海外華人的外匯進來
例如當年痞子英雄如果透過 YouTube 一天一天地播出
收視率大概會不錯吧

===========================我是分隔線===========================

麻糬粿當年 ADSL 一年裝 100 萬台, 號稱是ADSL奇蹟
平均一個工作天 4000 隻小烏龜
前陣子蘇蘅說兩年後, 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
意思是一年裝 250 萬顆盒子.
所有有線業者的供裝能量, 能達到一個工作天一萬顆盒子嗎? 小弟有點懷疑
因為平均一家業者要增加 25 人 25 車來負責裝機, 每人每天裝八顆
一家業者每天 200 顆, 就可以達到 50 家業者一天 10000 顆
這很可能代表裝機班這兩年期間要擴充一倍, 裝完又瘦身回來
好像不大合理
派遣工加租賃車也許可行
但只怕沒照 SOP 來服務品質不佳, 盒子裝不好要重裝

有線業者尷尬的地方還不只這樣
不供裝數位機上盒, 市場會被 IPTV/MOD 慢慢蠶食
直到 [DVB-T4, H.266] 出來, 被無線電波全面取代
但綑綁網路供裝了又很可能是提油救火, 引爆網路價格殺戮
很明顯進退兩難
所以我根本就不關心蔡旺旺要不要買中嘉
因為確定會套在高點

跟當年新聞局與電信總局相比, NCC 現在的幕僚真不專業啊
2012-05-20 13: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數位匯流 挑戰

vcbxnzm wrote:
有線業者尷尬的地方還不只這樣
不供裝數位機上盒, 市場會被 IPTV/MOD 慢慢蠶食


確實耶,我看我家附近已經有第四台廣告
本來裝第四台裝機費都要1500元
現在裝優惠300元

他們開始緊張了吧…

ncc沒把 電信法跟廣電三法 融合在一起...

講數位匯流, 都是狗屁..


gcnet wrote:
ncc沒把 電信法跟...(恕刪)


看樓主點出問題一大堆,未來到底會怎樣??
之前有聽到2015年會是一個階段目標,
NCC和政府能不能硬起來??
看來2015年就會揭曉。
gcnet wrote:
ncc沒把 電信法跟廣電三法 融合在一起


前輩真是功力深厚
短短幾字就命中紅心
讓小弟又忍不住冒出頭來

小弟的強項是電信
但 NCC 管的是通訊傳播
因應數位匯流也需要大修法
所以先前只敢討論電信而已
法律與廣播的部份小弟連提都不敢提

廣電三法分別是
衛星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廣播電視法
數位匯流的情況下
應該要重新審視產業供應鏈上下游關係
才能制定合適的法律

依小弟瞎子摸象的想法
廣電三法加上電信法
四套法律應該要全部分解掉, 再重新組合起來
也許會變成兩套法律
第一套傳輸層, 管光纖銅線與同軸電纜的有線通訊, 與發射台基地台衛星訊號的無線通訊
第二套應用層, 專注在 網頁分級、VoIP、IPTV、網路電台、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節目與廣告

法律適用範圍在概念上也是跟第四台面對的困境一樣
從原本的產業垂直分割
改為上下游分層的水平分割

結果上週五公聽會
NCC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還在用老觀念修法
就連今天的廣電三法也是
跟當年新聞局與電信總局相比, NCC 現在的幕僚真不專業啊
vcbxnzm wrote:
市話長途:


這一塊估計不會有業者大舉投資電話交換機來搶市場
因為過去十幾年市場機制沒起來
所以今年初 NCC 直接用暴力法, 人為把價格打趴了
Game Over!

不過有個地方倒是可以注意
市面上很多節費電話
外勞很愛用呢
其實 VoIP 這塊應該好好整合起來
070 華麗登場才對.
當年 099 隨身碼弄不起來
現在 070 如果硬體盒子之外還搭配 3G 手機跑軟體電話
甚至讓用戶所有電話可以 來電共振/依序振鈴
其實也相當於另一種型態的隨身碼

有個要注意的觀念是
市話業務服務的品質叫做電信級
意思是說就算遇到重大天災
服務仍然不可以斷掉
所以電信機房打從地基到建物都特別設計
可以抗颱風地震洪水停電
就算地震搖到都市垮掉一半房子
電話還是不允許全斷
因為電話要拿來救災用
市話是電信級, ADSL 也是準電信級 (用戶需自備 UPS)
Die Hard!

可第四台光纜的佈放就沒那麼嚴謹
光節點的供電也缺乏備援
隨便停個電就掛了
此外光世代的光化箱可能也有同樣的困擾
如果遇到停電也許會死掉一半
加上 VoIP 是透過 Internet 承載
用戶端一定要對數據機與 SIP 盒子供電
所以上述這些元件, 穩定性都要打個折扣
非電信級自然不能賣好價錢
甚至申裝時還必須標示註明非電信級才對
業者有告知消費者的義務

最近市面上有一台分享器, 看起來便宜又大碗
什麼奇奇怪怪的常用功能都放進去了
只要裝上電話線跟電話機, 甚至再插根 3G 的 USB 網卡
自備 UPS 後就是電信級的個人電信中心
一台搞定
但我始終有個疑問
射頻設備要 NCC 送驗
電話設備也要送驗
那 IPTV 跟 VoIP 網路設備, 還有 xDSL/cable 數據機呢?
怎麼印象中都沒看過標籤?

IPTV / VoIP 設備在設計上就是 Plug and Play
理應 IPv4/IPv6 雙模, 預設用 IPv6
IPTV 還要支援 Multicast, 預設值是開啟
這些功能可以透過送驗加以規範
可現在徐胖家的節費盒據說過了 NAT 就沒來電號碼
黎胖家的網樂通, 也都用 P2P 在偷頻寬
再加上一堆共匪盒子, 也不曉得在播些什麼節目
這根本就是無政府狀態
跟當年新聞局與電信總局相比, NCC 現在的幕僚真不專業啊
vcbxnzm wrote:
加上有 YouTube / 迅雷 / hichannel / 壹網樂 / 5TV / 中国网络电视台 部份免費 IPTV 的攪局
vcbxnzm wrote:
第一套傳輸層, 管光纖銅線與同軸電纜的有線通訊, 與發射台基地台衛星訊號的無線通訊
第二套應用層, 專注在 VoIP、IPTV、網路電台、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節目與廣告


前一陣子小弟跑去 5tv 店面問東問西
想知道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有哪些頻道
發現他們家的盒子有三種
一種是 windows 軟體放在 USB 隨身碟上
PC 插上隨身碟就能看
第二種是盒子
第三種則是把盒子跟電視機整合, 只要一支遙控器

其他功能小弟沒興趣, 只看電視頻道
結果裡面居然有將近 200 個頻道
當中共匪節目佔了快九成
此外也有其他國家的頻道
我就問店員說, 有沒有頻道表?
答案是沒有, 因為他們家的頻道可能會變動
我再問可以拿相機拍下電視上的頻道列表嗎? 我好回家去查電視台節目表
結果答案還是不行, 因為版型有著作權, 怕被抄走
最後小弟耍賤
直接罰店員抄寫共匪電視台的頻道列表
有圖有真相



回家一查才發現
那些共匪電視台都是偷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網路連結
難怪幾乎每一台都延遲很久才能開啟
有的甚至打不開

這下問題來了
印象中共匪的衛星信號不能落地
可是數位匯流之後, 顯然沒這回事
而且我也搞不清楚
Dish HD的節目到底需不需要受管制
加上還有一大堆沒加密的信號
難道自己人關起門來毒打
外國人反而沒事?
或者要國內電視台全部變外國公司不成?
不然就得像五月天上康熙宣傳一樣
直接被罰?

其實小弟覺得
就算是共匪電視台
也並非不能上架
即便是專門做洗腦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者李春姬大嬸
只要把全世界所有新聞台排排做一排
也就自然會出現笑點
假設機上盒的新聞頻道都是 3 碼, 5 開頭
表示 500 ~ 599 可以塞一百台
當台灣的新聞台加上 NHK, BBC, CNN, CCTV, TVB, 半島電視台, 朝鮮電視台.......
全部放在一起, 可以用遙控的上下鍵很快轉到時
共匪新聞真有那麼洪水猛獸嗎?
甚至照顧外勞族群, 讓東南亞的新聞頻道上架
有必要那麼小氣不給播嗎?

國內電台可以漸進, 先罰款後抄台
國外沒得漸近, 直接關台
雖然國內外電台的執法標準想相同, 有執行上的困難
但應該要有相同的思考邏輯才對.
比如國內電台內容受應用層規範, 但漸進出手力道不能再像現在這樣.
而國內外電台上架, 同受傳輸層法律規範, 做不好就抄台.

結果電信法草案隻字未提
跟當年新聞局與電信總局相比, NCC 現在的幕僚真不專業啊
看完版大的文章,

寫的專業,讓我可以了解其中重點。

5tv我也有去拜訪過,難怪店主講話內容不清不楚的。



vcbxnzm wrote:
本篇只是在逼未來 5...(恕刪)
2012年倫敦奧運 網站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 同時也是電視機的換機潮.
今年 NCC 說要無線電視全面數位化
結果 6/30 就把類比信號停光光了
因為這也是數位匯流的一個環節
來說說小弟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吧

如果是我來搞
我會利用奧運換機潮的機會
儘量誘導用戶換電視或者加裝機上盒
因為要看同胞出國比賽
這絕對有誘因
可是呢
類比信號只會押在奧運結束後一個月才逐步縮減放送時間
因為奧運結束後
電視台還會重播精采畫面
奧運結束後一個月開始
播放時間從原來的 24 小時
每個禮拜減少 3 小時
砍到最後只剩 18:00 ~ 21:00 黃金時段
再過一週才會全面關閉類比信號
被挖空的時段只會放上字卡畫面
要用戶換機
如有疑問請洽 0800 電話
至於今年初開始到奧運結束一個月內
類比信號這邊會每天都用跑馬字幕提醒用戶
類比信號即將關閉
換電視機或者加裝機上盒
可以收看畫質清晰的奧運轉播

再回頭看看 NCC 目前的搞法
害我想到 520 就職時
總統夫婦的互動
總統先生真不體貼
丟下太太自顧自的往前衝
心裡面沒有太太
也難怪總統會自顧自的搞改革
卻完全不理會人民的聲音
(本篇不是政治文, 請勿在本討論串對此事發表政治看法謝謝)

NCC 不也是如此
自以為對的做法就自顧自的衝出去了
可卻欠缺考慮沒站在收視戶的角度
搞不好就是有人沒辦法換機
連補助都沒有
難道要犧牲掉這些人
四年一度看奧運幫選手加油的人權嗎?
奇怪耶你!


跟當年新聞局與電信總局相比, NCC 現在的幕僚真不專業啊
對下屆 NCC 委員的期許
===========================我是分隔線===========================

這兩屆 NCC 委員會
並沒帶來明確的建樹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砍長途電話價格
這點消費者確實有受益
至於其他都是一般的庶務性貢獻
老實說沒亮點

按照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
NCC 有七位委員
小弟心目中的委員會成員
應該長成這樣子才對
(1)電視人 (2)文創人 (3)藝人 (4)電信人 (5)法律學者 (6)傳播學者 (7)網路通訊學者
因為 NCC 的江湖地位在數位匯流之後
在 [金管會------0------經濟部] 這道光譜上 (純監理 到 監理+產業輔導規劃)
不再是以往單純的監理功能而已
應當還帶有輔導應用層傳輸層的責任在
對於未來有至少 5~10 年的前瞻規劃
少說也要落在 0 這個光譜位置點才對
就算不碰輔導
至少也要有對口單位與文化部跨部會常駐溝通
提供必要協助

至於減少學者比重加入業界代表
目的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搞出 "DVB-T2", "HiHD 正式執照", "開罰五月天上康熙來了", "六月底關閉類比電視無線信號"
這完全就是不知民間疾苦的寫照啊

先前行政院已經提了四名委員待審
尊重這份名單後
要是小弟有幸來安排小內閣人選
會先讓本屆委員全部畢業
下屆夢幻名單如下
委員
(1)電視人:Integral Investment Holdings董事總經理 陳元玲
(2)文創人: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徐莉玲
(3)藝人:張小燕
(4)電信人:許奎璧 (前 HiNet 副總)
(5)法律學者: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 石世豪
(6)法律學者: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彭心儀
(7)網路通訊學者: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虞孝成
顧問
(8)傳播學者:待提名 (傳播相關科系教授均可)
其中顧問在委員會開會時享有同等發言權, 但沒有投票權.
副主委發言人則預設由藝人擔任
主委則由當中剩下六名最具有調和鼎鼐特質的人才能擔任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原因的
因為本屆 NCC 委員
就好比以前廣電之於台鐵
而下屆則是數位匯流之於高鐵
整個廣電思考哲學要從垂直深度翻轉成水平廣度
所以是從無到有打造一條高鐵出來
(5)(6) 的法律學者相當於建築師畫設計圖, 一位保證不夠用
(4) 承包 軌道系統 信號系統 電力系統 (傳輸層包商)
(7) 要負責 列車打造 與 廠站施工 (傳輸層包商)
(1)(2)(3) 要負責車站與乘客空間的規畫 (應用層包商)
等到高鐵蓋好, 交通黑暗期結束之後
法律學者多佔的一席要退還
輪到傳播學者上場
相當於經營團隊進駐

可現在行政院, NCC,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 三個單位的作為
比較像是想升級台鐵
直接在品質較差的平面軌道升級搖擺列車來用
這一定可以做得起來, 一定跑不快, 而且一定會出車禍 (就像太魯閣號一樣)
搞到最後數位匯流白忙一場

冲哥請加油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