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一群人嫌中華上傳太小 BT上傳卻很小氣連50K都沒有

我換光世代後才發現ADSL跟光世代有著很大的不同

以前用 ADSL 固3 4M/1M 上傳如果開到70K以上 就會影響到下載

現在用 撥接 光世代 10M/2M 上傳固定同時開 BT/160K 驢子/40K

但是不太會影響到下載 還是能 接近1MB.(但同時跑會比較不順暢)

所以驢子越來越少開了.目前都固定 BT 上傳160K TTG要賺分數啊

claus950 wrote:
唉唉,要開始講古了嗎...(恕刪)


您說的BT慢慢被使用的時間點...會不會太早了?
我在用EDONKEY時,全盛時期,這個東西還不知在那?
如有誤請指正
lovesharepc wrote:
每次都有人到最後不是在討論,而是在打嘴砲

呵呵~
其實從討論裡的用字遣詞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於自我EQ的管理,
往往討論到最後會有火花產生幾乎都是因為說話讓人感到不舒服,
在討論P2P的機制有時候會發現到底是在討論Peer to Peer還是Point to Point呢?
如果是雞同鴨講的話,那麼爭執就難免產生,但這都能平心靜氣的溝通,
而不是出言不遜或口出惡言,在發展一些網路機制的時候,有時在研發的當時
只是針對某一項需求,結果發展到後來,發現對另一項需求也有很有幫助,
就好像P2P機制可以分散伺服器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分散網路頻寬的負載。
≡ 若知前世因 今生受的是 若知來世果 今生做的事 ≡ 嗡噠咧嘟噠咧嘟咧唆哈 ≡ 太極法印 ≡
claus950 wrote:
另外,我跟您確認一下,小弟的觀點是"BT是由於ADSL頻寬不對稱的環境下而發揚光大的產物"
非P2P!!

claus950 wrote:
ADSL這種上下傳不對稱的網路架構,而導致P2P的效能低落

應該是說不同的P2P架構會有不同的應用及分享效率吧 ?

claus950 wrote:
直到BT出現後,…(略),才真正底定了P2P目前的架構

claus950 wrote:
其實最早的P2P是1對1的沒錯,還記得ezpeer這東西嗎(其實最早的應該是Napster)??

BT真正底定了P2P目前的架構 ?
最早的P2P是1對1 ?

可以先定義一下你對P2P的看法嗎 ?
什麼樣的方式算是P2P,而什麼不是P2P ?

BT 屬於 P2P 的一種實作應用,這點是我所認同的,而非BT的誕生跟ADSL有關
可是你卻說它是「非P2P」又說它是「底定了P2P目前的架構」
所以你認為的 P2P 與 BT 兩者間關係是 ?

講古的話,eDonkey大約在2000年盛行,2001年出現BT,接著是2002年的eMule
BT的流行大約在2003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的BT Client
BitComet、BitSpirit 都是在那時候起家的
隨後因P2P侵權越來越受重視
因此有了eMule的KAD進化,DHT被加至BT的應用中,以達成去伺服器化
而兩者也都先後支援加密協議

claus950 wrote:
這個時候救世主BT出現,靠著聚沙成塔、團結力量大的原理,把眾人的微薄上傳給匯流成巨大的洪流
從此之後,大家的生活就變成了"聽說XXX很好聽(看、玩、用),你有嗎??沒有我抓給你!!"...XD

所以一切來的如此自然,自然到大家沒有想過"如果頻寬從一開始就對等,也許1對1的P2P就夠用了"
因為多點式的沒有意義啊,如果我分享出來的8成就能塞滿你8成的頻寬誰還需要冒著建立超高連線數讓數據機當掉的風險,才能把下載撐到8成的網路技術呢(更別說早期的BT程式還會傷硬碟)

架設一個Web/FTP Server,以 http、ftp 傳輸協定來分享資源,並達成你所謂的「1對1的P2P」、「減少連線數」
此時有1000位使用者(假設各自擁有1Gbps/1Gbps對稱頻寬)欲連線進來取得你分享的BD資源,一張BD以30GB來計算
伺服器頻寬的流量為30GB*1000=30000GB、連線數為1000、每位使用者耗時30GB*1024=30720MB/100MB約5min
但是有想過伺服器需要多大的上傳頻寬才夠用,如果使用者人數再爆增呢 ?
使用者有了高速的對稱頻寬,真的就解決分享問題了嗎 ?

情況再換成BT,由於可多點分享,分享者做種並不需要一次連線全部1000位使用者
只要把所有區塊分享出去,再交由其他使用者交互分享,對第一個分享者來說也只耗用30GB的流量、連線數不到1000、耗時30GB*1024=30720MB/100MB約5min

所以是「1對1的P2P」還是「BT」耗損頻寬最多 ?

claus950 wrote:
其實這是很弔詭的一件事,因為在現在的生活中,BT絕對是被歸類在耗損網路資源的那一方
只有在對等頻寬逐漸成熟後,才有可能經由減少連線數,達成不會過度消耗網路資源又能快速分享資源的願景

對傳統 Web/FTP Server 而言,當提供的內容越豐富、資源越大,連線數就難以減少、頻寬耗損的程度比起BT來的更大
對user而言,1對1的傳輸方式是最省連線數也是最快的,但是對稱頻寬永遠也不會有夠用的一天
現在有BD(1920x1080),下一代4K解析度已經在預備,也因此有H.264、WebM壓縮技術…以因應網路傳輸環境
只靠提高對稱頻寬是不可能的,一定會有配套方案

有誰願意或是有能力架設一個提供BD分享的1對1伺服器 ?
BT 會進化成 PT 而大受歡迎不是沒有理由的,分享率、保種都是各大 PT 最重視的
想快速取得藍光原盤資源也只有 PT

claus950 wrote:
其實我不懂你這句的意思,你自己也說:ADSL不過只是當時硬體技術尚未成熟的規範
那VDSL2、FTTH只是往成熟邁進,跟加不加速推廣P2P有何關係呢??

那只是玩笑性回覆也非肯定句,針對你先前所說的「BT本來就是為了因應ADSL這種上下不對等頻寬的一種技術,要是頻寬對等了,鬼才要用BT咧!!」
沒看見我的回覆後面加了三個嗎 XD

Jones95.Chen wrote:
呵呵~你不用來嗆我啦~...
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另外,我有跟你說話嗎?不都是你自己在講的嗎?
呵呵~你要自己對號入座...那我也...

是啊~ 不小心對號入座,結果看到了你的高度原來這麼的低…
不敢面對我、回覆我的問題就拿對號入座說嘴
真是完全見不到你的深度在哪,還談什麼高度呢 ....

如果我說的沒有理由,你可以反駁我,不必說我對號入座
至少我對於我所有的回覆都是認真負責的,不會用不帶根據的事實隨口噴
敢說出"不求甚解的人很多"就帶種點把問題回覆清楚
連自己是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知道什麼是"不求甚解"就別亂放話
也別說什麼對號入座
再說對號入座也不是壞事
有些時候反而可以看清一個人的高度與深度
Jones95.Chen wrote:
其實從討論裡的用字遣詞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於自我EQ的管理,
往往討論到最後會有火花產生幾乎都是因為說話讓人感到不舒服,
在討論P2P的機制有時候會發現到底是在討論Peer to Peer還是Point to Point呢?
如果是雞同鴨講的話,那麼爭執就難免產生,但這都能平心靜氣的溝通,
而不是出言不遜或口出惡言,在發展一些網路機制的時候,有時在研發的當時
只是針對某一項需求,結果發展到後來,發現對另一項需求也有很有幫助,
就好像P2P機制可以分散伺服器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分散網路頻寬的負載。

是啊~~ 你好高尚啊~
先是講得自我高潮,隨後把其他人討論的話拿來引用做結尾,真是完美啊 ....
看看紅體字跟前面引言灰體字,前言搭不上後語的 ...

怎麼不見你先前回覆當下就提出這些論點呢 ?
事後放話誰不會啊 ...
別講得自己每個回覆每一句都很高尚且具備高度EQ ...
chais wrote:
是啊~~ 你好高尚啊~

是啊!我很高尚,至少比你高尚...呵呵~

chais wrote:
是啊~ 不小心對號入座,結果看到了你的高度原來這麼的低…
不敢面對我、回覆我的問題就拿對號入座說嘴
真是完全見不到你的深度在哪,還談什麼高度呢 ....
如果我說的沒有理由,你可以反駁我,不必說我對號入座
至少我對於我所有的回覆都是認真負責的,不會用不帶根據的事實隨口噴
敢說出"不求甚解的人很多"就帶種點把問題回覆清楚
連自己是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知道什麼是"不求甚解"就別亂放話
也別說什麼對號入座
再說對號入座也不是壞事
有些時候反而可以看清一個人的高度與深度

呵呵~好吧!這裡你最有高度最有深度,這樣你爽了吧!
其實我也不需要回覆你什麼,因為沒有這個必要,不再回應你了,
這裡就留給你慢慢的發揮吧!不過你所說的話大家會看的,呵呵~
≡ 若知前世因 今生受的是 若知來世果 今生做的事 ≡ 嗡噠咧嘟噠咧嘟咧唆哈 ≡ 太極法印 ≡
Jones95.Chen wrote:
呵呵~好吧!你最有高度最有深度,這樣你爽了吧!
其實我也不需要回覆你什麼,因為沒有這個必要,不再回應你了,
這裡就留給你慢慢的發揮吧!不過你所說的話大家會看的,呵呵~

請你提出「不求甚解的人很多」以及「P2P(或說是BT)是因為ADSL才被開發出來」的論點根據,很過份嗎 ?
是誰放話「不求甚解的人很多」?
是誰放話「對於自我EQ的管理」?
是誰放話「出言不遜或口出惡言」?
又是誰放話「對號入座」?

現在換你「對號入座」就定位置然後弄個完美留言不再回應就能了事 ?
爽 !? 有什麼好爽的 !?
我說過,如果我提出來的是沒理由的,你可以反駁我!
說什麼我對號入座,還真是很高的自我EQ管理啊 ....

就是知道大家會看才更要回覆,把你真實的一面挖出來給大家看
樓上的年輕人,你的態度的確是很差勁,我看來看去人家都沒有提到P2P與ADSL的任何論點,
倒是你說了一大篇,好幾位版友的情緒管理看來是要比你好很多,當然啦我也是不懂,網路有得用就好,
不過你也沒有提出P2P與ADSL完全無關的確切理論啊!就算你的學識很好,但是你的態度將來會吃虧的,
你不用反駁我,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如果你不接受那也無所謂,因為你的將來也不關我的事,
老女人我要下樓去唱歌了。

Lyan0913 wrote:
樓上的年輕人,你的態度的確是很差勁,我看來看去人家都沒有提到P2P與ADSL的任何論點,倒是你說了一大篇

起初我的回覆是針對claus950
結果Jones95.Chen就丟一句「不求甚解的人很多」
就我個人認為Jones95.Chen是在對我提出的「BT的誕生跟ADSL無關,它就只是 P2P 的一種實作應用」有質疑
因此我再請他回覆「P2P是因為ADSL才被開發出來」的論點根據 ?
後來Jones95.Chen說我對號入座,之後就是接下來的回覆

你的「人家」是指誰沒有提到P2P與ADSL的任何論點 ? Jones95.Chen ?
Jones95.Chen 是沒有明確提到,但是他在我和claus950的回覆之間,丟下一句話「不求甚解的人很多」
我只是想知道我是怎麼被貼上「不求甚解的人很多」的標籤
又 Jones95.Chen 不是指我的話,為什麼他又要用「對號入座」的語氣與態度 ?
這不是擺明要跟我戰嗎 XDD

麻煩請你先看清楚一開始我跟Jones95.Chen的爭執點好嗎 ....

Lyan0913 wrote:
好幾位版友的情緒管理看來是要比你好很多

我的回覆只是對不同人所表達的文字而做的反應
並沒有什麼情緒管理問題
當我要討論的議題就一定是很明確有定義好的,不會隨便亂入一句
就算亂入也一定會表達具有玩笑性質

Lyan0913 wrote:
不過你也沒有提出P2P與ADSL完全無關的確切理論啊!

對於 BT 屬於 P2P 的一種實作應用,我沒有提到嗎 ?
P2P 在這討論串扮演的就是一種分享機制屬於網路通訊協定
ADSL 則是網路傳輸規範中實作其網路通訊協定的一種硬體
這兩個明顯就不一樣,一個談軟體,一個談硬體
談軟體可以針對不同的硬體或應用環境而導入不同的方案去解決
談硬體就是怎麼去實作其中溝通與控制細節
回到BT不就是只是改善P2P(如eDonkey、eMule)效率,這跟ADSL能扯上什麼關係 ?
前面我也說過不同的P2P架構會有不同的應用及分享效率
ADSL不過只是當時硬體技術尚未成熟的規範,跟P2P被開發出來的原因是無關聯的

Lyan0913 wrote:
就算你的學識很好,但是你的態度將來會吃虧的
你不用反駁我,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如果你不接受那也無所謂,因為你的將來也不關我的事,
老女人我要下樓去唱歌了。

在網路世界不就是常常有人隨便放話而不用負責,我的態度就是因這些人而異
對方用什麼方式跟我談,我就用對方認為的態度下去談
所有討論我只會針對討論點與對方表達文字而有所不同,跟情緒沒有關聯

對於你的指教,小弟會接受
至於將不將來的跟這個討論主題無關,為何無關前面也解釋了
麻煩請先回頭看看Jones95.Chen先是出言不遜再來對號入座又是不回應
Jones95.Chen wrote:
呵呵~好吧!這裡你最有高度最有深度,這樣你爽了吧!
其實我也不需要回覆你什麼,因為沒有這個必要,不再回應你了,
這裡就留給你慢慢的發揮吧!不過你所說的話大家會看的,呵呵~

Lyan0913 wrote:
樓上的年輕人,你的態度的確是很差勁我看來看去人家都沒有提到P2P與ADSL的任何論點,
倒是你說了一大篇
好幾位版友的情緒管理看來是要比你好很多,當然啦我也是不懂,網路有得用就好,
不過你也沒有提出P2P與ADSL完全無關的確切理論啊!就算你的學識很好,但是你的態度將來會吃虧的,
你不用反駁我,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如果你不接受那也無所謂,因為你的將來也不關我的事,
老女人我要下樓去唱歌了。

嘩~~ 不Google還真的不知道 Lyan0913 與 Jones95.Chen 是什麼關係耶~~
多篇在 mobile01 的討論串,在同一頁面下二個 ID 同時出現,不曉得這樣的機率有多高 ?
是該說你們本來就是在一起,還是興趣偏好剛好相同呢 ?
兩位言論同口氣在出聲,當然不是很確定是不是分身啦~~
不過下面我會提出找到的可質疑證據,全部內容已存檔備份!

再來 Lyan0913 聲稱自己是老女人又已結婚(從她的回文口氣與文字推論)
請見 #2樓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5&t=1721158#21883138
點擊回報時列出的IP資訊:
Lyan0913 ==> 220.135.98.?

再來一篇舊一點的文章,請見 #4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88&t=1729350#22003308
點擊回報時列出的IP資訊:
Lyan0913 ==> 220.135.98.?

接著是 Jones95.Chen 的 IP 資訊,請見本篇 #76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233596&p=8#29030082
Jones95.Chen ==> 220.135.98.?

而且多篇文中,Lyan0913 同樣喜歡用「對號入座」的語氣與態度回覆文章
不曉得偏好說類似的話,這樣的巧合機率有多高 ?
請見 #237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2130377&p=24#27587901
請見 #242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2130377&p=25#27597098

最後…不曉得IP前三個數字是同樣而且還是HiNet發放之非固定制IP的機率有多高 ?
#76、#78二篇回覆的時間點接近又是跟同一個人(就是我chais)對話以類似論點回覆的機率有多高 ?

我可以向站方提出分身查明申請嗎 ? 還是你們二位要自己出來說明或是自首 ?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