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這主文章就特別多,可是每次討論完後只是讓雙方都不高興,高層連聽都聽不到,結果對實際情況一點也沒辦法促成改進,已經放棄了......寧願回去多聽首歌,紓解一下心情
然而,如果中華電信維持公部門的形式,坐擁最多的資源,但依照我國的公部門的行政效率來看,不見得做的會比現在好。打個比方,如果佈建光纖電纜數百億的龐大預算是由立法院審的,搞不好審五年都過不了,與其如此,不如用公司的形式經營,以市場法則自負盈虧,既不會被預算綁手綁腳,跟前者比較,黑箱作業的機率也較低。
不過,如第一段所言,因為中華電信的先天優勢,因此會對其他業者造成不公平競爭,這個部分就比較難以解決。我的想法是,電信總局時代所蓋的基礎線路建設應由政府管理,中華電信及其他業者只能向政府租用。而在民營化後的中華電信,若自己出資蓋自己的線路或設備,那就是它自己的資產,這樣的競爭比較公平,而也能夠導向以服務為主的競爭態勢。
基本上,目前多數的電話及光纖線路仍是中華電信所架設的,其他的固網業者只是向它租用,最賺的其實仍是中華電信,之前Intel跟許多其他業者在推的Wimax,其實就是為了取代固網的last mile(機房到你家的線路)所發展的技術,大眾電信之前有取得執照,但因為執照費用過高、Wimax基地台架設點取得困難、以及既有電信業者的圍勦,所以Wimax一直沒有辦法鹹魚翻身,雖然它的頻寬大於3.5G的網路,可見技術在商場上真的不是一切。
對政府而言,它應該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各種通訊技術都有實驗、發揮的地方、讓所有的電信業者都能提供服務,而不是用高額執照費用製造競爭門檻。我想,有競爭才有進步,這點對消費者最有利。而把通訊這塊餅做大,讓這些公司都有獲利空間,企業賺錢,政府當然也能收到更多的營業稅。
行動程式開發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