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h_haohung wrote:
實際上,用上傳的比例...(恕刪)
chih_haohung wrote:
實際上,用上傳的比例遠比下載小的多啊! 1:10
所以上傳不塞車是正常的啊!
也就是光點的下載總頻寬的會先爆,過很久光點的上傳總頻寬才會爆啊!...(恕刪)
chih_haohung wrote:
即使中華電信一個GPON光點才3個GPON FTTH用戶,如果下載總頻寬塞爆了話,中華電信照樣會切割光點的,這是SOP,管他有沒有虧錢!
fedora wrote:
按這個說法,上傳的人少,骨幹上傳很難吃滿
那如何解釋:光纖明明就對稱的,某家卻能整出以前ADSL/VDSL電話線時代的不對稱速率方案
fedora wrote:
香港、日本的 1G,就是 1G雙向的。
不會什麼 1G/600M、300M/100M 、100M/40M...的
為什麼這家就會這樣子,不是說很少人在上傳,骨幹上傳很難吃滿,又為何這麼怕人上傳?
是因為要區分 家用經濟不對稱型、企業對稱型 嗎?分兩種價格販賣網路
而架網站提供資訊服務,或上傳大量資料到網路上的人就該死,他們一定有在賺錢,要狠狠的剝他們皮
就是這樣台灣的網路服務商業才發達不起來,一些年輕人或小公司有創意想法,但沒財力負擔昂貴的網路費用。而有財力的大公司,高層都是老古董,食古不化能想出啥有趣新奇玩意。
如果有上傳速度需求的人,像前面網友,改用別家對等型又便宜的網路,的確是比較經濟實惠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選擇正確,照他說法:
300/300長時間上傳資料到GOOGLE雲端
速度基本維持30~32M/s,價格還比中華半價更便宜。
fedora wrote:
一般家用經濟型,如果速度慢了,就會切割光點,自動加入頻寬應對,不管有無虧錢,這是 SOP?
fedora wrote:
把家用經濟型網路,講成有昂貴專線那種效果,疑似廣告不實啊。做生意要誠實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monster5749225 wrote:
台灣因為中華電信獨佔
其他的第四台 業者的光纖
根本不成氣候~
導致中華電信
類似一黨獨大的概念
靠現成的就能賺飽飽了
怎麼可能砸錢
做設備的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