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s950 wrote:
當初P2P被開發出來的主因是為了要分擔檔案伺服器的流量
但是由於10年前,個人用戶幾乎都還是採用ADSL這種上下傳不對稱的網路架構,而導致P2P的效能低落
最先想要解決這個瓶頸的就是eDonkey,首先採用了多點連線的架構,不過可惜的是效能依舊不夠好
直到BT出現後,加入了利於搜尋的Torrent檔與Tracker以及更有效的Choking Policy(上傳高的人優先獲得下載順位),才真正底定了P2P目前的架構
說到底,如果當年的網路架構就是對稱的話,A點上傳=B點下載,BT會不會出現還是一個未知數呢
引用WiKi,那你有沒有查過P2P的原意與技術架構、細節是什麼、用途有多廣 ?
不曉得是哪篇偉大的論文曾經有提過「因為網路架構瓶頸才產生P2P的」?
ADSL不過只是當時硬體技術尚未成熟的規範,跟P2P被開發出來的原因是無關聯的
即使對稱頻寬已實現,還是需要透過P2P的方式來達到有效率的分享資源
而不是一昧地消耗頻寬 ....
你引用的原文也出現,BT帶來的影響:
「以線上遊戲為例,有些線上遊戲的線上更新(如魔獸世界)就是採用BT的技術。所以當每次有改版時,動輒數百MB的更新檔,透過遊戲廠商所提供的更新程式,以BT的方式進行下載分流。這為以往的其他種線上遊戲,每次重大改版就必須重新壓製光碟,或是等待單一下載點的下載方式,帶來另一種節省成本的經營模式。」
claus950 wrote:
鬼扯嗎...是阿,扯也要有點東西才扯得出來啊...XD
難不成現在VDSL2、FTTH是為了加速推廣P2P而產生的嗎 ?



Jones95.Chen wrote:
呵呵~現在那種不求甚解的人很多,
口氣大又沒有禮貌的人更多,你就不用放在心上了...
那你也來講點東西好了,什麼叫不求甚解、口氣大又沒有禮貌 ?
P2P 相關技術論文有一堆可查詢,不曉得你看過幾篇 ?
你又做了哪些 P2P 相關研究 ?
麻煩說說「P2P是因為ADSL才被開發出來」的論點根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