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i72112 wrote:自9月30日起,中華...(恕刪) 要隨時感受到符合標準之50M上網品質,需要電信公司、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網際網路內容提供者(CP)、及客戶自備設備(如電腦、HUB、Switch或Router) 等四個個體完美組合下,才能達到最高服務速率要求,這也是全球IP網路皆使用Best Effort (盡力達成)做為與客戶簽訂租用契約的原因。特別是部份客戶自備上網設備問題,常造成上網速率無法達到50M原因(經查測結果為客戶自備上網設備問題約佔總申告數之90%以上)。茲就此客戶自備上網設備可能發生問題及解決辦法,臚列如下供參:(一)電腦作業軟體版本若太舊或未更新,其電腦PPPoE連線軟體可能無法達到50M之連線效能。解決辦法可自中華電信速率測試網站網頁下載更新版本更新效正。(二)部份電腦需調整RFC1323設定值,以加大其Windows Size。解決辦法同上。(三)使用盜版之電腦作業軟體,即無法更新。解決辦法為改用合法版本。(四)電腦網卡過於老舊或網卡預設值設為10/100M Auto。解決辦法為至網卡製造公司網站升版網卡之Driver及將網卡預設值調整為100M Full。(五)電腦CPU運算能力不夠、硬碟讀取速率及快取記憶體不足、或硬碟剩餘空間不足。解決辦法為更新或擴充硬體。(六)電腦硬碟若太久沒有重組。解決辦法為進行電腦硬碟重組。轉載妹跑哪去了?中華電信光世代50M的微調撇步
一本道 wrote:華電:我只要保持一星期穩定速度 撐過試用期你能拿我怎樣...(恕刪) 你也想太多了中華才沒把你當成那麼偉大的客戶, 會特別為你保持一星期穩定速度.每天都有人申請..誰會特別維護你個人的品質啊!
gigi72112 wrote:自9月30日起,中華...(恕刪) 也沒必要降回原速降回20M就好了(難道要客戶降回原速,再升速到20M,一件事當兩件事辦?)還是中華也沒把握20M正常?那中華這幾年錢收的滿肚肥油,建設卻如此,不就撈很大?
tim901 wrote:也沒必要降回原速降回...(恕刪) 中華電新聞稿所謂「最後一哩」即「用戶迴路」,依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通傳會)之公告,「用戶迴路」為「自市內交換機房總配線架(MDF)至用戶終端設備(CPE)間之迴路」。隨著中華電信公司化及民營化政策的推動,政府已將包含用戶迴路的資產作價為股票,並將股票陸續釋出,因此中華電信的用戶迴路已屬於全體股東,並非報導所指稱之「公共財」,至於自由化以後建置之用戶迴路更無公共財之疑慮。配合我國電信自由化政策之推動,政府在88年開放固網執照,讓三家業者進入固網市場,以促進國內固網市場的競爭。為協助新進業者進入市場,中華電信自93年起即開放銅絞線市內用戶迴路供其他業者租用,通傳會更於95年將銅絞線市內用戶迴?公告為瓶頸設施,並依據「電信事業網路互連管理辦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要求中華電信按成本價計算用戶迴路租費。該報導指稱通傳會、交通部及公平會放任中華電信違反該條規定,未以成本價租給其他業者,顯有誤解。寬頻網路建設是所有固網業者的責任。從發照時起,持有固網執照的中華電信、台灣固網、新世紀資通及亞太等四家公司,就被期待著肩負起台灣寬頻基礎網路建設的重責大任。但是,這四家業者,只有中華電信願意每年投入新台幣數百億元,從事網路建設。依據FTTH Council 2011 Q2評比顯示,我國光纖到府普及率排名高居世界前五名,該報導指稱中華電信不思提升基礎建設,實與事實完全不符。另該報導質疑中華電信上網費用過高乙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1年)評比資料,中華電信寬頻上網費用評比,低於日本、香港、新加坡、南韓,全球排名第七便宜;又IMD全球寬頻資費評比第五名,及國際電信聯盟ITU評比資料,中華電信上網費用第七名,較英國、日本及韓國低廉。中華電信為配合國家數位匯流發展方案寬頻建設的目標,已規劃十年內投入二千億建設寬頻網路,將台灣由M時代帶入G時代,也希望其他固網業者及有線電視業者共同投入建設,為國家寬頻基礎網路建設共盡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