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網路線上的電磁波會害你因細胞分子鍵被破壞而得癌症嗎?

  其實大多還是心裡恐慌造成的因素居多,而且現在癌症都是多因子造成的,像這種電磁波幅射線,不可能會造成立即可見的損傷,也就是說你之後得了病,沒人可以證明是由輻射線或者電磁波造成的,反之亦然。
以前看過流言終結者這個節目有做過類似的內容!

其實電磁波人體本來就有,也就是俗稱的正電負電,而電磁波屬正電的一種,也就是自然裡本來就有的能量,不論是否為人為製造出來的,但重點是量,量夠多的時候越是複雜細胞組成的生物,如人類等動物或樹木等植物,都是會受能量過多造成非單純細胞組的的組織(如內臟等器官或植物光合作用葉片)非常大的損壞! 但是越是單純細胞組成的生物越是不受影響,如蟲類的生物!

但常見的電波干擾讓人擔心的問題是因為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定義可用頻率在多少以下避免造成動植物的傷害,而隨著時代的進度,越來越多波段被固定於某些領域的產品使用,因此更造成相近或較強波段的產品干擾影響低波段或較弱波段的產品,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流行RFID的原理,因為這是屬於新波段的產品,目前尚未被市場定義或要求於某一波段內,因此很多產品才會稱這個機會差異化與最大領域化,避免又像過往的許多產品被定位一樣,久了自然很多技術就會被別人追上甚至超過,但又沒辦法有突破性發展嚕!! 當然這一部份只是題外話而已!
也有很多天然電磁波~太陽地球本身也會發射!!

eclair_lave wrote:
並不算完全沒有顧慮到對人體危害
該項次的內容意義其實也注意到像是對心律調節器這樣的醫療輔助器材的干擾防治
當然EMC規定的主要目的還是針對不可干擾/被干擾機器的要求而設定的
...
為了他x的波形漂亮我還得做出顆大得像變壓器的濾波器?
...
所以很多產品即使你消費者去特意要求廠商也做不到,這些安規制定的背後運作原因才不像大家想的這麼美好,它更多的是一個技術壁壘,只是被包裝上了安全的貼紙而已



您的意見真是太中肯了. 而且真的有在念!


制定遊戲規則的時候, 只要是有利可圖, 就會有金/權進去運作, 使得原來的目的被扭曲.
附帶的效果則是真正知識會被隱藏起來, 用另外一種改造過的, 變形的, 帶有目的性的"知識"去取代.
這很糟糕, 在環境, 健康等面向的議題中尤其顯著. 提了一個議題, 人們就不會注意到另外一個相關的議題.
在無從比較的狀況下, 偽知識就建立了它廉價的生成基礎. 但是要破除這種偽知識卻得花很大的代價.

固然降低電磁輻射不是壞事, 但是網路線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這是我目前想回答的問題. (我得慢慢寫)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電磁波到處都有,只要電器都有.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說明有害人體,但基於心理因素,還是不要有接觸到比較好.

家電裡電磁波最強的應該是微波爐吧,手機的電磁波僅次於它.

要防蔽電磁波要用有磁力的金屬--例如:鐵製品,含鐵之合金.
電磁波顧名思義,要用磁場或可以感磁的物體才來隔絕它,故沒有磁力的金屬,如金,銀,銅,鋁等是無法隔離的.

伽瑪射線是放射線,要用鉛來隔離.和電磁波也不一樣.
rexmob wrote:
電磁波到處都有,只要...(恕刪)


gamma-ray也是電磁波,需要用鉛與水泥來隔絕的原因是因為它很強,穿透能力很強。
電磁波就是我們常稱的輻射,依照能量可以分為游離輻射跟非游離輻射兩大類,gamma-ray屬游離輻射。
而微波爐所發出來的微波,就單獨來看,它的能量比日光燈的光,無線電話的電磁波都來的低。
微波可以加熱食物並不是因為它是很強的電磁波,而是它可以讓水分子旋轉,振動而產生熱能。

電磁波的總強度並不是單一電磁波的加總,這個概念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簡單的說,如果單一個電磁波不會傷害人體,那麼讓這種電磁波數量增加,依然是不會傷害人體。
就像是用單一個日光燈的光照射你,你不會有事。
用十個,五十個日光燈照射你,你依然不會有事。

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會這麼難有定論,其實是因為人致病的因子很多。
所以在實驗的設計上,要做到控制變因與單一操作變因很困難。
使用手機頻率很高的能得癌症,但可以確定他是因為手機的關係嗎?就是難在這裡...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irs wrote:
您的意見真是太中肯了...(恕刪)


年初才被這個EMC給搞到掛掉多少會一點啦~


主管:峰值過高不會加電桿.電容.鐵粉心喔~?
心裡OS:沒空間啦...

主管:這馬達怎動平衡不好?
心裡OS:電機課做的爛怪我?這還是特挑了...

主管:火花好像有點大喔?
心裡OS:已經預磨合了說,而且是公司捨精工碳素改用其他便宜貨的...







金屬中心EMC測試員:最近你常來喔~
心裡OS:這又不是偶願意的.....


derliang wrote:
微波爐所發出來的微波,就單獨來看,它的能量比日光燈的光,無線電話的電磁波都來的低...(恕刪)


不同段的輻射,都有著不同的特質和特性.也各有不同的單位和測量單位.不是都用同樣標準去衡量.

光線,電磁波,和放射線,都屬輻射範圍(意指,任何的能量釋放都稱輻射現象,放射只是輻射範疇中的一個小部份)

只是因為其中的放射線範圍(伽瑪射線和X射線會穿透物體,並在穿透過程中,將能量釋放到被穿透物上而造成損害).相對於阿法和貝塔射線穿透力不高.

但光和無線電射頻又各屬於不同段,性質各有不同,而電磁波雖可穿透物質,但並未將能量釋放在被穿透物上,故目前無可測得出的損害報告出現.

微波爐的波屬電磁波的微波頻段(沒錯,和無線網路的頻段相同2.4GHz).
但是怎麼沒聽說某人被它給加溫了,人類中的水份也佔大多數啊,這是因為它所發射的功率並不大(相對於微波爐).
而那微波爐的功率大於無線網路的基地台(AP),這是一定的.
rexmob wrote:
不同段的輻射,都有著...(恕刪)


是的,其實輻射這個詞可以當動詞,又可以當名詞。
輻這個字來自於車輪,車輪上的車輻就是從一點往四面八方散開。
射這個字就是從一點往外直線散開的意思。
所以輻射這個詞就是從一點往四面八方直線散開,任何符合這特性的射線都可以稱為輻射。

alpha-ray就是氦原子核,在空氣中很難前進,用張衛生紙就可以阻擋。
beta-ray是高速運動的電子,穿透力稍微強一點,可以用金屬箔阻擋。
gamma-ray是高能量的電磁波,對人體有極強的傷害。

微波很特別,它可以影響極性分子的運動。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微波,功率很小,所以產生的熱很少,可以忽略。
但當初Raytheon的科學家研究雷達的時候,意外發現雷達可以使物體加熱。
這現象也要雷達的功率夠大,才會明顯。

而其他的電磁波要傷害人體的話,能量起碼要強過UV。
我們現在使用的電磁波很多能量還小於環境中原本就存在的電磁波。
我猜電磁波會成帶代罪羔羊的邏輯是這樣:

1.現在科技很發達。
2.現在很多科技產品會發出電磁波。
3.現在人很常生怪病。

綜合123,電磁波是害人生病的的元兇。

而很多的電磁干擾規範,安全規範的是"設備安全",而不是"人體安全"。
人不是機器人,不用擔心電磁干擾會讓大腦當機啦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rexmob wrote:
微波爐的波屬電磁波的微波頻段(沒錯,和無線網路的頻段相同2.4GHz).


不錯喔, 有注意到2.4GHz這個頻段.
一般家用無線AP也是走這個頻段,
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亦同

家用無線AP不會像家用微波爐那樣, 煮熟你的內臟.
但 WIMAX 就難說...

根據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 (ICNIRP) 的建議是, 以SAR值而論:
人體曝露於射頻電磁場時的全身組織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為4W/Kg,
做為允許曝露極限之臨界值,若全身性的平均SAR值達4W/Kg時,約相當於體重68公斤的人,
慢走時身體產生熱的速率(每小時約225仟卡)。以此吸收率持續吸收電磁波能量使體溫逐漸增高,
30分鐘後,全身體溫會達到平衡,其增加量為攝氏1度,
對於腦部任一公克組織平均所能接受的SAR值,則不得超過1.6W/kg。

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實際使用時的平均發射功率只有約0.0625瓦,
較微波爐輸出功率低約1萬倍,
而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與通訊基地台所能產生的功率密度均遠低於ICNIRP所設定之0.45 mW/m2 (GSM900)與0.9 mW/m2 (GSM1800)規範標準,
因此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與通訊基地台對生物體的熱效應危害幾乎難以發生。

另外, 有一項研究打算是這麼做的....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2.4 GHz 高頻射頻輻射無線區域網路基地台裝置,
對人類睡眠品質與褪黑激素週期之影響。近年來已有相關研究發現,
睡眠過程中,若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不足,可能是影響睡眠品質好壞的原因之一。
近數十年來,個人行動通訊裝置快速演進與大量被使用,在非熱效應的健康影響研究中,
其結果發現,隨著個人行動通訊裝置使用時間與頻率之上升,
夜晚時,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則有下降趨勢。由於melatonin只有在夜間才會出現分泌的高峰期,
因此過去曾有研究將大鼠設定於夜間暴露1.439 GHz持續12小時,
頭區SAR值相當於7.5W/kg,在暴露結束後的第3與第6小時,
分析血液與松果體中的melatonin濃度,但研究結果顯示,並未發現有任何異常之處。
另一項研究則分析夜間serum melatonin濃度,大鼠連續暴露高頻RF (GSM900與GSM1800) 4週,
頭區最大SAR值達2W/kg,研究結果顯示並無統計上差異。
但在人類暴露的研究方面,一項以短波轉播站搬遷的研究調查中發現,
轉播站週邊居民的唾液中褪黑激素濃度,在轉播站搬遷後一週,
平均上升15% (95% CI: 3~36%),對於睡眠品質較差的組別而言,
則顯著上升26% (95% CI: 8~47%)。本研究將選取40位自願受試者,
於睡眠環境中放置2.4 GHz 高頻電磁波無線基地台裝置(晚上11:00 ~ 隔日早上七點),
並於睡前1小時、睡眠4小時、以及睡醒後,採集個人唾液及尿液樣本,
分別分析唾液中褪黑激素與尿中褪黑激素代謝物(6-sulfatoxymelatonin),
連續收樣時間為期兩週,第一週睡眠時,未暴露於高頻電磁波環境中,
同時使自願受試者熟悉睡眠環境,第二週睡眠時,連續七天暴露於2.4GHz高頻電磁波環境中。

研究結果將探討2.4 GHz高頻電磁波對睡眠時褪黑激素分泌與週期變化之相關性,
並進一步探討是否會造成睡眠品質之干擾。

[無論結果如何, 我家的無線AP, 睡覺時, 一定拔除電源,]
[有誰想過, 為什麼無線AP不像一般家用電器一樣, 上面的開關跑去那裡了??? ]

(補充: 受試者只是來睡覺, 但不知何時啟動無線AP; 受試者需符合篩選條件; IRB申請是OK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