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s wrote:
那篇文章本身品質很差, 本來不太相信碩士能寫出品質那麼差的東西...
懶人包本來就是要求簡單閱讀,除非你能舉錯,不然這跟品質差是沒有關連性的
到結論成為"似乎"如何如何, 和附記"給大家看看真正的多數輿論站在哪方", 代表該文的邏輯基礎是建立在訴諸輿論這種謬誤之上. 如果作者本人是在中華電信工作, 那問題.8就大有問題. 這表示的是這不僅只是謬誤的問題, 而是為了建立一種對抗的意識形態而有目的性的誤導.
中華電信的員工並不代表他一定是支持中華電信
而且是該電信的員工,也不代表這一定是誤導
如果你能舉出何者是誤導並且證明,那你這些話才是事實的存在
如果你舉不出來,那就是變成你在誤導
我說的還不是點的問題, 例如提到"群帶資本主義", 但是幾個對象裡面這個問題最嚴重的就是中華電信. 次長=>董事長=>部長. 這種迴轉門結構可能是"群帶資本主義"裡面最高級別的案例了. 這不只是"裙帶", 根本是"臍帶".
裙帶資本主義跟事實上的建設的關連性為何?
為何現實中反而是裙帶主義的中華電信在建設光纜並且逐步在汰換設備,而不是其他不嚴重的在建光纜?
試證明之
再者, 開放管道這個議題不僅在於繼續導入競爭, 還要為匯流準備, 要修的不僅只有電信法, 廣電三法通通都要修. 主管機關可以繼續降低門檻引入新的競爭者(事實上已經做了), 但是既有的市場結構無法吸引競爭者加入, 是當前市場結構的問題, 這才是應該優先解決的事情. 降低門檻和開放管道兩者的縱效, 可以改善結構問題, 但不見得全然對現在的業者有利. 這也是完全被忽略.
管道一直有開放,現在在於"管線"是否要以成本計價而不是以市價計價
市場結構之所以無法吸引競爭者加入,主因是因為中華電信擁有銅纜?
還是因為所有業者不願意接受市場進入門檻的基礎建設?
事實是,舊管道這些基礎建設一直都有開放給所有業者使用
業者要降低土木與維護成本才造成現在不願意自行施作last mile的原因
而且中華一直都有在更新管道,因為舊電信管道不合新規格的光纜使用
如果你是中華電信研究所同仁的"同事",可以去翻翻中華電的管道地圖
此外,如果電信商連這個業界的"最低進入門檻都不願意跨入"
那電信商拿著建設執照進入這個產業是為了什麼?
ntt的例子已經很明顯的說明,如果租用銅纜有利可圖,自然維護商會願意進入光纖建設再租用給二級電信商
而英國的例子更明顯的說明,如果租用銅纜無利可圖,自然維護商會喪失對新技術的引進
造成一二級電信商繼續使用舊纜線
所以開放的重點在那裡?並不是開放讓電信商連進入門檻都不願意跨過
而是讓所有電信商有利可圖願意進入新市場
那為何要成本計價?完全說不通
當然該文對此是隻字未提, 僅將觀點窄化到的現存的競爭者身上, 其目的性呼之欲出. 即使不計較作者的身分, 那篇文章本身也就是一團瘴氣而已.
如果無法舉證,那這篇文章其實就只是單純的瘴氣
文章的對錯與否,跟作文者的出身並無絕對的關連性